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大量的铜、盐资源,大量收买民心,刘濞又怎么能挑动七国动荡

诉与山鬼说 2023-06-05 08:58:23

他若不是刘邦的侄子,恐怕刘濞早就在秦朝末年的乱世中被灭了,别说去吴地当个皇亲国戚,也别想靠着这点钱和盐矿争夺皇位。从一个农夫,变成了一方诸侯,还怂恿自己的族人,挑起了七国之乱。

刘邦一统天下之后,论功行赏,册封了七个诸侯王,一百四十三个列侯,他们都是新晋的贵族,可以继承爵位,所以汉国的大部分郡县并不“属于”中央,而一些郡县则被分配到了一些王侯和公主的领地。

自从刘邦登基之后,他的疆域已经扩张到了三十六郡,但他的疆域实在是太大了,根本无法控制,所以他决定继承大秦王朝的传统,实行“郡国并行”制度,通过册封诸侯和“无为而治”的方式来促进国家的发展,这些诸侯掌握了权力,自然也就更加重视自己的疆域,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

刘邦在刘汉王朝逐渐稳固之后,便以种种理由对七个外戚进行了“大清洗”。但吕雉的权势太大,而他的储君刘盈却太过弱小,逼得他向大臣们发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但是,随着刘邦去世后,“白马之盟”的计划也就泡汤了,新建立的西汉依旧岌岌可危。

相比于他那只知耕耘的老爹,刘濞更擅长用兵,不但追随刘邦,平定了英布之乱,更是击败了桀骜不驯的吴人,但是刘邦从他的侄子身上,预知到他将来可能会造反。

吴地虽危机四伏,刘濞却凭一己之力把它收拾妥当,这对刚刚起步的西汉王朝是一大幸事,只是刘濞越做越不高兴——吕雉违反了“非刘氏不王”的诺言,而吕后大分封诸吕之举,更赢得了朝中大臣的拥护。

刘濞很明智的没有反对吕后,哪怕是灭掉了吕氏一族的其他王爷,也没有采取什么行动,这倒不是因为他信守承诺,实在是因为刘邦还有几个子嗣,其中就包括刘肥,刘襄,次子刘章,三子刘兴居,这三个子嗣,才是灭掉吕氏一族的主心骨。然而,众望所归的“刘襄”并没有成为皇帝,而是刘恒这个“小透明”在文武百官的支持下登上了皇帝之位。

汉文帝登基之初,曾经答应赐予刘章、刘兴居两个诸侯之爵,但后来知道二人要扶持刘襄登基,当即撕破脸皮,将齐国一郡划给二人,一个是城阳,一个是济北,刘章刘襄不久后二人去世,其弟弟刘兴居高举起了叛乱的大旗。汉文帝在刘兴居被平定之后,便展开了他的削藩政策。

吴国有海盐田,有章山铜矿,有三江五湖,刘濞当然也不会放弃,他在吴国作了四十余年的生意,可谓是国力雄厚,兵强马壮。不过在此之前,刘濞并未表明立场,他知道自己没有皇位继承者的资格,所以在吕后、汉文帝等对他没有不利的情况下,刘濞当然不会表明立场。

当初汉文帝登基不久,刘濞之子刘贤就进城,自称是吴王的储君,表面上是投靠了皇族。要知道现在汉文帝的皇位岌岌可危,他这个庶子继承皇位,又把刘肥的几个皇子都给惹毛了,现在刘濞来了,如果刘启能和刘贤和睦相处,那么对于国家来说,绝对是大有裨益。

刘贤出言不逊,被刘启误杀,汉文帝对刘濞心存歉意,纵容他,但刘濞还是看在文帝的面子上,没有逾越这条线。可是刘启即位之后,又用了晁错下的“削藩令”,跟刘濞以及其他几个王公贵族结下了死仇,一边自然不能让自己的嫡系势力动摇,一边又想着新仇旧怨一并清算,所以双方都没有再继续隐忍下去,干脆就把桌子给掀翻了。

因此,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举兵造反,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七国之乱”。

刘贤是和刘启对着干才被杀的,刘濞也不是省油的灯,汉景帝的让步被人认为是软蛋,所以刘濞也就不客气了,自称“东帝”,显然想要谋朝篡位。然而,所向披靡的吴军却被梁王刘武打得落花流水,因为当时整个梁国举兵造反,再加上周亚夫偷袭粮道,导致刘濞惨遭东越人暗中袭杀。

刘濞原本是有胜算的,田禄伯提议出其不意,可是那名青年统帅,却提出攻陷洛阳武库、敖仓粮草的计划,被视为是“年少推锋可耳,安知大虑”,就是刘濞最不喜欢的客人周丘,拿着一张令牌,带着十万大军,杀到了城阳,刘濞输给了他。

刘濞是不是做错了,他从一个皇室大臣,变成了一个反叛的头目?在高祖皇帝和汉惠帝统治时期,他对吴地进行了有效的治理,从而使其得以快速的恢复与发展。汉文帝势弱,将大儿子派往京城表示善意,再见时已经是天各一方,杀子之仇登上皇位之后,还要对他下手,难不成非要用刀锋抵在他的喉咙上,他才会反击?难道汉景帝做的不对?身为君王,他可不会拿自己那点血缘关系来牵制自己的家族,所以必须斩草除根。没有人想要任人宰割,可是刘濞拼了一把,却拼输了。

5 阅读:26
评论列表

诉与山鬼说

简介:伟大的思想能变成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