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王国是北非西端马格里布的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其实际管辖的西撒哈拉地区与毛里塔尼亚紧邻,西部滨临大西洋,并向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望。首都为拉巴特,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
摩洛哥在历史上连续由多个独立王朝统治,首个王朝为788年建立的伊德里斯王朝。在穆拉比特王朝和穆瓦希德王朝的统治下,摩洛哥的国力达到顶峰,国土范围涵盖西北非大部,势力触及伊比利亚半岛。随后的马林王朝和萨阿德王朝时期,摩洛哥受到外国一定威胁,但仍免遭奥斯曼土耳其征服,成为西北非唯一的独立国家。
阿拉维王朝于1631年建立,其统治一直延续到今日。1912年摩洛哥沦为殖民地性质的保护国,领土被法国和西班牙瓜分。1956年摩洛哥重获独立,并在地区范围内成长为强权,1979年完成对西撒哈拉大部分地区的控制,其在西撒哈拉的权力要求一直未被国际主流所认可,但阿拉伯国家联盟明确承认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领土。摩洛哥认为其北海岸由西班牙实际管辖接壤的休达、梅利利亚及西属主权地为其领土。
中摩两国和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友谊。
早在8世纪中叶,中国唐朝就有一位叫杜环的人到过摩洛哥。13世纪,中国元代旅行家汪大渊造访过摩洛哥。
1346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牢记先知穆罕默德“求知,哪怕远在中国”的教诲,历尽艰辛到达中国。伊本·白图泰是中世纪世界著名的四大旅行家之一,公元1304年生于摩洛哥丹吉尔的一个穆斯林家庭。白图泰从小就十分向往中国、印度和东方的灿烂文明。
他从22岁开始东行远游,历尽艰险,终于在公元1346年即元朝至正六年到达中国泉州。白图泰在中国逗留三年多,访问过泉州、广州、杭州和大都(北京)。白图泰的《游记》中,对泉州的记载和描述最为详尽。他记载在泉州登岸后,受到当地人民和元朝地方官员的热情欢迎和接待。
《游记》中称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我们飘海到达中国的第一座城市就是刺桐城(即泉州),港口很大,港内停有大船百余艘,小船无数。”《游记》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宗教、风土人情都有详细描述。白图泰总结说,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大河沿岸村舍相连,阡陌园圃纵横,较埃及尼罗河沿岸人烟更加繁盛。
他在《游记》中对中国当时已经使用石炭(即煤)作燃料深感奇怪和赞赏。《游记》中还叙述了中国烧制瓷器的方法和过程,说中国泉州和广州烧制的瓷器“神奇美妙”,“是世界上最好的瓷器,远销到印度和摩洛哥”。在著述中,他还称赞中国商业繁荣,瓷器无比精美,绘画艺术高超,治安措施严密等。白图泰的著述对增进中摩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中国和摩洛哥的友好往来,两国的贸易一度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摩洛哥传统建筑的屋顶和中国北方琉璃瓦的屋顶十分相似,据说也是从白图泰的著作里得到启发,模仿中国的风格。中摩交往也有力促进了中国和整个马格里布国家以及欧洲国家的关系。古代,摩洛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西端,从埃及到摩洛哥设有100多个驿站,通过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连接欧洲大陆,所以摩洛哥成了中国商品输往欧洲的中转站。中国“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和印刷术,就是通过摩洛哥传到欧洲的。
摩洛哥长期遭受法国的殖民统治,1956年3月获得独立。在摩洛哥独立的前一年,周恩来总理在1955年4月万隆会议上的发言中就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完全同情和充分支持摩洛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刚刚独立的摩洛哥在经济上并没有独立,经济命脉仍然控制在法国人手里。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五世希望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并发展双边贸易,从而在经济上壮大自己。
由于有两国人民间友好交往的基础,君主立宪的摩洛哥王国在1958年紧随埃及之后与中国建交,成为第二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
196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摩洛哥,他首先来到摩北部城市丹吉尔,那里是伊本·白图泰的故乡。周总理说:“伊本·白图泰为阿拉伯人、穆斯林和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相信,伊本·白图泰在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中发挥了有力的作用。”而摩洛哥人又把周恩来总理发表纪念伊本·白图泰讲话时站立的地方作为文物保存下来。
摩洛哥人这一下子威震天下,名扬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