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C919大飞机的研制和交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客机成民航界的明星。可在万众瞩目中也总有些别有目的的质疑声不断传出,核心焦点就是C919的国产性。
有部分观点认为,C919除了壳子是中国制造,核心部件仍依赖国外供应商,特别是发动机,让飞机一度被贴上了组装机的标签。
咱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些阴谋论中所谓的壳子到底是什么水平?组装机说法到底准不准确!
组装机?波音、空客早这么干了对飞机制造的理解,一些人习惯性地认为国产,就是所有零件都必须是国内生产。民用飞机制造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通常是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协作。
从全球角度来看,波音787飞机的供应链,分布在135个国家和地区,空客也是如此。C919采用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就是民航业的主流模式。即便是市场中的巨头波音和空客,也要依靠多个国际供应商的支持。
C919的设计和系统整合,均由我国商飞公司主导,确保了整体研发的自主性和技术的可控性,特别是涉及到飞行控制律和飞行安全的关键环节,均是我国团队自主设计。
正如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所言,C919并非拼凑的组装机,这架飞机的背后是我国30万人参与攻关、全球500家供应商协作的成果。
C919的供应商虽然来自全球,但我国在关键技术和核心工艺上都有掌控权。所以在喷之前还是要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简单拼装,连自主知识产权都搞不清楚,还是不要贻笑大方的好!
再说外壳也不是随口说说那么简单,有人提到C919的机壳部分由国内企业生产,认为这只是个外壳。
但在航空领域,飞机的机体结构设计和制造十分关键,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项复杂的高科技任务。
作为一款商用客机,C919的机体设计承担了确保飞行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和节能环保的重任。
与波音737Max和空客A320neo相比,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后的C919具有轻量化、低油耗和长寿命等优势。
数据显示,C919的碳排放量不光低于同类机型50%,而且噪音控制良好,能够为乘客提供更加安静、舒适的乘坐体验。
机体设计不仅是造壳子,而是整个航空工程技术的一部分。飞机之所以能被称为现代工业之花,就因为每一项看似简单的结构,都包含大量技术要求和严苛标准。
安全性、舒适度,降低油耗和减少维护成本,这区区几个字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高科技狠活融合在里面,这些设计就是我国科技实力的象征和民航产业链的成就。
买发动机真不算大事!在批评声中,发动机成C919面临的最大质疑点。C919使用的是由美国通用和法国赛峰集团,合作研发的LEAP-1C发动机,因此被一些人讥讽心脏受制于人。
其实波音、空客这两大巨头也会采用多国供应链的方式采购发动机,并不是每架飞机都必须装备自产发动机。
对比波音和空客来讲,我国已在着手研发自主发动机,一旦成熟,C919搭载中国心绝对不遥远。
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发展迅猛。长江系列发动机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的进步,其中长江CJ1000A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许多网友疑惑,为何军机可以实现全国产,而客机却要走全球供应链模式呢?
民航和军航的需求不同,军机的技术需求偏重于作战性能,民航客机则需在效率、舒适度、噪音控制和经济性上达到国际标准,进而得到全球民航市场的认可。
这一需求使民航客机对发动机的要求远高于军机,而且必须获得国际适航认证,得到民航管理机构的批准才能进入全球市场运营。
我国选择与通用和赛峰合作使用LEAP-1C发动机,并非技术不足,而是为了尽快打入国际市场,确保C919符合国际标准。
只有让C919在全球运营,才能从商用和经济效益角度实现更大的价值。
涡扇发动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如果说民航大飞机是现在工业之冠,那航空发动机就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设计和制造过程异常复杂,要通过大量测试才能实现安全可靠的运行。
发动机制造考验的是国家工业水平、科研能力和技术积累。对我国来说,C919是迈向民航飞机自主化的一次飞跃,而长江系列发动机的逐步成熟,将让这一自主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投入加大。中国航发集团研发的CJ1000A和CJ2000取得显著进展,而CJ2000,则计划搭载在下一代宽体客机C929上。
通过技术突破和持续研发,我国的民航发动机将会逐渐追赶国际水平。国产发动机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我国民航飞机的自主性,也有助于提高全球市场的信任和认可度。
摆在C919面前的问题还有一些,前路漫漫,同志也仍需努力!
对商用民航客机来说,制造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尤为重要。尽管我国具备自主研发发动机的能力,但要实现规模化、低成本的量产,还要时间的积累。
在全球民航产业链中,很多国家都会选择性价比高、可靠性强的国外发动机作为首选,因为这不仅符合民航适航认证的要求,也可以快速实现市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