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名伎——陈圆圆外传

凡旋聊历史 2023-03-08 12:31:01

苏州名胜——阊门旧城

陈圆圆(1623―1681),原姓邢名沅, 字圆圆,又字畹芳,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幼从养父陈氏,故改姓陈,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她天生丽质,能歌善舞,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名动江左,为吴中名优。与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被称为"秦淮八艳",与李师师、柳如是、苏小小被后人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妓,其倾国倾城的风流韵事,众说纷纭,莫衷于一;而与吴三桂颇具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却千古传诵,久盛不衰。

吴中名优——名动江左

一、年少丧母,栖身梨园

陈圆圆出身于货郎之家,父亲名邢三,母亲早亡。由姨妈抚养,从姨父姓陈,居苏州桃花坞。她自幼冰雪聪明,艳惊乡里。时逢江南年谷不登,重利轻义的姨夫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学唱弋阳腔戏剧。初登舞台,圆圆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台下看客皆凝神屏气,入迷着魔。当时,戏曲家尤西堂少时"犹及见之",其"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媛大家风范,每一登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陈圆圆作为梨园名优,难以摆脱以色事人的命运。

明艳出众——独冠当时

她曾属意于吴江邹枢,"常在予家演剧,留连不去"(《十美词纪》)。邹枢是吴江(今江苏吴江)人,字贯衡,出身名门望族,家世富豪。江阴官宦世家贡修龄之子贡若甫曾以重金赎陈圆圆为妾,然圆圆不为正妻所容。贡若甫的父亲贡修龄,初名万程,南直隶常州府江阴(今属江苏)人,为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贡安甫四世孙。万历三十二年(1603)举人,正魁;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四十八年(1620)任浙江东阳县知县,为政清廉,以介直不容投劾归,复起江西少参,分守湖东。他见到圆圆后,惊为天人,说:"此贵人也!""纵之去,不责赎金。"(李介立《天香阁随笔》)。

冒府旧址——如皋水绘园

离开贡家之后,陈圆圆还与冒襄有过一段情缘。冒襄字辟疆,号巢民,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今江苏如皋)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与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一起,被称为‬‬明末四公子。崇祯十四年(1641)春,冒襄省亲衡岳,道经苏州,经友人引荐,得会圆圆,并订后会之期。当年八月,冒襄移舟苏州再会圆圆,圆圆遂有许嫁冒襄之意,并冒兵火之险至冒襄家拜见冒襄之母。二人感情缱绻,申以盟誓。据冒襄《影梅庵忆语》载,冒襄与陈圆圆私订盟约在崇祯十四年秋,此后冒襄因家事牵累,未能赴圆圆之约。圆圆倚门悬望,望穿秋水,屡次寄书促其践约,冒襄皆未回复。

倚门悬望——望穿秋水

二、邂逅三桂,芳心暗许

崇祯二年(1629年),辽东总兵吴襄的公子、武举人吴三桂随同祖父到苏州采购绸缎,顺便领略江南风光。一日,他与苏州一好友泛舟太湖,品茶赏景。忽见湖心一艘豪华游艇上有一位绝色女子正在轻歌曼舞,舞姿如飞燕盘旋,歌声似黄鹂叫春。吴三桂怦然心动:"那是何方女子,声色超群,令人倾倒?"友人答道:"她叫陈圆圆,花容月貌,能歌善舞,色艺双绝,是苏州艺美戏班的当红歌妓"。此后,吴三桂心神不宁,脑海里总是浮现陈圆圆倩丽的身影。他常常借故"与同窗好友相会",实则跟随艺美班观看演出,以目睹陈圆圆的芳容。陈圆圆每次出场演出,总是看见前排座位上有一位英俊青年,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使她心马意猿,六神无主。

武举人——吴三桂像

她留心察看这位青年,仪表堂堂,文质彬彬,不像普通人家子弟。后来听老板说,他是辽东将门之后,叫吴三桂。此时的陈圆圆正处于感情空窗期。目睹吴三桂的痴情,她也故意在表演时给他频抛媚眼,暗送秋波。两人逐渐心有灵犀,芳心暗许。一日,陈圆圆缷妆后乘轿回家,忽听背后人叫她芳名,回头一看却是吴三桂。她喜出望外,妩媚一笑。吴三桂约她到"春来茶馆"叙话。圆圆含羞答应。入坐后,两人品茶私语,互诉衷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慨。吴三桂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尽快把你赎出来,娶你为妻,永不分离"。陈圆圆泫然泪下地说:"我出身贫贱,不配做你妻子,只要你对我好,能在你身边伺候,我就心满意足了"。二人海誓山盟,私定终生。

频抛媚眼——暗送秋波

一天,吴三桂像往常一样,坐在前排观看艺美班演出,却左等右等不见陈圆圆出场。他急忙找人询问,得知圆圆已被当今国丈田畹重金买走,并强行携入京城。吴三桂丧魂落魄,目瞪口呆。碍于田国丈的势力,只能徒呼奈何。原来当时正处明朝晚期,李自成趁明清在关外决战之机逐渐坐大,崇祯皇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其忧虑之心,就请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是崇祯宠妃田贵妃的父亲。仗着皇帝的势力,他巧取豪夺,蓄财千万,风流一生,阅美无数。当他见到陈圆圆后,被其姿色迷醉,遂以皇上选妃为由,强行买走陈圆圆,并私下占为己有。他曾对友人说:"妇人以资质为主,色次之。慧心纨质,淡秀天然,平生所见,则独有圆圆尔"。

风流一生——阅美无数

三、天道轮回,重续旧情

转眼之间几年过去了。陈圆圆在国丈田府虽然得到田畹的百般宠爱,怎奈老夫少妻终非匹配。“石崇有意,绿珠无情”。不久,李自成起义军逼近京师,田畹忧心惶惶。陈圆圆窥破情景,便乘机进言“宁远提督吴三桂兵强将勇,国丈何不与他结交,作为护符”。田弘大喜,便设盛宴为即将离京赴任的吴三桂饯行。此时的吴三桂已不是当初懵懂的少年。历经决定明清国运的松锦会战后,虽然明军大败,主帅洪承畴降清,而吴三桂却加官进爵,加升为宁远提督,镇守山海关,崇祯赐其尚方宝剑。吴三桂已成为明廷举足轻重的军事人物。

明朝崇祯皇帝像

天道轮回,喜从天降。吴三桂一闻田畹相邀,忙即赴席。席间,田畹委婉提出全家托他保护的意思。三桂谦让一番,田畹恐他不允,格外殷勤,便叫出众歌姬奏乐侑酒。三桂一瞧,虽然个个妖艳,但不见那可人儿圆圆姑娘,便问道“前闻艺美班歌姬陈沅娘曾入贵邸,如何众歌姬中独无此人”。田畹听三桂提起圆圆,呆了半晌,只因有事相求,不得不召圆圆出来。田畹令圆圆向三桂行礼。三桂举手相让,瞧见那圆圆比当年初见时,虽稍清减,却越显得玉质娉婷,别具风韵。圆圆见三桂瞧她,低垂粉颈,恰嫣然一笑,别有一种娇羞态度。吴三桂便转向田畹道“西子在前,难为众艳。请国丈令众姬入室,免得多劳。吴某只请沅姬鼓琴一曲,精心领悟,便感国丈厚谊”。

庭院深深——红杏出墙

田畹挥手让众歌女退下,即令圆圆鼓琴。圆圆轻舒玉指,默运慧心,弹了一曲《湘妃怨》。三桂出生豪门,颇识琴心,料知圆圆自怨非偶,不由地自念道“可惜,可惜”。田畹正要启问,忽有家人入报“代州失守,守将阵亡”。田畹大惊“代州一失,京畿危矣!想不到老夫风烛残年,偏要遭此丧乱,奈何”?吴三桂趁此机会,借着酒意慨然答道:“吴某蒙国丈雅爱,愿力护君家无恙,但有一事相求,求国丈见赐”。田畹问他何事。吴三桂道:”便是这位沅姬。若承国丈见赠,吾誓为国丈效死”。 田畹听后又怒又悔,勉强答道“老夫也不惜一歌姬,但未知圆圆愿否”?圆圆答道“妾随国丈数年,安忍轻离。但贱妾事小,国丈事大,国丈有命,敢不敬从”。

轻舒玉指——默运慧心

三桂大笑道:“沅姬愿矣,沅姬愿矣”!急忙起身谢赐,弄得田国丈目瞪口呆,既不忍割爱,又不好拦阻,只得眼睁睁地由他劫走。三桂将圆圆带回家后,多年的梦想终于成真,平生的相思得以实现。圆圆羡慕他是当世英雄,情投意合,两情相悦,真是个如胶似漆,缱绻缠绵。不料,大清摄政王多尔衮挥师南下,崇祯谕旨敕吴三桂迅速出关驻防。吴三桂父亲吴襄眼见儿子与陈圆圆难舍难分,极力劝说吴三桂将陈圆圆留在京城,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误了皇家大事。雄关漫漫,美人戚戚。三桂无奈只好将爱姬留在京城府中,托付父亲吴襄悉心关照,依依不舍地惜别美人,离京赴任。

雄关漫漫——美人戚戚

四、红颜遇劫,三桂降清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率军东征北京,一路势如破竹。明廷下旨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三桂刚到山海关,就闻京师已陷,崇祯殉国,遂令军士扎住营寨,徘徊不进。吴三桂仅有孤军几万人,他的舅舅辽东名将祖大寿等已降清。前有李自成,后有多尔衮。他没有自立为王的实力,必须依附于一方。他在辽东与清军交战多年,怨仇已结,投奔满清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吴三桂倾向于选择李自成。而李自成占领京城后,也在策划对付吴三桂。虽然李自成的军队数量多,但不如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战斗力强。一旦双方交战,胜负确实难料。

闯王李自成画像

不久,李自成派使者携三桂父亲吴襄信札及白银五万两前来招降。吴三桂拆阅信札,大略说是:“君逝父存,汝宜早降,不失通候之赏,犹全孝子之名”云云。吴三桂收下白银后对使者道“既然如此,为老父故,无奈投降,请君先行回复,我当入京觐见新主”。数日后,吴三桂带了数千精兵望燕京进发。到了滦州,有从京师来的家人求见,三桂急问了家中情况。家人说吴襄已经被李自成拘留,陈姬也被李自成的手下大将刘宗敏掳走。吴三桂听后冲天大怒:“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天下人耶”!当即率众回山海关,决定献关降清,与李自成势不两立。

刘宗敏剧照

其实李自成在劝降吴三桂时,也曾叫刘宗敏把陈圆圆还给吴三桂,但刘宗敏不答应。他对圆圆垂涎已久,得知陈圆圆就在吴三桂府邸,立马将其抢回,当晚便霸王硬上弓了。李自成听说吴三桂投了满清,就与刘宗敏带着二十万大军,执吴襄于军中,奔赴山海关,与吴三桂铁骑决战。吴三桂亲率所部与李自成大军在山海关一片石正面交锋。两军势均力敌,杀得天昏地暗。突然,清军迂回绕到阵后杀出,向李自成大军发起猛烈进攻。李自成腹背受敌,全线溃败,急忙西撤回京。途中将吴三桂父亲吴襄及家属三十余口全部杀死。吴三桂与清军兵临北京城下,李自成匆忙席卷在皇宫和北京城内劫掠的财物与妇女,从京西仓皇逃窜。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眼看吴三桂快追上来,李自成和刘宗敏不得不舍弃带走的部分妇女和辎重。当吴三桂追到河北正定时,前部人马回报,在被舍弃的妇女中发现了陈圆圆。吴三桂喜出望外,陈圆圆终于又回到吴三桂的怀抱。当然,杀父夺妻之恨,吴三桂并不会就此罢休。他令全军缟素,给父亲发丧,随即带兵西征李闯王。面对穷追不舍的吴三桂,刘宗敏主动留下断后,掩护大军向南运动。他手提大刀,一路砍杀。虽然勇猛,但终寡不敌众,被清军活抓。当吴三桂嘲弄这个粗壮的仇敌时,刘宗敏一口唾沫吐到吴三桂脸上。吴三桂恼羞成怒,将刘宗敏绞死。这一年刘宗敏年仅38岁。

平西大将军——吴三桂像

五、长斋绣佛,红颜薄命

在吴三桂的疯狂围剿下,闯王李自成带领残部退入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后被杀,各地的抗清义军也基本被剿杀殆尽。顺治十六年(1659年)二月,吴三桂以平西大将军职,攻克云南,云贵纳入清廷版图。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吴三桂擒杀了逃亡缅甸的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的桂王,晋爵清廷平西王,与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陈圆圆进入了平西王府,一度"宠冠后宫"。朝廷降旨,可将亲王正室以王妃相称。吴三桂一度欲将王妃的名号赐给陈圆圆。圆圆却说:“妾以章台陋质,得到我王宠爱,流离契阔,幸保残躯,如今珠服玉馔,依享殊荣,已经十分奢侈。我王威镇南天,正是报答天恩之时。假如锦绣当中置入败絮,玉几之上落下浮尘,这岂不是罪过?贱妾不敢承命”。吴三桂这才把王妃名号给了正室张氏。

平西王府旧址——昆明翠湖

此时,清廷允许吴三桂开藩设府,总管云贵军民事务,吴三桂权力和声势达到顶点。他为陈圆圆专门在昆明北城外修建了一座花园,命名“野园”,紧邻浩渺无边的滇池,青山绿水,风景优美。美人似水,佳期如梦。吴三桂无需再为征战和离别而担忧。他时常光临野园,与陈圆圆在月光下饮酒。酒酣之时,陈圆圆会唱上一曲,歌声悠扬清婉。吴三桂听得动情,就会拔出宝剑,随歌起舞。“冲冠一怒为红颜”,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旧事了,吴三桂已不是那个怒发冲冠的少年,陈圆圆虽已年届四旬,却依旧额秀颐丰、容辞娴雅,风韵丝毫未减当年。吴三桂拥有的岂止是绝代美色,更是一番旷世柔情。

绝代美色——旷世柔情

但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在吴三桂杀死桂王,清廷解除了心腹之患后,便着手裁抑吴三桂的权势。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康熙皇帝遂乘势做出了令其移藩的决定。而后又对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请求也依例照准。在形势的逼迫下,吴三桂也假惺惺地上书朝廷,请求撤藩,实则希冀朝廷慰留。康熙皇帝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允其撤藩,还派专使至滇,雷厉风行地办理撤藩事宜。清廷撤藩的决定,粉碎了吴三桂"世镇云南"的美梦。吴三桂气急败坏,与心腹将领密谋发动叛乱。

清康熙九年——昆明太和宫金殿

陈圆圆听闻吴三桂将起兵反清,俯首长叹。三桂问其何故?圆圆道“妾每忆当年留住京师为寇所掠,心中尚时常恐惧。到了今日,安荣已极。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长此奢华,恐遭天忌,愿王爷赐一净室,俾妾茹素修斋,得终天年”。三桂道“我正思创立帝业,册你为后,你却欲净室修斋,令我不解”。圆圆道“为王爷计,不如自卸兵权,偕隐林下,做个范大夫泛舟五湖,岂不快乐?何苦为争城夺地,再费心力,再扰生灵”?三桂喟然道“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汝不必多言了!”圆圆知道已无可挽回,便于次日向三桂请求在城北沐氏旧园静居,三桂应允。不久,她看破红尘,自行前往昆明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看破红尘——长斋绣佛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底,吴三桂铤而走险,起兵云南,誓师反‬清,发动了‬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三月初一日,吴三桂以衡州知府衙门为"行殿",自称皇帝。此时他已民心尽失,众叛亲离。当年八月,称帝仅五个月的吴三桂焦虑过重,肝火过盛,突然得了"中风噎嗝"症,于八月十八日深夜于皇宫驾崩,时年六十七岁。他的孙子吴世番继位,不久就退出衡州城,回撤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底,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番服毒自杀, 陈圆圆自沉于华国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与陈圆圆吴三桂同时代的"江左三大家"吴梅村曾经写下一首《圆圆曲》,真实记录了陈圆圆的人生轨迹,给陈圆圆的身后留下了浓墨重彩。

莲花池畔——红颜薄命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