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场围绕马斯克是否介入美国对华军事机密的“罗生门”,在24小时内掀起华盛顿政治风暴。2025年3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连续两日公开否认《纽约时报》关于“马斯克听取对华作战计划”的报道,直言“荒唐、可耻,完全不是真的”,并罕见释放“美国不想与中国发生战争”的明确信号。这场风波背后,既暴露出美国政商精英的利益纠葛,也折射出中美战略博弈下美方的进退两难。
事件焦点:马斯克五角大楼之行被疑涉密
3月20日,《纽约时报》援引匿名官员称,特斯拉CEO马斯克将于次日赴五角大楼听取“对华作战计划”绝密简报,内容包括打击目标选项、冲突时间表等机密幻灯片。报道立即引发轩然大波:
身份冲突:作为SpaceX和特斯拉掌门人,马斯克既是美军核心供应商(SpaceX承担超40%军事卫星发射),又在中国拥有庞大商业利益(上海超级工厂占特斯拉全球产能55%);
权限争议:尽管马斯克担任特朗普政府“政府效率部”牵头人,但其安全许可级别是否够格接触顶级军事机密引发质疑。
特朗普24小时内两次“灭火”
面对舆论发酵,美官方迅速启动危机公关:
首次否认(3月20日晚):特朗普在社交平台斥责报道为“假新闻”,强调会议“根本不会提及中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称会面仅讨论“创新与生产效率”,马斯克更扬言起诉泄密者;
二次定调(3月21日白宫记者会):特朗普罕见对中美关系表态:“我们不想与中国发生任何潜在战争”,并首次承认马斯克在华商业利益构成潜在利益冲突,“若涉及中国议题,他会主动离场”。
五角大楼“缩水版”会面难消疑云
尽管涉华简报被取消,马斯克21日仍与防长赫格塞思进行80分钟闭门会谈。双方对讨论内容三缄其口:
赫格塞思面对记者追问仅回应:“我为什么要告诉你?”;
马斯克离场时称愿做“任何有帮助的事”,但回避涉华议题。《纽约时报》指出,这场会面实质是马斯克向五角大楼推销其“星链”军事化应用及特斯拉机器人作战系统,而特朗普急于撇清涉华议题,暴露出对中方反制措施的忌惮。
中方“战争警告”下的美方战略收缩
此次风波恰逢中国驻美使馆发出“任何类型战争必将战斗到底”的强硬表态。观察人士认为,特朗普罕见放软身段,与中美实力对比变化密切相关:
工业能力碾压:中国造船业产能是美国的200倍,无人机、高超音速武器等关键领域领先优势扩大;
核威慑平衡:美智库共识认为,常规战争“无法击败中国”,核冲突则必然导致“相互毁灭”。美国防部前顾问罗伯特·贝尔坦言:“让马斯克接触作战计划,既想借其商业头脑优化军备,又担忧技术泄密——这恰恰暴露美国对华战略的矛盾与焦虑。”
地缘博弈启示
此次事件凸显三大深层问题:
政商旋转门风险:马斯克“跨界”参与国防决策,折射美国军工复合体利益链的隐秘扩张;
信息战新战场:匿名官员放料、官方紧急辟谣的拉锯战,反映美国内对华政策分歧的公开化;
中美威慑平衡:从“极限施压”到“避战求和”,美方姿态变化印证中国反制能力的战略有效性。
结语:一场尚未发生的“机密简报”,撕开了美国对华战略的裂缝。当马斯克的星链卫星与中国的东风导弹在无形中较量,特朗普的“不想开战”表态,或许正是霸权衰微时代最真实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