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在安徽、山东、河南和湖北四省边区就已出现了“捻党”的活动,这是一种反对地主、官府的贫苦农民组织,他们集合起来打劫当铺和盐店,攻掠官吏和地主,进行杀富济贫、抗官杀差和围城释囚的斗争。他们活动的特点是:集中成捻,分散回家为民,是一种不定型的半武装组织。捻党的首领被称为“响者”,后来又被称为“捻首”,多是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人物。这时的捻党只是一种公开的反清结社,而到了太平天国时期,以张乐行为首的捻党逐渐发展成为武装起义的捻军。
1855年秋天,各路捻军齐集雉河集,在山西会馆里举行了有历史意义的“雉河集会盟”。这次会议使捻军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半农民半武装状态发展成为一支正式的农民起义军。
1860年冬天,清廷调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全权督办攻捻战事。捻军虽数次击败僧军的进剿,但因实行消极防御方针,致使雉河集大营失陷,张乐行被杀,皖北根据地丧失。1865年5月,捻军在山东菏泽高楼寨取得歼僧格林沁马队7000余人的重大胜利,僧格林沁被杀。
僧格林沁死后,清政府改派曾国藩率领湘军、淮军镇压捻军。曾国藩使用洋枪洋炮,实行重点设防、坚壁清野的战略,尾追、迎击捻军。1866年9月,曾国藩因围剿不力被清廷撤免钦差大臣之职,李鸿章代替曾国藩的职务。
从1866年10月起,捻军分东西两军。赖文光、任化邦继续在中原地区活动,为东捻军;张宗禹、张琢进入陕西联络回民起义,为西捻军。1867年6月,东捻军经过河南进入山东后被困,任化邦被奸细杀害,余部于1868年在扬州全军覆没,赖文光被俘后,英勇就义。1867年初西捻军到达保定,威胁北京,最后进入山东黄河以北、运河以东地区,被李鸿章、左宗棠军包围。1868年8月在茌平溃败,全军覆没,张宗禹渡徒骇河不知所终。至此,捻军起义失败。
捻军起义,从开始到最后遭到失败,前后共坚持反清斗争18年。捻军将士们驰聘皖、鲁、苏、豫、鄂、陕、晋、直8个省。这是一场在中国近代史上仅次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伟大农民战争。
[炸鸡][炸鸡]
???
[流鼻涕][流鼻涕][流鼻涕][流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