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芯国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国内顶尖的晶圆代工机构。中芯国际在成熟制程领域的市场份额,随着近两年外部封锁而不断提升;并且,伴随着梁孟松团队的科研,先进制程工艺的开发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就在近期,这家国内顶尖的芯片代工机构,突然向外界宣布了自家2024年度的财报。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芯国际营收预计将超过8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22%。这也是中芯国际首次营收超80亿美元,在中芯国际宣布亮眼财报数据的背后,令韩国半导体巨头三星也没预料到的局面出现了。

目前,中芯国际已经在纯晶圆代工企业中超越了三星,成为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这也就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三家头部晶圆代工企业,已经有两家是来自于中国的企业。那么,为什么韩国每年都抛出大量补助的先进半导体产业,却会被中国企业频频反超呢?
事实上,这与中国市场的内部需求和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在美国修改芯片规则之前。中国大陆市场的芯片产品,大多数都来自于进口的芯片供货商。尤其是存储芯片,美国的美光科技、韩国的三星、SK海力士等知名外企,都是国内相关产品的重要供货商。

在美国修改相关规则之后,这些芯片产品的出口贸易,就开始受到限制。部分中企甚至无法通过正规渠道去采购三星、SK海力士等外企的芯片产品,只能够通过芯片产品的本土化替代,进而解决相关产品的供货问题。这也就导致了国内的芯片代工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三星、SK海力士等韩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少。
此外,由于国内的芯片代工成本较低,中芯国际在国际市场中也分走了一部分属于三星的芯片代工订单。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的芯片代工企业,其报价要比台系、韩系的报价低10%~15%。不仅国内的IC设计企业开始放弃三星的芯片代工方案,还有不少外企到国内寻求芯片代工服务。

对于一些技术上不敏感的芯片产品,越来越多的被放在大陆进行投产。反观韩国的三星,不仅被美方的芯片法案给捆住了“手脚”,其主要营收业务的手机、存储芯片等业务,都受到中国国产厂商的竞争。未来芯片代工领域,尤其是成熟制程领域的产品上,大家都要面临来自于中国大陆厂商的竞争,价格战的出现似乎已经无法避免。
而在抢占走成熟制程工艺的市场份额之后,国内的芯片代工产业势必就会向先进工艺发起冲击。想必如今连韩国的三星都没有预料到,芯片代工领域的反转会来的如此之快。

美国的芯片管制手段,不仅没能取得理想之中的效果,反而令自身盟友的产业链面临双重危机。不仅是产品面临被替代的风险,连相关的高端产业链未来韩国都可能无法继续保留。如果当下的芯片产业链,依旧按照之前全球化分工的方式进行,美国、韩国在先进半导体领域的技术优势,还将继续持续一段时间。

奈何老美方面却先坐不住了,非要出手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整改。这一下倒好,反而是倒逼中国本土的半导体产业链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转型。随着国内技术的不断突破,海外的技术封锁终有一天会成为过去式,而这一切都要拜对方的盟友美国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