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只大熊猫回国了,比原计划足足早了八年。
消息一出,立刻在网上炸开了锅。有人说,这是芬兰玩“小心机”,故意恶心人;也有人说,人家就是单纯养不起了,咱们也别过度解读。
事情还得从2018年说起。当时,芬兰从中国租借了两只大熊猫,“华豹”和“金宝宝”,租期15年。这本来是一次皆大欢喜的“熊猫外交”,谁也没想到,短短几年后,竟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提前结束。
芬兰艾赫泰里动物园给出的理由很直接:没钱了。
养熊猫,是真烧钱。为了给“华豹”和“金宝宝”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动物园前前后后砸了近800万欧元,这还不算每年高达150万欧元的维护费。疫情期间,游客数量锐减,动物园收入更是雪上加霜,最终只能硬着头皮向中国提出提前结束租借协议。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起普通的“经济纠纷”,但结合芬兰近期的种种表现,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就在不久前,芬兰总统绍利·尼尼斯托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开炮”,建议改革安理会,不仅要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还要取消“一票否决权”。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冲着中俄来的。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居然也跳出来唱反调,说芬兰的想法“不切实际”。这出“盟友反目”的戏码,着实让人有些看不懂。
一边是急着和中国“撇清关系”,一边又在经贸合作上“眉来眼去”,芬兰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芬兰,这个北欧小国,一直以来都以中立著称。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芬兰也开始在外交政策上“选边站队”。
信息源:芬兰动物园计划提前归还旅芬大熊猫,中国青年网2024-09-28 。
2023年4月,芬兰正式加入北约,彻底倒向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这一举动,被视为芬兰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向,也为其与中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加入北约后,芬兰在涉华议题上明显向美国靠拢,不仅在涉疆、涉港等问题上频频发难,还积极配合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对中国构成了一定的战略压力。
此次芬兰以“无力承担费用”为由提前归还大熊猫,也被外界解读为其对华关系转冷的又一信号。
中国青年网在报道此事时,就使用了“芬兰动物园计划提前归还旅芬大熊猫”的标题,并将此事与芬兰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立场联系起来,暗示芬兰此举“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国内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也对芬兰的做法表示不满,认为这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有网友评论道:“当初求着租借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态度,现在翻脸比翻书还快!”
当然,也有人认为,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此事,不能因为芬兰的个别行为就否定两国关系的全部。毕竟,芬兰国内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并非所有人都支持政府的对华政策。
但无论如何,芬兰归还大熊猫事件,都为中芬关系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任何国家都不会永远是朋友,也不能永远是敌人。
一个欧洲小国,却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表现得异常积极,甚至不惜公开挑战中俄等大国,这背后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答案或许并不复杂。
长期以来,芬兰一直奉行“中立”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低调。然而,随着冷战结束,国际格局发生变化,芬兰也开始重新思考自身定位。
加入欧盟后,芬兰在经济上与欧洲国家深度绑定,但在政治和安全上依然缺乏存在感。为了提升国际影响力,芬兰急于寻找一个“靠山”的对象。而美国,无疑是其眼中最好的选择。
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正是芬兰向美国示好的“投名状”。通过迎合美国的主张,芬兰希望换取政治资本,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话语权。
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芬兰是一个小国家,但我们有自己的原则,我们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除了提升国际地位,芬兰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的积极表现,也与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芬兰经济增长乏力,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为了转移民众注意力,芬兰政府开始在外交政策上“秀肌肉”,试图通过在国际事务上“刷存在感”,来掩盖其在国内治理上的无能。
此外,芬兰还希望通过推动联合国改革,为其争取更多经济利益。例如,芬兰一直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以便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获得更多筹码。
可以看出,芬兰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的立场,并非完全出于“公心”,更多的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然而,芬兰的“如意算盘”真的能打响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联合国改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议题,涉及各方利益博弈,并非芬兰一厢情愿就能推动。
自1993年联合国大会成立“开放ended的工作组”讨论安理会改革问题以来,20多年来,各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日本、德国、印度等国也一直渴望“入常”,但都面临巨大阻力。
芬兰作为一个“小国”,想要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有所作为,无异于“蚍蜉撼树”。
其次,芬兰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的立场,与中俄等国存在根本性分歧。
芬兰主张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取消“一票否决权”,这实际上是在削弱中俄等国的权力,必然遭到中俄的强烈反对。
事实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在回应芬兰总统的言论时,也明确表示,将俄罗斯踢出安理会“不现实”。
这表明,即使是美国,也不愿意看到联合国现有权力格局被彻底打破。因为,一旦“潘多拉魔盒”被打开,其他国家也会提出各种诉求,这将给国际秩序带来巨大冲击,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
芬兰总统尼尼斯托的一番“豪言壮语”,原本是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刷一波存在感,没成想却碰了一鼻子灰。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直接“泼冷水”,说将俄罗斯踢出安理会“不现实”。
这波“神操作”,不仅让芬兰自己尴尬,也让外界看到了美国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的“双标”态度。
一方面,美国希望利用联合国平台打压中俄,维护自身霸权地位;另一方面,美国又不希望看到联合国现有权力格局被彻底打破,担心其他国家“趁火打劫”,最终损害自身利益。
说白了,美国就是想“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对于芬兰这样的小国来说,想要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生存,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尼尼斯托的这番“政治投机”,显然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不仅没有讨好到美国,反而让自己陷入了被动。
芬兰的对华政策,一直以来都充满了矛盾和摇摆。
一方面,芬兰在政治和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加入北约后,更是将自己与美国捆绑得更加紧密。在涉华议题上,芬兰也往往选择“随大流”,跟随美国对中国指手画脚。
另一方面,芬兰又深知中国的重要性,不愿彻底得罪中国,尤其是在经济领域。近年来,中芬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芬兰的重要贸易伙伴。芬兰企业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希望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这种“政冷经热”的矛盾心态,在芬兰总统斯图布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斯图布早年曾多次访问中国,对中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甚至还获得过“东西方文明使者”的称号。然而,在他担任芬兰总理期间,却积极推动芬兰加入北约,并在对华政策上采取强硬立场,与中国渐行渐远。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芬兰国内政治生态的复杂性。
芬兰国内一直存在着亲美和亲俄两股势力,近年来,随着美国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芬兰国内的反华情绪也开始抬头。为了迎合国内民粹主义情绪,斯图布等政客不得不采取更加强硬的对华政策,以巩固自身地位。
然而,这种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芬兰作为一个经济高度开放的小国,其发展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
芬兰,夹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注定了其外交政策的“走钢丝”属性。
一方面,芬兰需要依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安全保障,以应对来自俄罗斯的“威胁”;另一方面,芬兰又需要与中国等新兴大国保持良好关系,以维护自身经济利益。
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芬兰外交政策面临的长期挑战。
从目前来看,芬兰政府似乎还没有找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芬兰一方面积极配合美国对华政策,另一方面又试图在经贸领域与中国“暗度陈仓”,这种“两面派”做法,最终只会损害芬兰自身的利益。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芬兰的对华政策,既要看到芬兰国内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也要看到芬兰对华政策的“两面性”。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既要坚决维护自身核心利益,也要保持与芬兰的沟通渠道畅通,推动中芬关系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毕竟,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
芬兰归还大熊猫事件,看似只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当前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在这个“丛林法则”依然盛行的世界里,小国想要生存,就必须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然而,这种“骑墙”策略,往往会让自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警惕来自西方国家的“围堵”和“打压”,也要善于利用各种矛盾和机遇,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的发展之路,注定充满挑战,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克服一切困难险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资料:
《芬兰计划提前归还大熊猫: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