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一个神奇的朝代,异族入侵统治华夏267年之久。同时极少出现昏君,更没有明朝朱厚照这样的人物。而且清朝皇帝平均在位时间较长。清朝自公元1844年至1911年,期间267年间传十帝,平均每帝在位时间27年。其中最长的当属康熙帝(1654年-1722年),中国历史在位时长之最,长达61年。
清朝也是个盛产明君的朝代,康熙,雍正,乾隆,随便哪一个放在其他朝代都是一代明君。所谓的明君典范唐太宗早年就有“玄武门事变”,晚年也开始昏庸。而康熙在位61年,数十年如一日,实属难得。
在此,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在位时间最久,数十年如一日的千古仁君——康熙大帝!
顺治帝于1661年突然驾崩,8岁的康熙即位。由于是儿童皇帝,为了避免摄政王多尔衮擅权独断的局面重现。太皇太后孝庄决定不由宗室中的长辈摄政,而在异姓功臣中选拔大臣辅政,还增加到四人,以便相互制约。这四个辅政大臣便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还有著名的鳌拜。
接下来的事情估计大家都清楚了,鳌拜逐渐开始结党营私,一步步扩展自己的势力,并肆无忌惮,专横跋扈,根本不把少年天子 放在眼里。一些重大的朝政,在家议定之后就实施。康熙对此虽极为不满,但暂时间又无计可施。
1667年,康熙十四岁,辅政大臣索尼以顺治帝14岁亲政为制,请康熙亲政。但康熙亲政后鳌拜却毫无收敛之意,至首席辅政大臣,四朝元老索尼去世后,更加飞扬跋扈。
这时年仅十四岁的康熙决心对这位三朝勋臣,且手握重兵,党羽遍布的鳌拜下手了。康熙同索尼的第三子,侍卫索额图在宫中召集满洲少年,名为联系摔跤,实为想擒拿鳌拜。事情的发展完全在康熙的计划之中。年仅十四岁的康熙亲手导演了缉拿权臣鳌拜的好戏。
但康熙的伟大之处并不仅表现在擒拿鳌拜上,而在于擒拿鳌拜之后公布其三十大罪后对鳌拜做出宽大处理,免除其死罪,改为终身监禁。同时也宽大处理了鳌拜的同伙,辅政大臣遏必隆。不仅清除了鳌拜期间党羽,还稳住了镶黄旗势力。可见年仅十四岁的康熙沉着机智,初露其胸怀谋略,临机果断的政治家风范。十四岁,对于现在来说,仅仅是一个初中的孩子而已啊!
铲除了鳌拜后,康熙接下来干的一件大事便是削平三藩,巩固统一。三藩值得便是降清的三位明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此三藩拥兵自重,成为三个地方的割据势力,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年仅二十岁的康熙力排众议,坚定自己削藩的决策,认为“三桂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
削藩令一出,京城中便有了杨起隆起事,察哈尔发生阿尔尼叛乱。紧接着京城又发生大地震,太和殿起火,康熙爱后赫舍里氏去世。满朝上下一片混乱,好似上天在反对康熙削藩。但关键时刻更能看出康熙临大事时的沉着冷静,依旧力排众议,坚持削藩。并且在军心不定时,天天游景山,观骑射,表现出胸有成竹的样子。
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平叛战争,康熙最终取得了削藩的胜利,再一次证明了自己。
除了上面说的两点,康熙一生的功绩还有很多,以下选出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说说。
统一台湾。自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后,台湾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去世后,其子郑经主政。郑经作为明将之后,承认南明的正统地位,不愿归顺清朝。康熙抓住郑经死后其子郑克爽年幼,台湾政局不稳,率军统一了台湾。
与俄国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表明康熙取得了独立外交的胜利。
不要以为康熙只是文治之君,他也曾经亲政朔漠,进一步解决了漠南蒙古问题。从秦汉匈奴到明朝蒙古的问题,到了此时才算解。
同时在文化方面,康熙注重教育,主持编修了《康熙字典》《全唐诗》等典籍。更难得的是康熙还努力学习西方科技,只可惜当时大部分人也仅仅把西方科技当成玩乐,不够重视,所以后期才落后于西方。而在当时,在康熙的努力下大清帝国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富庶,文化最繁荣,国力最强盛的大帝王,开启了“康乾盛世”。
公元1722年,这位千古明君离开了人世,谥号为“仁”是他一生最佳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