一位宝妈曾跟我分享了一件事,听完后,我心里五味杂陈。她带着年幼的儿子去朋友家做客,席间,几个小孩聚在一起玩玩具。她的儿子明明对其中一辆炫酷的小汽车爱不释手,可却主动把它让给了其他孩子,自己只是在一旁默默看着,眼神里满是渴望。宝妈看到这一幕,满心骄傲,事后还跟我感慨:“我家孩子情商真高,一点都不跟别人争,特别懂事。”
但我听后,却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孩子真的是天生懂得分享,还是长期以来习惯了压抑自己的需求,把自己的渴望放在最后呢?在生活中,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表现出“让步”“懂事”“不争不抢”的行为时,就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高情商的体现,甚至会觉得这样的孩子比那些撒泼哭闹的孩子“更有教养”。但残酷的现实是,这种看似乖巧的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孩子“隐形缺爱”的真相。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90e14d8489e95b9bbdb9ab624a1ca24.jpg)
第一种行为,过度在意他人看法。有些孩子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小心翼翼地观察周围人的反应,生怕自己的举动会引起别人的不满。比如在课堂上,即使他们有很独特的想法,也不敢轻易举手发言,因为害怕回答错误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在和小伙伴玩耍时,总是迎合别人的意见,不敢提出自己真正想玩的游戏。这种过度的谨慎并非情商高,而是他们内心深处缺乏足够的爱与安全感,只能通过不断讨好他人来获取认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9134a0c163cd97da7c95ddbcd29217a.jpg)
第二种行为,习惯性自我牺牲。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个小男孩,明明喜欢小汽车却拱手让人。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在分零食时,总是把最大最好的让给别人,自己拿最小最差的;在集体活动中,总是主动承担最累最苦的任务,只为了能得到一句夸奖。他们不懂得为自己争取,认为只有不断付出才能被爱。这种行为背后,是缺爱导致的自我价值感缺失,他们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更好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0d69ad9f2742ce29596a12fe6fdde7.jpg)
第三种行为,不敢表达真实情绪。当孩子受到委屈或者心里不开心时,如果总是选择默默忍受,不向父母倾诉,这也是缺爱的表现。他们可能曾经向父母表达过自己的负面情绪,但没有得到理解和支持,反而被指责“太矫情”“不懂事”。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把情绪深埋心底,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内心却早已千疮百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0e817d76df69aafbba69325387f8c8b.jpg)
父母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些看似优秀的行为,其实是孩子内心痛苦的呐喊。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与关怀的滋养,只有当他们在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环境中长大,才能真正拥有健康的心理和高情商。否则,那些被误认为是“情商高”的行为,只会成为孩子未来人生路上的绊脚石,阻碍他们去追求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所以,家长们请多留意孩子的内心世界,别再把孩子缺爱的表现错当成情商高,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与关注,让孩子能在爱中自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