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药暴利21倍!三家药企合谋垄断被罚超2亿首追个人责任

小新看天下 2025-03-22 16:29:17

导语:一款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救命药,竟被三家药企合谋抬价21倍,形成横跨公立与民营医院的市场割据联盟。2025年3月21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开出2.23亿元反垄断罚单,其中上海医药子公司涉案罚没1.66亿元。这是2022年《反垄断法》修订后,全国首例追究垄断协议自然人责任的案件,揭开了医药巨头“左手垄断、右手整改”的灰色产业链。

“天价药”暴利链条:公立医院成垄断重灾区

涉案药品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是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核心治疗药物,2023年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10亿元,上海信谊金朱药业独占69%市场份额。2024年4月立案调查发现,上海信谊联合、河南润弘、成都汇信三家药企通过横向垄断协议,将药品售价推高11-21倍,并划分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销售势力范围,维持市场份额“铁三角”格局。

首追自然人责任:50万罚款背后的执法突破

本案首次依据新修订的《反垄断法》对涉案企业高管追责,三名自然人被顶格罚款50万元。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披露,涉事药企通过“价格同盟+市场分割”双重手段排除竞争:

价格操纵: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将0.5mg规格注射液单价从集采前的94元/支抬至最高2000元/支;

地域封锁:约定各自“势力范围”,禁止跨区销售引发价格战;

数据造假:伪造成本上涨报告,掩盖暴利实质。

上海医药“垄断前科”曝光:两年两罚6.85亿

本次被重罚的上海信谊联合系上海医药全资子公司。上海医药公告显示,其2024年初“主动自首”垄断行为,但监管部门调查发现,该公司早在2023年12月就因另一子公司高价销售硫酸多黏菌素B被罚4.62亿元。更耐人寻味的是:

整改悖论:上海医药声称“第一时间解雇责任人”,但涉案药品甲硫酸新斯的明却在2024年12月以94%降幅进入第十批集采,暴露垄断暴利空间;

技术性切割:通过多层股权架构(上海医药→信谊药厂→信谊联合)规避直接责任,但母公司股价仍应声下跌,A/H股单日市值蒸发超30亿。

监管风暴升级:从“罚企业”到“盯个人”

本案创下三大执法先例:

个人责任破冰:打破“企业交罚款、高管保利益”潜规则,50万元个人罚款形成震慑;

宽严相济策略:对主动提供证据的上海信谊联合减免80%罚款,但没收违法所得1.15亿元;

穿透式稽查:通过电子账册追溯至2019年垄断协议原始会议记录,锁定组织者从重处罚。

行业警示:万亿医药市场面临“合规大考”

中国反垄断网数据显示,2024年医药行业垄断案件同比激增47%,本案释放强烈信号:

价格红线:纳入集采的药品若存在历史垄断行为,将成为重点追溯对象;

供应链审计:药企需建立从原料采购到销售终端的全链条反垄断合规体系;

跨国关联:拥有境外上市平台的药企(如上海医药H股)将面临更严格跨境监管。

结语:当救命药沦为资本游戏的筹码,2.23亿罚单既是正义的伸张,更是改革的号角。从“天价药”到“集采价”,从“企业顶包”到“个人担责”,这场反垄断风暴或将重塑中国医药市场的价值坐标。

0 阅读:240
评论列表
  • 2025-03-22 18:47

    [赞][赞][赞]

  • 2025-03-22 20:57

    现在感冒药都三四十了!救命药七十说实话挺良心了!现在那还有便宜药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