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春节,重病垂危的蒋介石向北京发来密电,毛主席作何回应?

南书房 2025-04-12 20:24:09

1972年3月,蒋介石以86岁的高龄出任国民党第五届总统,可惜英雄垂暮,蒋介石的健康状况已经到了堪忧的地步。

此后三年时间里,蒋介石只公开露面三次,国际舆论对此众说纷纭,都在猜测蒋介石离世以后,中国海峡两岸的局势变化。

实际上,蒋介石能够蝉联总统之位,与毛主席的推动不无关系,毛主席内心十分清楚,对待蒋介石应该在敌对中“合作”。

蒋介石自始至终都是两岸统一的坚定拥护者,美国人多次暗中策划阴谋,试图让台湾独立,结果都被蒋介石粉碎。

面对海内外涌现的让台湾独立的声音,蒋介石曾放出狠话说:

“谁敢参与让台湾独立,我就要割掉他的脑袋。”

尽管蒋介石一生作出过许多“让步”,但是在两岸统一的问题上,蒋介石从未退却,至少敢于同美国的阴谋斗争。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已经不再重视蒋介石,双方的关系貌合神离,美国政府试图让国民党内部发动“民主选举”,换人取代蒋介石的领导地位,结果遭到了毛主席的抵制。

毛主席在接见外宾的活动中,曾毫不避讳地对外宾说:

“国民党总统的这个位置,还是由蒋介石来做最好。”

彼时中美双方已经开展建交谈判,毛主席的意见,美国人自然要考虑,于是才有了毛主席助力蒋介石上位之说。

然而,毛主席情况同样不佳,浩大的政治运动让毛主席感到疲倦,“九一三事件”的发生,更是深深打击了毛主席的精神。

经过一番慎重思考,毛主席再次决定和平解放台湾,希望与蒋介石开展更多的沟通,在有生之年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统一工作依然以体育事业为先锋,毛主席指示国家体育机构要求台湾运动员来大陆参加各种赛事,并恢复“二二八”纪念活动。

为了让蒋介石明白自己的意图,毛主席又在蒋介石当选总统之后,下令释放了最后一批功德林战犯,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

对于大陆的一系列变化,蒋介石自然明白其中的含义,他虽然不愿再与毛主席“打交道”,却也同样渴望谈判。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大陆与台湾基本断绝了政治联系,深入交流只能通过香港进行,蒋介石对此了然于胸。

1975年春节前后,生命垂危的蒋介石派遣国民党元老前往香港,让陈立夫向北京传递消息,邀请毛主席访问台湾。

毛主席接到报告以后,立即找来邓小平,并交代说:

“两岸要尽快实现‘三通’,你代表我去台湾一趟,两岸可以借此契机实现合作,”

原本两岸谈判的进程已经步入正轨,国内外甚至传出了“国共第三次合作”预言,可惜接下来形势发生了转变。

由于“四人帮”的捣乱,邓小平遭受批判,前往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两岸秘密开启交流之际,蒋介石又于1975年4月逝世。

蒋介石带着历史包袱和遗憾离开了,两岸统一的进程再一次被打断,直到毛主席去世,两岸都再未有过实质性交流。

两岸统一,何止是毛主席与蒋介石的心愿,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殷切期盼着结束两岸分裂的历史,这是历史的重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