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区分局复兴派出所立足实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网格化”治理体系为基础,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主动化解纠纷、服务发展,以“三连招”的“服务经”获得了辖区企业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第一招:“老问题”需要“新思路”——调解矛盾纠纷要“众人拾柴火焰高”
“感谢你们,我心服了,气也顺了!”经过多次调解,辛先生终于认同了调解结果,并将一面印有“为民解忧调解纠纷”的锦旗送至复兴派出所。
原来,辛先生与前妻曹女士因财产分配等问题已多次发生纠纷,两人互不相让。辛先生认为财产分配不公,这场“拉锯战”持续了三年之久,他的情绪也越来越极端,矛盾纠纷有激化倾向。民警在了解情况后,耐心向辛先生普及法律法规,引导他通过法律手段合理解决诉求,同时策动法院、司法所、社区、网格员等多元力量深度参与调解,一点点为双方缩小分歧,一步步为辛先生纾解心结。经过耐心细致的多轮协商,终于成功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
这是复兴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多元力量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复兴派出所结合实际,充分“借力”“借智”,融合法庭法官、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干部、村(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以及法律志愿者等六方力量,推进法律服务、矛盾调处、普法宣传、法治培训、社情收集、校地合作等六个站点建设,打造“六方融合、六站合一”的“万家法律驿站”,以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法律服务,推动化解矛盾纠纷的实践路径不断取得新进展。
“群众间的纠纷不少‘剪不断理还乱’,是家长里短的‘老问题’,也是不好化解的‘难问题’。只有各方力量群策群力、一同参与,才能让矛盾纠纷得到最优解决。”副所长徐进杰说。
第二招:“好服务”带来“金招牌”——服务企业,要送“及时雨”也要送“定心丸”
激发企业活力、服务经济发展,不但要提升经营主体的发展信心,也要为提升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企业的“后顾之忧”越少,发展劲头就越足。
复兴街道是北碚区经济发展的重镇,也是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重要阵地,辖区内有各类企业124家。面对辖区大型企业多、流动群体规模大、管理难度高等复杂的治安状况,复兴派出所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组建“服务民生,服务经济”工作室,与企业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精准倾听企业呼声,为企业提供“点单式”服务。
“近期的诈骗花样又翻新了,咱们辖区又发生了一起诈骗案。比方说,我现在就是骗子,我们来演一哈……”派出所民警以真实案例改编制作了“诈骗剧本”,用角色带入的方式,给企业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培训,帮助企业员工提升防范意识,减少被诈骗的风险。
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除了帮助企业反诈,解决心头“最恨最怨最烦”的事,民警在日常工作中还注重倾听企业呼声,问计于企、问需于企,让企业感受到公安机关服务的温度。在走访调研时,民警了解到辖区某企业工人沈先生与其家庭存在矛盾,为求得家庭关注,沈先生有过激倾向。民警立刻与镇街协同处置,迅速将纠纷解决。
普及法律知识、调解涉企纠纷、净化治安环境……复兴派出所以一件件硬招、实招,将服务举措真真正正做到企业的心坎坎上,将暖心贴心的服务“金招牌”擦得越来越亮。
第三招:“高协同”带来“高效能”——当警务工作被插上“智慧”翅膀
“110吗?有人乱甩垃圾。”“我家楼上吵得很,怎么办?”
在日常接到的各类报警中,非警务的警情占比不小,如何高效回应群众诉求?如何让警务工作更加顺畅高效?为此,复兴派出所主动融入街道基层社会治理“141”基层智治体系,通过“数智”赋能,大大缩短了对群众诉求的反应速度,跑出了服务群众的“加速度”。
随着“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复兴派出所将街道的基层治理中心平安法治综合指挥室设置在派出所内,实现了公安机关接处警平台与基层智治平台联动运转和优化衔接,灵敏感知、高效处理各类诉求。在综合指挥室内,民警、辅警与综合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深度融合、通力合作,推动基层治理实现“一呼百应”。
“她摆摊啷个乱甩垃圾呀,警察同志评评理吧!”在246小区菜市场,周嬢嬢与谢大姐因为摆摊问题发生争吵,双方都自觉有理、各不相让,于是拨打了110报警。民警处警后,对双方进行了法制教育,让双方平心静气地沟通,接着将情况录入了基层智治平台。平台将情况推送给了城市管理岗,市政部门随后对摆摊的秩序加强监管,让菜市场的摊贩更有秩序。“‘事’要解决,‘怨’也要纾解。处警不仅要起到法治效果,更要让大家感觉到自己的需求有回应,真正有所感、有所得,才能为警情处置画上最圆满的句号。”处警民警彭思铭说。
——群众的笑脸就是最好的奖状,企业的认可就是最棒的表彰。在复兴派出所辖区,更多警民同心、共谋发展的生动故事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