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的各个野战部队中,四野的战斗力无疑是冠绝全军的,个人战斗素养也是最高的,毕竟战场是检验部队战斗力的试金石,虽然解放战争各个野战军都有不俗的战绩,但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四大野战军及华北军区部队轮流参战,几年打下来,公认战斗力最强和战果作为辉煌的就是最早入朝作战的三个军,这就是38军、39军和40军,他们也被称为四野三只猛虎。
四野快速行军中
优良的底子组成的四野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夺东北地区,我军从各个地方抽调了一批主力部队前去东北,包括山东军区6万人、新四军三师3.5万人以及已经进入东北的晋察冀部队,共12.5万人,除了抽调部队之外,各地还抽调了近8000人的干部,这些都是经验丰富,有着抗日战争洗礼的老部队,日后四野的7个主力师都是来自这些部队。
四野进入山海关
相对于东北的国军,近13万的部队显然不够战争的需要,征兵自然当务之急,一开始四野执行的征兵方式是直接往主力部队输送新兵,但未经过训练的新兵到部队后非常不稳定,要么想家,要么怕死,过不惯部队的生活,甚至出现了逃亡现象,到了1947年8月夏季攻势结束后,问题越来越多,因此罗荣桓建议组建二线兵团。
罗荣桓元帅
所谓二线兵团就是不经过地方正规化训练,而是抽调一部分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的干部和老战士为骨干,将他们编成独立团,经过短期训练后即补充主力或编成新的师,不经过地方武装逐步升级。
四平保卫战
独立团的训练包括军事教育和政治教育,军事教育以技术为主,战术为辅,学习射击、投弹、刺杀、爆炸四大技术。
1、定射击要求百米基本射击三发不脱靶,懂的初级的射击原理,每个班必须培养一到两个特等射手;
2、投弹要求投得远投的准,基本要求是投到35米以上;
3、刺杀要学会基本动作,刺杀有力,动作敏捷;
4、爆炸要懂得火药的性能,懂的捆包、装药、点火等基本操作;
5、战术学会三三制战斗队形和战术地形的利用,进行队列条令等正规化训练;
四野南下入关
截止到1948年2月,四野已经编成和正在训练的独立团已经有88个,人数有22万人,而等三期独立团组建后,共有189个独立团经过训练,人数已经有42万人之多,这些经过二线兵团训练的战士进入主力部队后很快就学会打仗,战斗积极性很高,深受主力部队的欢迎,也为日后大战奠定了雄厚的兵源基础。
辽沈战役
充足的物资供应为日后打仗奠定物质基础再多的部队也需要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燃料才能打仗,后勤建设对于四野的军事建设至关重要,而东北坚实的工业基础为四野提供了当时国内先进的后勤补给体系和军工生产体系。
抗日战争时期,盘踞在东北的日军曾经建造了一大批秘密的军火库,等东北光复后,大批日伪军被俘或者投降,这些秘密军火库几乎全部被四野掌握,此外日伪军投降后丢弃的武器弹药到处都是,当时四野最喜欢从民间搜集这些武器,他们戏称为“捡洋落行动”,而四野也依靠东北工业基础开启军工建设。
炮兵阵地
从1946年8月开始,四野在珲春、佳木斯和哈尔滨等地先后建立了14个兵工厂,各军区后勤部也纷纷建立修械所,到了1947年10月,东北军工生产开始从最初的粗放化生产转变为集约化的生产,生产力大大提高,到了1948年初的时候,四野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军工生产体系。
炮兵训练
到辽沈战役前,四野拥有5000台机器设备,共22万人生产,先后生产了近120万发各种炮弹、163万颗手榴弹、无烟火药31万吨、各种火炮1175门。
可以说这些物资基础有效的支撑了四野的大练兵,也有效的支持了日后四野打仗的物资储备,给四野提供了相对充足的军功物资供应,而有了坚实的炮兵火力,四野部队很快完成了从游击战到运动战再到攻坚战的转型升级。
坦克部队
装备大量改善后,四野加强专业兵种的建设,不仅成立了铁道纵队和炮兵纵队,还对各个纵队炮兵团进行了摩托化改装,至于坦克部队也已初步成型,到了辽沈战役前,四野已经有1个炮兵纵队及1个炮兵旅、1个铁道兵纵队、1个战车团,拥有各型火炮2370门,可以说已经有了和国军大集团军进行战略决战的强大实力。
抢修铁路的铁道兵纵队
林帅的战术训练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基层干部中都是从战斗骨干成长为指挥员的,基本没有军校毕业生,他们的优点就是作战勇敢、军事技术过硬,缺点就是战术水平不高,冬季攻势结束后,四野利用长达半年的时间开展军政训练,目的就是培养一支正规化可以攻坚战的大兵团,也让四野的思想和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
1948年东北局会议期间
当然因为广大官兵中文盲的占比很高,为了可以通俗易懂的给大家进行战术训练,林帅总结了具有林氏风格的六大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
用最形象和最直白的语言将作战的道理讲清楚,同时将这些战术原则用实用手册之类的普及读物的办法要求各个部队的指挥员逐级学习,即便没有多少经验的新的指挥员也能够听懂,上战场也可以依葫芦画瓢,等有了经验后再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作战。
战术分析和研讨
尤其是三三制,这个战术要求每个班分三个及以上的战斗小组,一个小组3-4人,以战斗骨干、新兵和普通战士组成,作战的时候以三角队形,互相掩护,保持队形散开,避免挤成一团遭到到敌人火力集中杀伤。
这种全新的作战方式很容易以老带新,让新兵很快就会跟随老兵积累战斗经验,几场战斗下来,新兵很快得到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同时四野善于总结战斗经验,尤其是失败的战例更是大讲特讲,是下功夫来研究的,不仅仅是一句“轻敌”就放过去的,即便是成功的战例也是谈成绩少,讲教训多,四野的口头禅就是“成绩不讲跑不掉,教训不讲不得了”。
会议上的林帅
可以说四野的战斗力和兵员素养就是靠一次次练兵——总结——实战,然后总结——练兵——实战逐步提高的,而关内的各个野战军都疲于奔命,并没有这样的有利条件,同时林帅也是第一个将师做为战役基本部队进行建设的统帅,而他也善于战术总结、致力于战术推广。
林帅指挥作战
1945年11月,山海关战役前,四野进行半个月的练兵,针对国军美械推广山东七师的经验,在秀水河子和大洼战斗后,提出“一点两面、三三制”;
1946年,在剿匪的同时进行小规模的战术演习,四平防御战后提出“三猛”;
1947年,举办刘亚楼主持参谋培训班,在三打四平后,提出“四快一慢、四组一队、三种情况三种打法”;
1948年,四野全军五个月大练兵;
1949年,针对北平防御特点,主攻部队开展一个半月练兵;
1949年七八月的时候,南下四野的主力11个军,根据南方水网山地特点进行练兵;
1949年年底,广东战役后针对海南岛渡海作战特点,进行四个月的海战练兵;
解放海南岛
当然除了林帅的军事调教之外,还有刘亚楼参谋长主导的参谋部建设,罗荣桓等人的二线兵团建设,让补充兵员素质有基本保证,部队在遭受大战伤亡后恢复力强,可以说这些将帅的努力将四野打造成了最强的野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