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五丈原病死后不久,蜀国大将魏延也死于马岱之手,满门抄斩,这就是《三国演义》里魏延的下场,但《三国演义》终究只是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有些地方与《三国志》中记载的有些不同,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关于魏延的死因,两部书籍都有同样的描述,马岱杀死了魏延,《三国演义》中,魏延在午谷奇谋中与诸葛亮针锋相对,许多人都以为魏延是冒犯了孔明,所以才会有人以为诸葛亮是想在最后关头杀死魏延。
但事实上,《三国演义》所描写的都是表面现象,魏延之亡的真正原因,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背后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里,“天生反骨”这四个字来形容魏延是最为鲜明的,所以他也有“反骨男孩”的外号,但是现实中的魏延,和《三国演义》里的魏延,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小说里,魏延中途加入了刘备,而魏延却是一个真正的“卷王”,这一点从陈寿在《三国志》里就可以看得出来。
魏延生于益阳,最初跟随刘备时只是一个中尉,后来魏延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一名牙门大将军。
而这一名“牙门”将军,与四方将军、四征将军相比,确实属于小将军。但是,这并不妨碍刘备心中对魏延的看重。
如此看来,真正的魏延并非中途加入刘备,他从一名小兵开始,一路上都在“卷”着自己,最后成为了一名将领。
在《三国演义》里,魏延的背叛让诸葛亮对他产生了怀疑,这只是因为故事的原因,并不是真的。
在魏延的中后期,刘备册封了很多将领,其中就包括了汉中太守这个关键的位置,很多人都以为刘备会让张飞担任汉中的太守,结果最终还是让魏延担任了汉中的统帅。
汉中自古为战略要地,北临关中,南临四川,汉中郡守在蜀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刘备将如此重任交给魏延,足以说明他确实有这个实力。
刘备承认,并不意味着诸葛亮承认,诸葛亮之所以选择杀死魏延,并不是说他背叛了自己,事实上,《三国演义》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魏延之所以没有被诸葛亮杀死,完全是因为权力的争斗。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被塑造成“天生反骨”的性格,让人产生一种诸葛亮讨厌魏延、恨不得把他宰了的错觉。
除此之外,刘备去世后,魏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诸葛亮并没有接受魏延所说的子午谷奇谋,不过光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多少有点草率。
从诸葛亮在北方征战的时候,就能看得出来,他很看重魏延,在北方征战的时候,魏延经常充当前锋,所以“卷王”魏延在诸葛亮麾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刘禅登基后,诸葛亮才是真正的大权在握,而他的北方必然会经过汉中的知府魏延,于是他一到汉中,便将魏延任命为宰相、司马迁任命为梁州刺史。
魏延上任之时,凉州尚未攻克,诸葛亮明显是想借此刺激魏延,让他一举攻下凉州,而魏延也不负众望,最终成功攻克凉州。
此后,诸葛亮几次三番的提携魏延,使得魏延在蜀汉的官场上担任了很高的职务。那时候,蜀国承接汉代统治,设置“四征将军”,在官职上居于一级。
自从诸葛亮开始北伐之后,魏延的地位就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可见他对魏延的重视,之所以没有采用子午谷奇谋,是因为两人的策略不同,魏延想要突袭,而诸葛亮想要的是稳健。
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魏延的死亡和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按照《三国志》上的说法,是杨仪和费祎布下的圈套杀死了魏延,然后嫁祸给诸葛亮。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