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位于长江出海口的横沙岛,打造成第二个浦东,还要建设像洋山那样的深水港。最关键的是,当年有专家提出这项规划后,曾希望在2020年后建成。
如今已是2024年,显然此前的计划已成水中月。不过根据去年的新规划,横沙岛未来12年要打造横沙新洲。这不免让赞同此前规划的人又看到了希望。
那么,横沙新洲的打造,和此前的深水港规划,两者之间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当年的规划没有落实?现在的新规划着重点又是什么?
建造第二个“浦东”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提出了打造横沙岛的规划。他认为横沙岛位于长江出海口的最东端,地理位置优越,应该将其好好打造而不是闲置。
横沙岛的面积在49到51平方公里之间,之所以不确切,是因为在岛的东段有围垦出来的新土地。
陈吉余认为原有的面积过小,应通过填海造陆的方式,在横沙岛的东部,填造出至少480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在现有基础上,让横沙岛面积增加十多倍。
当横沙岛的面积,相当于浦东的面积后,之后就能在岛上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规划,最重要的是建造深水港。
因为填海造陆后,横沙岛会出现新的海岸线,这些新区域都是深水岸线,长度可以达到100多公里。
尤其是深度在20米以上的岸线,长度在50公里左右。这样的深水区域,非常适合打造深水港。也就是说一旦填海造陆,就不能让新出现的深水岸线白白浪费。
这样,填海和造港,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件事。因为现在的横沙岛,它的实际环境不适合建造深水港,要想建造深水港,就必须得填海造陆。
为什么要打造横沙岛和建设深水港?针对外界的疑问,陈吉余和支持这一构想的其他专家,给出了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还在2011年,上海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了2300万以上。规模庞大,且整体上人口还在持续增加。
另一方面,上海的土地却极其有限。和北京相比,上海的土地面积少了一半还不止。人多地少的矛盾越发突出,而且新增加的人口,还要持续占用新的土地。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一座城市每增加1万人口,至少需要新土地660亩,才能承载新增人口。甚至多数情况下,这点土地还不够,需要1100亩以上的土地才行。
正因为如此,在陈吉余他们看来,上海填海造陆长远看是一件好事。虽说横沙岛填造后新增的土地面积并不多,不过城市的发展还要看密度。
陈吉余提出的规划,本来就是让新的横沙岛对标浦东,所以哪怕只增加几百平公公里的面积,也能疏散越来越拥挤的上海旧城,在新土地上创造价值。
废物利用,长江冲刷的泥沙位于长江出海口的上海,每年都面临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淤积。尤其是航道和港口,任凭泥沙淤积会导致水位越来越浅。
所以,上海每年都要疏浚河道,挖出来的泥沙量,一年就高达8000万立方米。这些泥沙通常不会被利用,而是任凭江水继续冲刷,直至将它们携带进入海里。
在一些专家看来,这种疏浚和清淤的方式相当浪费,而且提出可以利用每年清淤的泥沙,来填海造陆。
既疏浚了航道港口,也利用泥沙填造出了更大面积的横沙岛,可谓一举两得。
从本质上来看,横沙岛这些位于江心的岛屿,也是经过泥沙的不断淤积而形成的,只不过大自然形成的时间很缓慢。
这样的做法,相当于用人为的方式,加快了淤积形成滩涂和岛屿的进程。因此,专家认为这种办法可行,而且并不会影响长江口整体的生态环境。
以上两个原因,一个是人口土地的角度,一个是填海造陆的角度。还有第三个原因,是关于深水港的发展和长江货运。
建造第二个“洋山港”上海港每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十多年来始终保持世界第一。不过在这之前,各界总是担心上海第一的位置,会被新加坡抢走。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上海港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极限了。
目前,上海港没有深水航道,即使每年会进行疏浚,航道以及港口区域的水深,也只有12.5米。正因为如此,刚进入21世纪,上海就在寻找和打造新的港口了。
洋山港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被打造出来的。只是洋山港的行政归属是浙江,上海对港口只是业务上的管理关系。
在陈吉余等人看来,如果横沙岛未来也建造深水港,距离上海更近,更有利于上海的整体发展。
有一种观点则进一步认为,未来将铁路修到横沙岛,港口和陆路运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不光能带动上海发展,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也将提速增长。
此外,不光上海本地没有深水港口,洋山港作为上海的中心港口,其水深也只有16.5米。换言之,这里的提升空间和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
如果打造横沙岛的深水港,水深将直接达到20米以上。整体吞吐量增加,整个上海港也会进入“双枢纽港”时代。
除了港口因素,也有利于长江上游的货运。上海港每年承载的货运量,有20%的规模是从长江上游运来的。
这些由江船运输的货物,往往不能直接涉海前往洋山港。现在的办法是,上游来的货物到上海,先换成海船再前往洋山港。
或者是转成陆路运输,由汽车将货物运送到洋山港。不管是哪种方式,多出来的换乘环节,既增加了成本,同时也给上海当地的交通造成了很大压力。
如果横沙岛有了深水港,上游来的货船能直接停靠,将大大增加货物运输的效率。
综合以上三个因素,2012年时还专门举办过一个论坛研讨。对于陈吉余等人的设想,外界也提出了各种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