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才华不干“政事”,唐诗兴盛的危害你想象不到

一笑墨知 2024-09-02 14:40:40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中华文化的天空。从李白的豪放不羁到杜甫的沉郁顿挫,每一首诗都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缩影,让人沉醉不已。然而,正如阳光背后总有阴影,唐诗的极度兴盛,也悄然间为唐代社会埋下了无穷的隐患。

这隐患是啥呢?

唐朝初期,为了选拔人才,设置了进士科考试。起初,考试的内容主要是政策问答,后来发现这种形式容易让人死记硬背,缺乏实际才能的表现。于是,在永隆年间,增加了“杂文”这一环节,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诗词歌赋。这样一来,不仅考察了应试者的文采,还考验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文学素养。

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到了唐玄宗时期,进士科考试越来越重视诗歌创作,唐诗成了进士们晋升的敲门砖。这下可好,聪明才思之士纷纷涌向诗坛,全国上下,从朝堂到市井,无不以文为尊,以诗为荣。这种尚文之风,固然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却也让整个社会风气变得有些“虚浮”。

原本该是选拔治国理政之才的科举,渐渐变成了文学才子的竞技场。于是,我们看到了“诗多日工,吏治日坏”的尴尬局面,官员们忙着吟诗作对,却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治理国家。

杜牧的爷爷杜佑曾说:

“直以选贤授任,多在艺文。才与职乖,法因事弊。隳循名责实之义,阙考言询事之道。习程典,亲簿领,谓之浅俗;务根本,去枝叶,目以迂阔。职事委于羣胥,货贿行于公府,而至此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

长期以来,选拔官员和授予职位时,过多地看重了文学艺术方面的才能,而忽视了实际管理和行政能力。这导致了许多人的才能与其所担任的职务并不匹配,制度也因此而显得不合理,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具体来说,那些熟悉政务流程、亲自处理文书档案等具体事务的人,往往被认为是浅薄的、庸俗的;而那些注重根本、不追求表面形式,可能看起来有些不切实际的人,则被视为迂腐的、不合时宜的。结果,真正的政务工作被交给了那些下属小吏去处理,而贿赂和腐败之风却在官府内部盛行起来,这就是造成当前状况的原因。

就是说,尽管唐朝经济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由于过于注重文艺人才的选择,导致了行政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了腐败现象。

官员们忙于吟诗作赋,却对治理国家、改善民生的事务知之甚少,这导致政务荒废,百姓受苦,无疑为唐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哪怕不做官,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境。一方面,他们要在诗坛上争得一席之地,以诗会友,以诗扬名;另一方面,他们又要踏入官场,与那些并不那么“文艺”的官僚们打交道。这种身份上的双重性,让他们时常感到左右为难。

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唐诗的兴盛对唐代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唐诗的繁荣,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唐诗的兴盛,在推动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官场风气的浮躁和政务的荒废。这提醒我们,在追求诗与远方的同时,也要保持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职责的坚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避免陷入“甜蜜的负担”。

0 阅读:0

一笑墨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