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而有的人出生就是牛马”。
前者因为投胎技术好,无需挪动一步就能登天;而后者累死累活也未必到得了罗马,可能只会累死在通往罗马的半路上。
这句话常被人们用以自嘲,以及用来讥(xian)讽(mu)一出生就拥有逆天资源的人。思聪的狗子都能坐私人飞机,牛马能不气?
段誉就是那个典型的出生在罗马的人。
段誉轻易拥有的,别人终其一生,拼尽全力也难以得到。
段誉虽然只是镇南王世子,却是大理国妥妥的皇位继承人,慕容复苦苦追求了半生的皇位,段誉毫不费力就得到了。
慕容复的痛苦在于想做皇帝却做不成,段誉的痛苦在于注定做皇帝却不想做。
慕容复:这种痛苦,让我也尝尝可好?

慕容复是《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出身于武林世家姑苏慕容,王语嫣的表哥——金庸是有多讨厌自己的表哥徐志摩啊,金庸笔下的表哥就没有一个正面角色。
慕容复这个人,最后疯了,因为当不上皇帝而急疯的。
小时候我们写作文经常写自己的理想,无外乎科学家、宇航员、亿万富翁、世界冠军什么的,但大家长大后绝大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的社畜,也没听说谁因为自己没能像小时候设想的那样活得牛叉而失心疯。
而慕容复就不一样了,从小就背负着当大燕国皇帝的远大理想,并且一直为这个理想孜孜不倦地奋斗:抛弃女友认干爹交损友等等。后来理想破灭,他就疯了,跑到坟头上演皇帝戏。


天之骄子,年少成名
姑苏慕容氏,这个家族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其先祖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等皆为一代豪杰,曾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过燕国。尽管岁月流转,昔日的燕国早已灰飞烟灭,但慕容家族却从未放弃复国的梦想。
身为没落王孙,慕容复从一出生便被父母、亲友、下属灌输“光复大燕”的使命,他的名字 “复”,便是其家族对复国期望的直白体现。
在慕容家族的观念里,复国是至高无上的目标,是慕容复乃至整个家族存在的意义。
为实现这一目标,慕容复从童年起就开始接受严苛的训练。他不仅要学习高深的武功,更要研习兵法谋略、纵横之术,力求成为一个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全才,以图有朝一日能够复兴大燕。
在不断的洗脑灌输下,慕容复自幼就以“光复大燕”为己任,刻苦习武,博采众长,年纪轻轻便已习得慕容家的绝学 “斗转星移”,能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威力惊人,令武林人士闻风丧胆。
凭借着高强的武功和俊朗的外表,慕容复青年时期便在江湖上名声鹊起,与江湖第一大帮丐帮帮主乔峰并称 “北乔峰,南慕容”,可谓人中龙凤、天之骄子。


盛名不符,信心不存
小说中慕容复出场很晚,但江湖上早已流传他的传说。
什么“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姑苏慕容家最擅长的就是以对方的成名绝技杀人;
什么“南慕容,北乔峰”,能与天下第一帮丐帮帮主乔峰齐名的,唯有慕容复。
书中其他人谈及慕容公子,也是一脸神往,认为“公子只应天上有”。
可等到慕容复正式出场时,他的表现却令读者大跌眼镜。

在珍珑棋局,慕容复被鸠摩智缠住下棋。正在他凝神细想间,鸠摩智说了一句:“你连我在边角的纠缠也摆脱不了,还想逐鹿中原么?”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慕容复立即联想到自己四处奔波呕心沥血却一事无成的窘境,深受刺激,便要拔剑自刎。
一个名震江湖的公子,气量怎如此狭小呢?
只因慕容复从小便被灌输“复兴大燕”的目标,他小时候读书习武是为了复国,长大后四处奔走也是为了复国。
正因他对复国太执着、也太用力,不给自己留丝毫喘息的空间,就像橡皮筋,一旦绷得太紧,就容易“啪” 的一声断裂。
他外强中干,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也容不下别人的优秀。
还是在珍珑棋局,慕容复在下棋时突然拔剑自刎,出乎所有人意料。
他的“四大家臣”来不及做出反应,只能大声惊呼。幸而段誉机敏,用六脉神剑救下了慕容复。
刚得救时,慕容复还做到了礼数周全,向段誉拱手道谢。
可在事后,丁春秋在“珍珑棋局”闹事,要大开杀戒。段誉想要阻止,可六脉神剑还没练到家,时灵时不灵。于是,段誉便向慕容复求助。
刚被段誉救下的慕容复却不肯帮他,他说:“段兄方家在此,小弟何敢班门弄斧?段兄的六脉神剑,再试一招罢!”
看看这冲出纸面的酸味,哪有半分“侠义无双”的公子范儿?


机关算尽,人心尽失
当然,于慕容复而言,他的目的是复国。
武功比不比得过萧峰、段誉,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拉拢人心。
为了实现家族的政治期望和复国野心,慕容复可谓机关算尽,不择手段。他四处奔走,结交各方势力,试图寻找能帮助自己复国的助力。
36洞主和72岛主为对付天山童佬,聚在一起开会。慕容复一行误闯会场,和对方打了起来。打斗间,对方出言不逊,侮辱王语嫣。
慕容复虽心中对36洞主和72岛主十分鄙夷,但他并不在意他们对王语嫣无礼,反而起了招为己用之心。
他心中盘算着:36岛主和72洞主人多势众,围攻天山童姥定是胜券在握,自己如果能够相助,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卖个人情,何乐而不为?
慕容复企图利用他们的力量对抗天山童姥,进而控制灵鹫宫,以此作为自己复国的根基。
为此,慕容复做足了戏。
他对36洞主和72岛主说:“在下见到诸位武功高强,慷慨仗义,心下钦佩,有心要结交这许多朋友。诸位杀敌诛恶,本来也不需要在下相助,但既交上了众位朋友,大伙儿今后祸福与共,患难相助,慕容复供各位差遣便了。”
言辞恳切,谦卑有礼,36洞主和72岛主听闻无不交首称颂。
话是说得很漂亮,不过这话在虚竹的真诚面前,不值一提。
彼时的虚竹,已继任灵鹫宫掌门。在了解到36洞主和72岛主是因为“生死符”而围攻缥缈峰后,他直接提出要无条件给36洞主和72岛主解毒。
36洞主和72岛主感激涕零,瞬间归顺于虚竹。
后来慕容复对虚竹无礼,他们坚定地回护虚竹,不愿买慕容复的帐,慕容复白忙活一场。

一切并未如慕容复所愿,他不仅未能达成目的,反而颜面扫地,让自己在江湖中的威望受到影响。
读者总道慕容复和虚竹相比,少了些运气。
其实是慕容复自己忽视了一个规律:因利而聚,就会因利而散。
你可以靠人格魅力吸引人,也可以靠真诚赢得人,但绝不可能只凭利益计算,就能拉拢人。

然而,慕容复并未意识到问题所在。
少室山上,乔峰因为契丹人的身份,被中原武林各大门派围攻。
“四大家臣”都很佩服萧峰,本想助他脱困。
可慕容复却认为这是拉拢中原武林人士的绝好时机,为收买人心,他趁人之危,挑战乔峰,尽管之前乔峰多次相助,他却恩将仇报。
但他没料到,段誉、虚竹挺身而出,他连靠近乔峰都难。最后不仅没有成功,还在众人面前被段誉的六脉神剑打得披头散发,如同小丑一般,灰头土脸,几欲自尽!
最后获得乔峰一句赠言:“萧某大好男儿,竟与你这样的人齐名。”
从此,慕容复沦为中原武林的笑柄。
过分计较、算计,只会败坏自己的人缘。
都说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但慕容复哪一样都不占,穷尽半生绞尽脑汁想要完成的复燕大计,最终如同镜花水月,最终是痴心妄想罢了。



突破底线,得不偿失
几次三番的失败,慕容复依旧没有死心,在得知西夏公主招亲的消息以后,他又想到借助西夏的兵力,来完成自己的复国梦想。
于是他放弃了与表妹王语嫣青梅竹马的感情,不惜放下身段,远赴西夏竞选驸马。
他满心想的都是:当上驸马、获得西夏的军队支持、复兴大燕,全然不顾痴恋他的王语嫣。
王语嫣自幼倾心于他,不仅对他的武学造诣助益颇多,更是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他。王语嫣对他的感情,原本纯真而美好。
然而,在慕容复心中,王语嫣也不过是他实现复国目标的一枚棋子而已,随时可以牺牲放弃。

为了不让王语嫣伤心,段誉劝慕容复放弃参选,结果被慕容复推到井底。
王语嫣见慕容复行凶,与慕容复发生争执。慕容复不但不反省自己,还把错误推到王语嫣头上,冤枉她对段誉有情。
两人推搡间,王语嫣也掉入井底。
慕容复虽不想杀王语嫣,但在她掉落井底后,也并不顾及她的死活。
为了彻底扫清驸马之路的障碍,慕容复搬来一块大石,堵住井口,做人做事不可谓不绝。
他的无情,彻底伤透了王语嫣的心,让他失去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一份感情。仅论复国,他也损失了一名通晓武林秘笈的大将。
尽管大费周章,慕容复并没有得偿所愿。
西夏公主招募驸马,是为了寻找她的“梦郎”虚竹。
慕容复的希望再次落空。然而,他并没有收手,为了皇位,他已越走越远。
他的四大家臣,包不同、风波恶、邓百川、公冶乾,皆对他忠心耿耿,跟着他四处奔波,为他的复国梦呕心沥血,出生入死,可慕容复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为借助大理国的力量,帮自己复国,慕容复不惜卑躬屈膝地认段延庆为义父,想要篡夺大理的皇位。
他以为段延庆没有孩子,想让他传位给自己。
家臣包不同劝谏慕容复:这是不忠不仁不义不孝之举。

哪知慕容复一反手,就将跟随自己出生入死多年的包不同打死。
其他三个家臣见慕容复毫不顾及往日恩情,便也与慕容复恩断义绝,分道扬镳。
尽管不再有人能阻止慕容复,但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段延庆是段誉的生父!
这个梦想也被段延庆的亲儿子段誉掐灭了。
只能说,他真是被命运的大掌按在地上疯狂摩擦。

一切都和慕容复的预想太不一样。
他放弃了感情,放弃了骄傲,放弃了原则,却仍然事与愿违。
从一个盛名在外的公子,变成了一个无人理睬的孤家寡人。
慕容复该如何自处呢?
最后,他只能疯了,才能得以解脱。
小说的结尾,慕容复高坐坟头,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的孩童分封官职,仿佛已成为了大燕皇帝。他的眼神空洞而迷茫,口中念念有词,沉浸在虚幻的世界里,再也无法回到现实。
只见慕容复坐在一座土坟之上,头戴高高的纸冠,神色俨然。七八名乡下小儿跪在坟前,乱七八糟的嚷道:“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面乱叫,一面跪拜,有的则伸出手来,叫道:“给我糖,给我糕饼!”慕容复道:“众爱卿平身,朕既兴复大燕,身登大宝,人人皆有封赏。”坟边垂首站着一个女子,正是阿碧。她身穿浅绿色衣衫,明艳的脸上颇有凄楚憔悴之色,只见她从一只篮中取出糖果糕饼,分给众小儿,说道:“大家好乖,明天再来玩,又有糖果糕饼吃!”语间呜咽,一滴一泪水落入了竹蓝中。众小儿拍手欢呼而去,都道:“明天又来!”
王语嫣知道表哥神智已乱,富贵梦越做越深,不禁凄然。段誉见到阿碧的神情,怜惜之念大起,只盼招呼她和慕容复同去大理,妥为安顿,却见她瞧着慕容复的眼色中柔情无限,而慕容复也是一副志得意满之态,心中登时一凛:“各有各的缘法,慕容兄与阿碧如此,我觉得他们可怜,其实他们心中,焉知不是心满意足?我又何必多事?”轻轻拉了拉王语嫣的衣袖,做个手势。众人都悄悄退了开去。但见慕容复在土坟上南面而坐,口中兀自喃喃不休。
——《天龙八部》




被 “成功” 逼疯的可怜人
慕容复的悲剧,归根结底是由世俗的 “成功” 观念导致的。
慕容复自幼受家族观念熏陶,将复国视为自己唯一的成功之路,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慕容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所获得的一切声名与荣耀,在他心中都不过是通往复国之路的手段而已。他深知,仅凭自己在江湖中的威望,远远不足以实现复国宏愿,他还需要更多的资源、更强大的势力支持。
因此,慕容复活成了一个绝对功利的人。
他忽略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追逐 “成功” 的过程中,他失去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可谓忍天下人不能忍之事,无论是身体、情感还是尊严都做出了巨大牺牲,最终他失去了自我,沦为了“成功” 的牺牲品。
可即便苦心孤诣、机关算尽,逆天下大势潮流而动的慕容复最终依旧失败了。
论名声,慕容复始终远不及乔峰,最后甚至声名狼藉;论家世,身为没落王孙的他与金枝玉叶的段誉天壤地别,段誉生来就有的东西,他拼了命也得不到;论机缘,他苦心孤诣要收买人心、当西夏驸马,却被天性纯良的虚竹半路截胡,什么也没有得到,想想也真是悲催。
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面前,他的精神逐渐崩溃。最后,慕容复彻底心智失常,他疯了。
慕容复,是个被 “成功” 逼疯的可怜人,成为读者反思人生、审视自我的一面镜子。

重读《天龙八部》时,我总忍不住把段誉和慕容复作为对照组来看。
金庸一开始写段誉多狼狈,慕容复就有多么光鲜;段誉的言行多呆气荒唐,慕容复就有多卓然端正。
同样的,段誉的成长多自由,慕容复就有多委屈;段誉有多真实,慕容复就有多虚无。
同样出身名门,慕容复按照父亲的意愿一条道走到黑,段誉却敢和身为镇南王的父亲叫板。
整个《天龙》的故事就是以段誉不满父亲逼迫学武而离家出走开头的,以后发生的一切,都源自那一次的叛逆的“逃学”。
这在慕容复看来,简直不可思议:遵从父母长辈之命是天经地义,别说行动上不能反抗,就连心里想想也是大逆不道。何况你出身武林世家,却不能子承父业、光耀门楣,家族的脸往哪儿搁?

慕容复应该是金庸武侠宇宙中鸡娃的代表人物了,在父母划定的框架之下,锚定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严丝合缝的长大,所有属于他自己的枝枝蔓蔓都被修剪干净,他没有童年,这一生都没有体会过真正的快乐。
慕容复的人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悲剧的主角虽然是慕容复自己,但毫不客气地说:他的父母是造成这个悲剧的直接原因。
他们一味洗脑慕容复去复辟,一味地向他灌输成功的手段,他父亲慕容博在慕容复都要引剑自杀的危急关头还在逼他光复大燕,他的家臣也是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公子爷,光复大燕是......”
身边的每个人都把重任压在他肩上,每个人都在教他如何去成功,却从没有一个人告诉过他不成功也没关系,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也很好。
不得不说,这实在是慕容复的悲哀。
他没有自我,事业和信念是被灌输来的,追求的方向是早被划定好的,若失去这些,他就很迷茫。

慕容复并不平庸,从世俗意义上看,他非常卓越。
年纪轻轻,便兼容各家所长,斗转星移出神入化,诸般兵刃信手拈来,南慕容的盛名,绝不是虚负。可惜武功只是他达到目的的工具,武学造诣不能带给他任何成就感。
慕容复是一个从小就把自己带入皇帝视角的人,他广泛结交江湖朋友只是为了招揽人材,为己所用。四位部属是辅臣和忠仆,不能与他平等相交,所以他没有友情。
他其实也是喜欢王语嫣的,但这种喜欢于他而言没有用,婚姻在他看来是一种政治手段,所以他也没有爱情。
慕容复的整个人生都活得非常功利,他所做的一切都有强烈的目的性,都要求有回报,一旦回报不如预期,他就会很失落,甚至焦虑。
相比之下,段誉就完全没有目的性,段誉所做的一切的初衷就是因为自己快乐。别人说他荒诞痴傻,鄙夷他行事颠倒,风范全失,但他自己活得很自在。
但慕容复做不到,他的人生包袱太沉重了,要时刻顾全体面,维护好自己的人设不能崩塌,没有一刻不紧绷,活得很累。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做不成段誉,我们可能都是慕容复。
活在一个被划定好的框架中,走别人告诉给我们的那条路,规规矩矩地成长,不敢行差踏错。
虽然有时难免疑惑:明明已经足够努力,足够认真对待,怎么偏偏不能成功?
但大多数人不会深思:这条路是不是适合自己,走下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我们真正喜欢什么?
慕容复也不会。
慕容复的悲剧命运,时刻提醒着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功成名就,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安宁。


这些年出了好多关于自杀的新闻,有因为高考失败而跳楼的,有研究生因为延毕而寻短见的,也有年轻人因为求职屡屡碰壁而自杀的......桩桩件件,层出不穷,令人唏嘘。
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自杀事件,背后都指向一个沉重的课题:即成功与平庸。
这些人都是追求成功无望,对现实中的自己不满意,难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优秀,认为自己“很失败”,达不到别人的期望,无边的挫败感让他们最终选择逃避生活,自我了结。
看到这些新闻,让我不由地联想到慕容复——一个同样选择自杀但未遂,最终被“成功”逼疯的可怜人。
在《天龙八部》的宏大江湖中,慕容复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
他出身名门,背负着复国的沉重使命,一生都在追求世俗定义的 “成功”,然而却在这条道路上渐行渐远,最终被 “成功” 逼至绝境,精神失常,沦为一个可怜可悲的存在。
慕容复的命运,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世俗 “成功” 观念的残酷与荒诞,也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在极端追求下的扭曲与挣扎。
武侠照进现实,无处不是江湖。
慕容复的复国大计,从一开始就是个笑话:在他出生时,大燕已灭亡了600多年,慕容氏的香火能有幸延续到他这一代,就已经是个传奇了。在这几百年里历经了多少朝代,他慕容复仅凭着江湖上一个虚无缥缈的虚名,以及自己带着的几个家臣,就妄图光复大燕,岂非可笑?
从慕容复自杀及精神失常的过程,也能窥见现代人的悲哀:整个世界都在逼着我们追求成功,却从未有人教我们接受平庸。
若慕容复们能够选择与生活、与命运、与自己和解,能够接受并非出类拔萃甚至是有些平庸的自己,他们的人生会不会是另外一个结局?
慕容复的教训告诉我们:理想远大没问题,但一要能吃苦,脚踏实地;二要有良好的心态,能够直面挫折,到达不了金字塔的尖端,在基层老老实实做个螺丝钉,也要能笑得出来。
接纳自己的平庸,也是一种智慧。
学会接纳并不完美、并不卓越的自己,把当下活得自在,就已足够。
这个世上多少得不偿失,都是因为用力过猛。
想要获得美好生活,我们需要学会款款前行。

分享时刻
你如何评价慕容复?
给我留言吧~
END
欢迎分享朋友圈 公号转载请获取授权
-作者-
悠悠酱,喜欢读书,喜欢旅行,喜欢猫猫狗狗,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火锅重度爱好者。不高冷,却很有态度。世界或许冰冷,内心依然温暖。公众号:陪你走过漫长岁月(ID:sunshine_phuket)。转载请后台联系作者。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活得潇洒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