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二篇(上),用兵的坏处

孙行者学经典 2023-03-24 16:23:17

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译文:孙子讲:通常用兵的方法是,战车千量,运输车千量,铠甲士兵十万,千里运输粮食;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内外的消耗,保障人员的用度,武器材料减损,车辆盔甲消耗,每天都需要花费数千金,然后十万大军才能调用。

原文: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顿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译文:这样打仗就一定能胜利吗?不一定。如果大军集结时间久,那么大军的锐气将被挫败,进攻城池会疲软。同时,大军集结时间久,国家财力也会大量消耗。大军没有了锐气,战力下降,国家空虚,那么这时候,其他国家就会趁机进攻。即使再有智慧的人,面对这种情况也无力回天。

原文: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译文:所以,我只听过,不善于用兵,却能够迅速取胜的。而没见过,善于用兵,却拖拉长久取胜的。长时间的用兵打仗,有利于国家的情况,还从没有过。所以,不能完全知晓用兵的坏处,则也无法深刻理解应该怎样用兵。

思考:在第一篇中,孙子提出了“五经”、“七计”,重点是从战前谋略上面讲用兵。本篇名为《作战篇》,就是从战争开始的角度去讲用兵。

本篇的上半部分,有的人理解成了“兵贵神速”,其实是片面的。核心讲的是“关注消耗”。

本篇,孙子先假设了一种情况,即调动十万大军的情况。孙子讲,如果要调用十万大军,所耗费的粮食、人力、物力都是非常巨大的。这些巨大的耗费,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来讲,是不利的。对国家来说,就是一种损耗,一笔支出。一旦时间拉长,国家整体实力会因为大军的损耗而削弱,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进犯。因此,孙子提出,只要用兵打仗,国家必然会损耗实力的观点。这就是用兵打仗不可避免的不利影响。

不光是用兵打仗,生活中做事也是一样。每个人一天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就如同国家的财力是有限的一样。当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消耗人的精力,就像开始打仗会消耗国家的财力一样。如果一个人做事,中间不休息,连续做,持续好几个小时,那么最后这个人一定会头晕脑胀,浑身乏力,就像被掏空了一样。

精力一旦大量消耗,身体就会变得虚弱,免疫力下降,各种病毒就会趁虚而入,这时候,就特别容易生病。大家可以在生活中看看,那些一天特别忙碌,并且欲求特别广泛的人是不是经常容易生病。因此,孙子在第二篇给大家讲了一个道理,“打败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因此,本篇对于个人做事的启示有两点。

第一,做事讲究效率。

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做事的关键点上。一天精力就那么多,如何分配,怎么安排时间,以保证输出的精力换取最大的效益。反面例子就是有的人恨不得一天做八件事,还沾沾自喜自己八面玲珑,这样的人最后一件事情也做不好,做不精。同样,有的人一天把精力都耗费到没用的事情上了,到了晚上,感觉好累,又感觉好像什么也没做。这就是精力分配的重要性。做为用兵打仗,在明知有损耗的情况下,如何分配物力、人力、财力,就是作战首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做事张弛有度。

人的精力是难以长久输出的。就像孙子讲的:“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时间一长,身体里的那点精力就被耗完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午需要吃饭,下午会犯困,晚上精力跟不上的原因。拿一天来说,早晨起来,活力满满,精力输出一会儿,中午了,基本上已经输出的差不多了。这时候需要吃午饭,需要休息。等精力补充上来,下午在继续做事。晚饭后,精力输出一天了,自然而然的感觉乏力,需要睡觉补充。所以,做事的时候,不要总想着“一口吃个胖子”,一下就做成一件大事,这种做法,是不符合规律的,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就像孙子说的“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再聪明的人,不懂得“张弛有度”的做事,也是做不好的。

综上,孙子在《孙子兵法》第二篇(上)中,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做事,还是用兵,都会有所消耗,这些消耗,对于做事的人,用兵的国家,是非常重要的,需重点关注。一旦消耗过度,就增加了失败的可能性。所以,做事之前,要计算好消耗,做事之中,保证消耗供给,只有这样,才不会内部瓦解。这就是孙子讲的“用兵之害”。

孙子还讲:“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我们既然看到了“用兵之害”在于“消耗”,那么反过来,“用兵之利”有哪些呢?

我们在《孙子兵法》第二篇(下),继续讲。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