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同盟遭“暴击”!中国断供原材料后,日企不愿看到的局面出现

咱是数码解说客 2025-03-24 20:28:39

2023年12月,中国商务部正式将钨制品纳入《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政策实施三个月后,三菱重工在2024年3月的财报说明会上证实,其耐超高温钨合金库存仅能满足18天生产需求。

这则公告引发东证指数当日下跌2.3%,暴露出日本制造业对中国战略资源的深度依赖——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3年报,中国掌控着全球82.6%的钨矿产量、91%的碳化钨深加工产能。

美日同盟虽然一定程度的遏制了中国在先进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但是,中方采取的有关反制措施,也重创了美日同盟,使其原材料的供应开始出现问题。

前不久,川普要主导签署的美乌矿产协议,其目的就是为了谋取乌克兰的稀土矿,进而解决原材料供应受限的问题。而美军M1A2坦克贫铀穿甲弹需包裹0.5mm钨锆合金被帽,洛马公司F-35战机发动机涡轮叶片镀有钨铼合金涂层,都采用了钨这种稀有金属。

中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资源话语权绝非偶然形成。江西赣州,全球最大的钼矿伴生钨矿床已实现智能化开采,全电动矿卡与5G遥控钻机将开采效率提升240%。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掌握的"等离子体雾化制粉"技术,能将钼粉纯度提升至99.9995%,这项专利墙直接卡住了日本东丽公司的金属3D打印产业链——后者生产航空钛合金构件时,必须采用中国提供的球形钼粉作为支撑材料。

与此同时,数据也揭示着残酷现实:根据日本防卫省2025年度《重要物资保障白皮书》显示,其国防工业88%的钼制品依赖中国供应。当三菱重工为F-X六代机研发变循环发动机时,其燃烧室衬里所需的Mo-30W合金,则完全依赖宝钛股份的定向凝固铸造技术。

这种深度捆绑让美日所谓"友岸外包"战略沦为笑谈——即便美国在亚利桑那州重启钼矿开采,由于缺乏中国掌握的流态化焙烧技术,其冶炼成本也会是江西龙南冶炼厂的3.7倍,且很难在短期内对中国原材料的出口进行替代。

在我国采取相关的限制措施之后,日本企业最不愿看到的局面其实就已经出现了。

首先,三菱材料已经承认其硬质合金生产线若断供中国APT(仲钨酸铵),替代方案将导致成本激增380%。当前危机本质是2010年稀土争端的技术升级版。

当年东芝因钕铁硼断供损失28亿美元营收的教训犹在眼前,如今面对更高技术层级的钨合金断供,日本经济产业省模拟显示:若持续三个月,将导致日本的精密机床产业损失47亿美元,相当于日立制作所全年研发投入的2.1倍。

与此同时,东京电子蚀刻机的钨电极占设备成本12%,其使用寿命直接决定3纳米芯片良率。在失去了优质原材料的供应后,东京电子的蚀刻机等设备投产也会出现问题。

此外,当日本试图通过《印太经济框架》构建替代供应链时,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却将刚复产的芒特韦尔德钼矿产能,优先供给其中国合资方厦门钨业。这种经济理性与政治站队的撕裂,恰是美日同盟结构性矛盾的鲜活注脚。

综上所述,美日同盟本质上双方都有着各自的利益追求,在中方采取相关的反制措施之后。日本本国的工业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如今部分日本企业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缺货等情况,已经出现了订单延迟交付的情况。未来相关产品的供应短缺,或许还会导致产品利润下滑,使得部分客户流失到海外市场,寻找其他可以替代的供货商。

而想要摆脱这一局面,日本就必须争取对外贸易上的自主权,不能够像当年广场协议一样,美方说啥就是啥。对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0 阅读:18

咱是数码解说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