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志为啥集体反对李鹏当部长?陈云拍桌子:年轻人上不来咋整!

野史转记 2025-04-27 10:18:29

李鹏撰写的这部回忆录包含16个章节,总计48万字,内容涵盖了1928年至1983年长达55年的历史。书中,李鹏详细描述了他与妻子朱琳从相识到共同养育三个孩子小鹏、小琳和小勇的家庭点滴。此外,他还分享了自己与毛泽东、周恩来、陈云、邓颖超、李富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交往故事。同时,李鹏也回顾了自己如何从一个烈士的后代,一步步走上共和国总理的位置。

李鹏出生于1928年,成长在一个革命氛围浓厚的家庭。他的父亲李硕勋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李鹏年幼时不幸被敌人杀害。这一经历深深影响了他,使他从小就有了继承父亲遗志的决心,决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革命事业。

1939年,中央安排邓颖超将李鹏护送至重庆,并委托著名教育家吴玉章负责照料。在吴玉章的家中,李鹏结识了吴玉章的儿子吴震寰。

吴震寰在法国攻读水电工程专业,期间经常向李鹏介绍水力发电的相关知识。这些交流让李鹏对水电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多年后,李鹏回忆这段经历时表示:“那是我初次接触水力发电,没想到这竟成为我毕生追求的事业。”

最初,李鹏的名字是李远芃。周恩来注意到“芃”字不常见,便建议他改名。周恩来说:“不如把‘芃’换成‘鹏’,寓意大鹏展翅,象征你将来在革命和建设中能大展宏图。”于是,李远芃从此改名为李鹏。

很快,李鹏前往延安,开始在延安中学就读。

1943年7月,周恩来从重庆返回延安后,特意邀请李鹏到杨家岭见面。他详细询问了李鹏在延安的学习进展。当了解到李鹏不仅学业表现优异,还对水电事业充满热情时,周恩来感到非常欣慰。他鼓励李鹏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积累知识,为将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打下坚实基础。

1948年8月,中央从烈士和干部子女中精心挑选了21名年轻人,派他们前往苏联学习先进科技。选拔条件相当苛刻,只有符合特定背景的年轻人才能入选。他们的核心使命是掌握技术后回国参与国家建设。李鹏成功入选,前往莫斯科动力学院,主修水力发电专业。

1955年,李鹏在苏联完成学业后返回祖国。他并未选择留在北京任职,而是自愿前往一线岗位。经过组织评估,他被派往东北地区的丰满发电厂,担任工程师职务。

1958年9月,邓小平、李富春、蔡畅等中央领导前往东北进行调研。此行的一个重要行程是参观吉林丰满水电站。

获悉李鹏在丰满水电站任职后,邓小平特意指定他随行,并要求其进行工作陈述。

邓小平与李鹏的父亲李硕勋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1931年,李硕勋接替邓小平,成为红七军的政委。这支军队正是邓小平在百色起义中创建并领导的。两位革命先辈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并肩作战,共同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

邓小平在视察丰满水电站时,与李鹏进行了交流,询问了关于电站水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

李鹏向邓小平汇报了吉林的现状:“今年吉林干旱严重,用电需求增加,同时还要为吉林市的化工区和热电厂供水,导致水库水位下降。请领导放心,我们会确保水库供水充足,满足吉林的生产和建设需求。”

邓小平对李鹏的发言表示高度认可。他随即对李鹏提出建议:“别被外界声音干扰,要遵循经济规律做事,即使堵上耳朵,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三、

正当李鹏准备在电力行业大展拳脚之际,1959年的反右倾运动却让他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挫折。他被指责在执行“三面红旗”政策时表现不力,甚至被扣上了“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这一突如其来的批评,无疑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这些人认为,李鹏在“大炼钢铁”期间反对将丰满电厂的发电设备用于炼铁小高炉,是在与中央唱反调。

多亏了电厂大部分工人的支持,李鹏才躲过了被划为“右派”的命运。然而,那些试图扳倒他的人并不甘心,最终还是设法将他调离了丰满电厂。

1960年8月,李鹏接到调令,前往辽吉电管局任职,出任副总工程师。

1966年,中国社会陷入动荡。当时,北京供电局的主要领导包括书记、局长及数位副局长均被撤职。在此情况下,周恩来总理作出安排,将时任东北工作的李鹏调回首都,委任其担任北京供电局代理书记的职务。这一人事调动确保了关键部门在特殊时期的正常运转。

李鹏一到北京,总理就派人传话给他:目前北京局势不太稳定,首要任务是确保电力供应稳定,维持社会秩序,保障市民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李鹏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过不懈努力,成功保障了北京在动荡时期的电力需求。他的表现赢得了中央的高度评价。

为缓解首都电力短缺问题,李鹏采取了两项重要措施:一方面对现有的北京高井发电厂进行扩容改造,提升其发电能力;另一方面主导新建了位于唐山的陡河发电厂,以增加区域电力供应。这两个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电力供应状况。

1976年7月,唐山遭遇了严重的地震灾害。李鹏迅速前往灾区,组织电力人员紧急修复电网,以满足救灾工作的电力需求。

持续的高强度工作让李鹏的身体不堪重负。在带领团队抢修电力设施时,他因体力不支突然晕厥。然而,李鹏恢复意识后立即重返岗位,继续指挥供电抢修队伍,着手修复玉田至唐山贾庵子的输电线路。

四、

1979年4月,李鹏被中央提拔,担任电力工业部副部长一职。

在经历了十年动荡之后,中国的电力供应面临严峻挑战,急需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责任心的年轻干部来承担重任。1980年,在全国电业安全生产会议上,中央决定赋予李鹏更重要的职责,任命他为电力工业部部长,以推动电力行业的恢复与发展。

在中央就电力部人事安排征询部分老干部意见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同声音。这些老同志认为李鹏年纪较轻,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如果直接担任部长职务,可能难以获得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在重要关头,陈云率先表态支持李鹏。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陈云情绪激动,拍桌直言:“李鹏有苏联留学背景,在电力领域深耕三十余载,实力毋庸置疑。若不给年轻人才机会,如何是好!我坚决支持李鹏担任部长!”

陈云的提议得到了彭真、薄一波等高层领导的赞同和认可。

陈云与李鹏的初次见面可以追溯到1941年。当时李鹏刚抵达延安没多久,陈云便让警卫员将他请到自己居住的窑洞。在交谈中,陈云向李鹏讲述了自己与其父李硕勋之间的往事。

陈云回忆那次聚会时提到:“1931年5月的一天,我和李硕勋、王明、潘汉年等几位同志共进了一餐。现在,王明、潘汉年和我都还健在,但李硕勋同志在海南岛不幸牺牲了。”

1982年2月,李鹏被中央任命为水利电力部的第一副部长。一年后,在第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进一步升任为国务院副总理,负责能源、交通和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此外,他还承担了制定电力发展规划、加速电力建设进程以及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等任务。

李鹏出任副总理后,首次公务行程选择了江西,专程前往万安水电站进行实地考察。这一举动凸显了他对水利工程和能源基础设施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他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亲临现场,李鹏能够直接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为后续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此次视察不仅展示了新上任领导人的工作态度,也为万安水电站的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50年代,面对江西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李鹏向中央提交了《赣江流域水利资源开发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万安水电站的构想。这份报告着重分析了赣江流域的水能资源,强调通过水利工程建设缓解区域电力短缺问题。李鹏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万安水利枢纽的规划方案,认为该项目不仅能解决江西的用电问题,还可为周边地区提供电力支持。该建议为后续万安水电站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万安水电站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多重阻碍,进展十分缓慢。李鹏此行专程前往工地实地调研,旨在全面掌握项目现状,以便向中央政府提交是否继续建设或暂停工程的评估报告。

在考察过程中,李鹏注意到万安水电站地处赣江峡谷的出口,地形平坦,与葛洲坝电站有类似特点,非常适合建设水电站。回到北京后,他在十一届六中全会预备会议上向中央报告了江西之行的考察结果,建议重新启动万安水电站项目,预计需要1000万元资金,其中500万元由电力部负责,另外500万元由江西省自行筹集。

在李鹏的大力支持下,万安水电站历经重重困难后重新启动建设。该水电站采用“一次性建成工程,分阶段蓄水”的策略,设计上能够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大坝全长1104米,高度达68米,水库覆盖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总库容为22.16亿立方米。水电站的闸门高达140米,宽14米,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被誉为“亚洲最高的闸门”。

11 阅读: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