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守的江山!昔日新势力之王,正被谁"五马分尸"?

智驾前哨 2025-04-16 19:01:09

资本市场从来不相信眼泪。一年前还被誉为“新势力之光”的理想汽车,如今股价从46美元高空坠落至23.44美元(2025.4.16),市值腰斩的惨烈程度堪比过山车俯冲。

当其他科技巨头股价集体狂欢时,这家曾经最会赚钱的造车新势力,却被按在资本市场的冷板凳上,连财报都透着一股寒意,2024年总营收1445亿元看似风光,净利润却暴跌31.9%。

这种割裂感像极了理想汽车的现状,一边是L6以24.98万元起售价横扫市场,单月销量一度突破2.5万辆累计交付超24万辆,另一边却是L7、L8、L9三款旗舰车型销量断崖式下滑。

曾经精准切入中大型SUV蓝海的理想,如今正被竞争对手用价格战和产品矩阵一点点肢解。李想那句华为是理想遇到过最强的对手,早已从感慨变成了魔咒。

增程路线的甜蜜陷阱

理想汽车的发家史堪称教科书级商业案例。当蔚来、小鹏在纯电赛道卷续航、拼换电时,李想用增程式混动精准戳中中国家庭的痛点,没有续航焦虑的大空间SUV,价格却只有BBA的一半。这种平衡让理想ONE一炮而红,L系列更是连续打造爆款,甚至掀起汽车内饰军备竞赛。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增程式技术路线在初期避开纯电竞争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当华为问界从M9-M5系列杀入市场,消费者突然发现:同样的增程技术、更大的空间、更低的门槛,理想的性价比神话不过如此。

有意思的是,华为这套打法正是理想当年用来颠覆BBA的招数。

前后围堵

如果说华为是用理想最熟悉的打法反杀理想,那么比亚迪则是试图将理想后路堵死。当腾势N9以38.98万元对标理想L9,唐L以22.98万元卡位L6时。

人们突然意识到,这个曾经的性价比之王正在用垂直整合的供应链优势,将理想逼入两难境地——要么降价丢失利润,要么硬扛流失市场份额。

更可怕的是比亚迪的饱和式攻击。从王朝网的唐L到海洋网的海狮系列,比亚迪用密集的产品矩阵形成包围网。用混动+纯电+高端子品牌的组合拳,将战火烧到每一个价格带。

而华为的攻势似乎更不手下留情。问界M8上市之前,就已通过参数对标将理想L8/L9拖入舆论战场;智界R7虽销量不及理想L6,但其存在本身就像悬在理想头顶的一把利剑,迫使理想不敢轻举妄动。这种贴身肉搏,让理想的每一次产品迭代都需要小心翼翼。

下一个爆款在哪?

理想的困境暴露了新势力的通病:成也爆款,危也爆款。L6虽然救市,但售价直接将品牌均价拉低至三十万以内,利润空间被极致压缩。

更危险的是,当L6占据销量的半壁江山时,理想实质上已从高端品牌滑向大众市场,这可是与李想的野心背道而驰。

转型纯电的尝试更是雪上加霜。新款车型不仅没有撑起局面,还暴露出理想在纯电技术积累上的短板。当特斯拉Model Y焕新版以26.万元截胡L6,小米SU7用生态化反抢夺年轻用户时,理想在纯电市场竟找不到一个能打的拳头产品。

面对华为、比亚迪等品牌市场绞杀,理想并非没有底牌。其用户运营能力和产品细节打磨仍是护城河,毕竟能把“家庭用车”概念植入消费者心智的品牌屈指可数。

但问题在于,当竞争对手开始复制这套方法论时(比如问界M9的零重力座椅、比亚迪唐L的全家欢智能座舱),理想的优势正在被快速稀释。

2025年的新能源战场,没有温情脉脉的蓝海,只有血雨腥红的红海。李想或许该再读读《论持久战》:这场战争不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供应链、技术储备、生态体系的全面较量。

否则等待理想的只有眼睁睁看着自己成为别人登顶的跳板。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1 阅读: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