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藏族老人,带两个女儿,捍卫了中国1987平方公里国土

海蓝看教育 2024-08-20 15:41:24

那是上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一位年迈的藏族牧民,桑杰曲巴,耗费了整整两天,攀登到玉麦海拔超过5000米的雪山顶。

寒风凛冽,他每迈出一步,都陷入厚厚的积雪中,呼吸变得沉重,双脚都快冻没知觉了,但他没有停下。

那面插在祖国领土上的印度国旗,像插在了他的胸口,他必须将之拔下来。

终于,他到了山顶,颤抖着双手,拔下印度国旗,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将它插了上去。

站在雪山顶端,桑杰曲巴感受着冰冷的风刀刻在脸上的刺痛,心中却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自豪。

他用尽全力擦去刻在岩石上的印度文字,坚毅地刻下了汉字。

看着自己的杰作,桑杰曲巴轻声念道:“这是我们的土地。”

这片土地,无论多么荒凉与贫瘠,都属于中国。而他,这位藏族老人,将用生命去捍卫。

玉麦乡乡长桑杰曲巴的女儿卓嘎站在家门口,望着空旷的原野,问道:“阿爸,别人都走了,为什么我们还要留在这里?”

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解。

桑杰曲巴停下手中的活计,抬头看着女儿。他的眼中透出一股坚毅,“我们留在这里,是为了守住这个家。家就是国,家没了,国还在吗?”

他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肩膀,目光坚定不移。

玉麦,这个名字听起来如诗如画,实际却是极度贫瘠的荒野。

这里不出一粒粮食,每一袋粮食,都必须从远处背运而来。

每年11月到次年5月底,大雪封锁,玉麦仿佛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生存条件极端恶劣,人们渐渐离去,最终只剩下他们一家三口。

“别人 走了,我们不能走。如果我们也走了,这片中国的土地上,就没人了。”

桑杰曲巴无数次这样告诉自己和女儿们。他知道,只有留在这里,才能确保这片土地始终属于祖国。

然而,留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桑杰曲巴还记得,1978年腊月末的那个夜晚,风雪交加,妻子突然病重,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

桑杰曲巴焦急万分,但连乡村医生都早走了。怎么办?桑杰曲巴只能咬紧牙关,带着妻子翻越五座大山去就医。

一路上,雪地无情地吞噬着他们的脚步,妻子的呼吸变得越来越微弱,直到她在桑杰曲巴怀中永远地沉睡过去了。

那一刻,桑杰曲巴感到绝望与无力,仿佛连天上的星星也黯淡了下来。

然而,命运并未放过他。同年,他的小女儿在一次运粮途中,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吞噬。

看着小女儿消失在雪地里,桑杰曲巴的心几乎碎裂。

从此,整个玉麦乡,只剩下了一家三口,桑杰曲巴和两个女儿。

为了守护这片只有三个人的土地,桑杰曲巴决定,带着两个女儿做牧羊人。

他们把牦牛放养在各个牧场,每当有外人试图接近,看到这片草地上悠然自得的牦牛,便知晓这里不是荒无人烟的无人区。

巡逻玉麦这片1987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了桑杰曲巴和女儿们的日常。他们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天气,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极度的孤独感。

每次出门巡逻前,桑杰曲巴都会郑重地叮嘱女儿们:“如果五天后我还没回来,你们别找了。”

他明白,在这片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与死亡的界限,有时是如此模糊。

夜深人静时,桑杰曲巴也曾反复思索,这一切是否值得。为什么自己和女儿们,要承担这份孤独和辛苦?但每当他看着院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的疑虑便烟消云散。

他知道,这面国旗代表的,是全家的信仰与荣耀。

60年代的一个夏天,玉麦的宁静,被一阵直升机的轰鸣声打破。

桑杰曲巴望向天空,心中隐隐不安。一群全副武装的印度士兵,从直升机上降落,桑杰曲巴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当他看到,他们把印度国旗插在山顶时,桑杰曲巴的愤怒达到了顶点。

桑杰曲巴几乎是用生命攀登到山顶,把印度国旗拔下来,插上了五星红旗。

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朝着扎日区的方向出发,平时要走7天的路程,他4天就走完了,终于把印度人闯过来了的消息报告给了解放军。

解放军赶过来,印度士兵悄悄溜走了。

当年,面对女儿们的质疑,桑杰曲巴的回答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那些离开家的人,他们会回来的。

他的预言成真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麦的居民开始逐渐回归。

1998年,大女儿卓嘎接替了他的职责,成为了玉麦乡乡长。尽管玉麦的日子依旧艰难,但乡里的人口已经开始慢慢增加。从3个人,到18个人,再到30个人。

2001年,玉麦乡终于通了公路,桑杰曲巴成为了第一个走出玉麦乡的人。当他站在宽阔的公路上,望着远方的群山,心中激动万分。

然而,桑杰曲巴的身体终因多年的劳累而不堪重负,他病倒了。

临终前,他躺在病床上,握着两个女儿的手,目光依旧坚定:“守在这里,就是为了守卫祖国的领土。你们不要离开。”

桑杰曲巴,这位国士无双的英雄,用他的一生守护了这片家园和国土。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桑杰曲巴的故事,已成为永恒的传奇,他的精神,仍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0 阅读:0

海蓝看教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