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这个以“千湖之国”闻名的北欧国家,一直以来都以其低调、中立的外交姿态示人。然而,近期芬兰的一系列外交动作,却如同投向国际政治舞台的一颗颗石子,激起阵阵涟漪,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和猜测。
这一切,要从两只大熊猫说起。
2024年9月,芬兰艾赫泰里动物园突然宣布,将提前归还从中国租借的两只大熊猫“华豹”和“金宝宝”。官方给出的理由是“资金周转困难”,然而,这一说法却难以服众,引发了外界对于芬兰对华态度转变的猜测。
事实上,芬兰归还大熊猫的举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一系列外交转向的缩影。自2023年加入北约以来,芬兰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日趋活跃,其外交姿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在对俄罗斯和中国的问题上,芬兰似乎正在逐渐放弃其长期坚持的中立立场,转而选择“选边站队”。
芬兰的这种外交转向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其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考量?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长期以来,芬兰与俄罗斯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一方面,芬兰与俄罗斯拥有超过1300公里的漫长边界线,两国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芬兰对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和地缘政治野心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其外交政策也始终坚持“不结盟、不对抗”的原则。
然而,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彻底打破了芬兰与俄罗斯之间长久以来的平衡。面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芬兰国内的安全担忧急剧上升,对俄罗斯的敌意也随之增长。
在此背景下,芬兰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加入北约。
2023年4月4日,芬兰正式成为北约的第31个成员国,结束了其长期以来在军事上保持中立的立场。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芬兰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也对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加入北约后,芬兰的对俄政策开始发生明显变化。芬兰不仅加大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力度,还公开批评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并积极参与到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中。
芬兰总统绍利·尼尼斯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芬兰加入北约是“为了确保自身安全”。他强调,俄罗斯是“对芬兰安全的最大威胁”,加入北约是“芬兰唯一的选择”。
然而,芬兰的对俄政策转变并非仅仅出于安全考量,也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施压和拉拢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将芬兰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将其作为遏制俄罗斯的前沿阵地。俄乌冲突的爆发,为美国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美国不仅公开支持芬兰加入北约,还承诺向芬兰提供安全保障和军事援助。此外,美国还通过各种渠道向芬兰施压,要求其在对俄政策上与西方国家保持一致。
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芬兰最终选择了倒向西方,放弃了长期以来坚持的中立立场,其对俄政策也从过去的“谨慎克制”转变为现在的“积极对抗”。
如果说芬兰对俄政策的转变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那么其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则显得更加微妙和耐人寻味。
长期以来,芬兰与中国保持着较为友好的关系。中国是芬兰在亚洲的重要贸易伙伴,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芬兰也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并希望借助中国的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随着中美关系的日益紧张,以及芬兰加入北约后与西方国家关系的不断升温,芬兰对中国的关系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芬兰提前归还中国大熊猫的事件。
2018年1月,中国向芬兰租借了两只大熊猫“华豹”和“金宝宝”,租期为15年。这两只大熊猫的到来,在芬兰国内引发了轰动,也成为了中芬两国友好关系的象征。
然而,仅仅过了5年,芬兰就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要求提前归还大熊猫,这无疑给中芬两国的“熊猫外交”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芬兰官方一再强调,归还大熊猫纯粹是出于经济原因,与政治无关。但外界普遍认为,芬兰的这一举动背后,显然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考量。
事实上,除了归还大熊猫之外,芬兰还在其他一些问题上,表现出了与中国保持距离的倾向。
例如,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芬兰公开支持限制五常“一票否决权”的提案。该提案被认为是针对中国和俄罗斯,旨在削弱中俄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影响力。
此外,芬兰还对中国的人权状况表示“关注”,并对中国在南海和台海问题上的立场表示“担忧”。
芬兰的这些举动,无疑是在向美国等西方国家表明立场,试图通过迎合西方国家的“政治正确”来换取其在安全和经济上的支持。
这种“脚踏两只船”的做法,或许能够在短期内为芬兰带来一些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必将损害芬兰自身的国际形象和信誉。
芬兰外交的“冰与火之歌”,折射出的是小国在大国博弈夹缝中生存的无奈与挣扎。
剖析芬兰外交转向的原因,可以从地缘政治、美国因素以及芬兰国内政治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
芬兰与俄罗斯比邻而居,两国之间有着长达1300多公里的边界线。这种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使得芬兰长期以来都对俄罗斯保持着高度警惕。
历史上,芬兰曾两次遭到苏联的入侵,这段历史记忆深深地烙印在芬兰人的民族心理之中,也深刻影响着芬兰的外交政策。
冷战结束后,芬兰积极参与到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并希望通过与西方国家建立密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来保障自身的安全。
然而,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急剧恶化,欧洲的安全局势也随之变得动荡不安。芬兰作为俄罗斯的邻国,其安全环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加入北约成为了芬兰政府眼中“唯一的选择”。
芬兰政府认为,加入北约可以获得北约的安全保障,提升自身防御能力,从而有效 deter 俄罗斯的潜在威胁。
芬兰总统尼尼斯托曾表示:“加入北约是芬兰加强自身安全的最佳选择。芬兰的安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应对新的威胁。”
芬兰外交转向的背后,也离不开美国的影子。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北欧地区视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芬兰视为遏制俄罗斯的重要支点。
近年来,随着中美关系的日益紧张,以及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持续恶化,美国加大了对北欧地区的拉拢和渗透力度,试图将北欧国家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
在此背景下,芬兰加入北约的决定,无疑正中美国的下怀。
美国不仅为芬兰加入北约扫清了障碍,还承诺向芬兰提供安全保障和军事援助,并通过各种渠道对芬兰施加影响,要求其在对俄和对华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一致。
芬兰国内也有一些亲美势力,他们积极鼓吹“俄罗斯威胁论”,并主张芬兰应该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积极参与到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和中国的“遏制”中去。
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芬兰最终选择了倒向美国,放弃了长期以来坚持的中立立场,其外交政策也日益“北约化”和“亲美化”。
芬兰外交转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芬兰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芬兰国内右翼势力的抬头,芬兰社会对俄罗斯的看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芬兰人开始对俄罗斯感到担忧,认为俄罗斯是一个“不可预测”和“具有侵略性”的国家。
这种变化也反映在芬兰的民意调查中。
据芬兰广播公司(YLE)2023年的一项民调显示,超过70%的芬兰人支持加入北约,而支持率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仅为20%左右。
芬兰国内右翼政党的支持率也有所上升,这些政党通常持更加强硬的对俄立场,并主张芬兰应该加强与北约的合作,甚至不排除加入北约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芬兰政府为了迎合国内的民意变化,以及避免被扣上“亲俄”的帽子,不得不采取更加强硬的对俄政策,并在外交上更加靠近西方国家。
芬兰外交转向,是国际格局剧烈变化下,一个中小国家做出的现实选择。
然而,这种“选边站队”的做法,也必将给芬兰带来新的挑战和风险。
芬兰外交转向,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其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
在中芬关系方面,芬兰提前归还大熊猫的举动,以及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等问题上与中国唱反调,无疑给中芬两国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芬兰官方一再强调,其外交政策不会针对任何第三方,但其在对华问题上的“摇摆不定”,已经引起了中国的不满和警惕。
未来,芬兰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将考验其外交智慧。
在芬俄关系方面,芬兰加入北约,以及其在俄乌冲突中对俄罗斯的强硬立场,已经严重损害了两国之间的互信。
俄罗斯方面多次警告芬兰,不要“玩火自焚”,并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来维护自身安全。
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芬兰与俄罗斯的关系都将处于“冰冻”状态。
芬兰外交转向,不仅影响其自身,也将对地区和国际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芬兰加入北约,意味着北约与俄罗斯的边界线延长了一倍多,这将进一步加剧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军事对抗,增加欧洲地区爆发冲突的风险。
此外,芬兰外交转向,也折射出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加紧构建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包围圈”。
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反而会加剧国际关系的紧张对立,将世界推向新一轮“冷战”的深渊。
芬兰外交转向,也引发了人们对小国外交的思考。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小国如何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是一个永恒的难题。
芬兰的选择,或许是无奈之举,但也反映出了一些小国外交的困境:
一方面,小国缺乏足够的资源和实力,难以独自应对来自外部的威胁和挑战,因此往往需要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和保护;
另一方面,小国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又往往受到大国利益的左右,难以真正实现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摆在所有小国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于芬兰而言,其外交转向或许能够在短期内带来一些安全和经济上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芬兰需要认清形势,审时度势,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信息来源:
2024-09-27 08:37·环球时报 芬兰计划提前归还大熊猫
2024-09-24 23:27·观察者网 旅芬大熊猫将于今年年内提前接返回国
2024-07-03 15:21·环球网 芬兰总统称如果北京愿意,一通电话就可结束俄乌冲突,外交部: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