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的育儿理念就是:只要不触碰原则底线,那就一切随她去。我家这小丫头,活得那叫一个自在洒脱。她从来不会看别人脸色行事,要是有啥不满意的,那嗓门儿一亮,直接大声抗议;有啥需求也是大大方方就提出来,绝不将就。说实话,她这样子,简直就是我小时候梦寐以求的模样啊!可每年一到回老家过年的时候,那亲戚朋友时不时就冷不丁来一句:“你看这孩子给惯的……”每次听到这话,我心里就犯嘀咕,满脑子问号:到底是哪句话、哪件事儿就算惯孩子了呀?我就真心搞不明白,到底啥叫惯孩子啊?难道是我给娃拿个勺子就是惯着啦?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吃糯米蒸肉,我给了女儿筷子,结果她想要用勺子。我当时就想着,孩子有需求那就满足呗,于是立刻起身去给她拿勺子。结果这一幕就被某些“热心”亲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成了“惯孩子”的证据。我就纳闷了,孩子吃饭用自己顺手的方式,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吗?难道非得让孩子别扭地用不习惯的工具,才算是对她的锻炼?再说了,我家娃平时可独立了,自己的事情基本都是自己做。这次特殊情况,筷子盒放得高,旁边还有热水壶、菜刀啥的,我不放心她自己去拿,这怎么就成惯着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还有一次,女儿特别想吃甘蔗,但她不太会吃,弄得两个袖子都湿透了。北方的冬天,衣服湿了可不好办。但我转念一想,吃甘蔗对她来说是一种快乐,我不想因为怕麻烦就剥夺她的这份快乐。于是,我就用纸巾给她塞好袖口,湿了再换,一直重复到她吃得心满意足为止。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父母对孩子的小小关爱,让孩子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可那些亲戚呢,又跳出来说:“看把这孩子惯的,吃个甘蔗都这么大阵仗。”我真想问问他们,难道孩子的快乐不重要吗?非得让孩子为了所谓的“整洁”而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再说玩雪那次,我闺女对玩雪那是情有独钟。女儿喜欢玩雪,我觉得这是孩子对大自然的一种探索和热爱,于是给她穿得厚厚的,戴好帽子、口罩、手套,让她尽情地去玩。结果呢,家里有些大人看不惯,觉得冷,怕孩子冻着。我就奇了怪了,我都已经给孩子做好保暖措施了,让她玩一会儿怎么了?孩子的探索欲就这么被无情地扼杀了,这真的好吗?而且,玩雪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啊,可以增强她的体质,提高抗寒能力。我可不管那一套,心想孩子想玩就玩呗!让她痛痛快快去玩。等她玩够了回来,我又赶紧给她清理身上的雪。我觉得这就是满足孩子的小愿望,没啥不妥的呀。过年包饺子的时候也有个事儿。我闺女看我们包饺子,她也想来掺和掺和。我妈倒是挺开明,允许她参与各种家务。虽然她包的饺子形状有点奇特,但我看着就觉得特别可爱。可有些人呢,就觉得孩子是在捣乱,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我就想问问,包饺子的过程不也是一种家庭团聚的乐趣吗?让孩子参与其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和氛围,这比包出完美的饺子要重要得多得多。而且,孩子在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我们作为家长的不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吗?怎么就成惯孩子了呢?就这些类似的小事儿,我实在想不明白,这咋就算惯孩子了呢?我一直觉得,孩子的童年就应该快快乐乐、无拘无束的。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让她自由地表达想法,满足她一些小需求,这难道有错吗?我希望她能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以后长大了也能有自己的主见,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畏手畏脚的。其实在我看来,真正的惯孩子是那种无原则的溺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是对是错都无条件支持。而我所做的这些,只是基于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和关爱,让她在一个充满自由和爱的环境中成长。我相信,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更加自信、独立、有责任感。那些总是说惯孩子的人,或许他们只是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现代的教育方式吧。不过没关系,我会坚持自己的育儿理念,让我的小公主健康快乐地成长。毕竟,孩子的未来不是由那些旁观者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父母的教育方式和陪伴质量所塑造的。所以啊,各位家长们,不要被那些所谓的“惯孩子”言论所束缚。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原则、有方法,就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