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菌核病导致茎枯果烂,了解发病原因,5项综合措施有效防治

嘉慧观察美食 2025-02-04 19:34:38

西瓜作为夏季的代表水果,近些年因其味道甘甜和消暑效果而备受喜爱。

同时,受利大于弊的影响,西瓜的种植数量也开始逐渐攀升。

但在这时,西瓜菌核病却给西瓜的种植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西瓜菌核病主要通过病原菌侵染植株造成西瓜植株死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西瓜颗粒无收,该病害的发病率极高,一般情况下只要一发病就会导致80%以上的西瓜减产。

西瓜菌核病的发病症状。

西瓜菌核病发病时,西瓜植株叶片上会出现湿水的斑点,后续将会慢慢的向周围扩散,之后整个叶片就会出现萎蔫并且逐渐枯死。

其次是茎部的症状,浆果植株茎部感染后,会导致茎部出现褐色的斑落状溃疡,随后随着感染的加重,茎部会因为溃疡的加重而出现枯死。

最后是果实部分,感染后会出现褐色的斑点并向外扩散,最后随着病害的加重,西瓜果实将变得腐烂不堪。

西瓜菌核病整个病害发作周期非常短,一般情况下,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就能随时触发该病害。

西瓜菌核病的病原菌。

导致西瓜发生菌核病害的就是核盘菌类细菌,这种细菌属于真菌类中的一类。

核盘菌类细菌大约有250种,而只有10种能够侵染植物。

其中主要致害的种群有松浮霉、蓟马霉、红球霉以及黑色霉等。

1.发病条件。

核盘菌适合生长的最佳条件是大约在25摄氏度左右,同时需要85%以上的湿度才能实现生长。

在这样的条件下,就会发生拱土现象,并将产出的孢子释放到气流中,自然就能飘落到土壤中,从而形成菌核存储。

所以,在不同的土壤中,埋藏着孢子的数量也会不一样,这个会决定着下一季发育出的植物体将承受怎样程度的病害威胁。

2.传播途径。

核盘菌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自身产出的孢子来实现,其孢子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可以适应多种环境,并能够穿越多种障碍物到达其目标位置。

一旦孢子落在合适环境中的植物体上,就极有可能引起侵染进而导致植物生病。

核盘菌在不同阶段,其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适宜环境中生存状态较佳,适应能力最强,但在干旱或寒冷环境中,其生长能力会大大降低。

西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

西瓜菌核病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引起的,分别是传染和假性传染,而引起这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田间管理不当。

1. 传染情况。

这种情况主要源于保存不当的种子,一般情况下,如果种子没有经过消毒处理直接播种,有60%伙伴会发生感染。

另外,如果选择了含有一些杂质的种子播种,容易使杂质中的其他果实残渣产生霉变,这样在下一季播种时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所以,在进行种子播种前,一定要做好消毒处理,以降低感染几率。

2.假性传染。

该种情况主要是在种植管理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当管理方法造成田间环境湿度增加,从而形成适宜菌核生长繁殖条件,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梅雨季节。

所以,为了有效防止该种情况发生,在雨水多或者湿度大的季节,一定要合理安排浇灌水分,同时要保障行间通透度,以免湿气滞留影响植物生长。

西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防治西瓜感染菌核病害,需要对西瓜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管控,以减少潜在危险源的产生,并降低西瓜菌核病害的发生几率。

1. 种子除菌。

首先,要对将要播种的种子进行一定时间的消毒处理,以高温杀死其中的病原。

其次,要选择那些经过合理霜冻处理过后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这样能很大程度降低后期病害发生几率。

2.合理轮作。

合理搭配作物进行轮作可以降低土壤中病原体的数量,从而减少它们对西瓜生产的不利影响。

具体需要前后的作物之间有很好的相容性,同时要尽量选择多样化作物配置且采用集约化管理模式,以最大化土地效益。

4.提温降湿。

为了抑制高湿环境下病害发生,我们要采取措施提高环境温度或减少空气中的湿度,如采取遮阴、通风、排水等措施,以创造适宜干燥环境并抑制孢子发芽和侵染过程。

5.及时药防。

对于已经发生了显著危害特征并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丰收风险时,我们需要尽快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以降低发病程度并保护其他健康植物免受侵袭。

这包括使用 Fungicide 等药物以及根据最新研究更新防治方案以提高防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