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当月即占领我国华北地区,随之又制定了入侵陕西的计划,以配合其南下战略。
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日军在由府谷渡口到潼关渡口的战线上连续发动了20多次战役,却一次都未能取得成功。
到了1939年之后,日军再无力进攻陕西,被迫将进攻的目标转向我国南方,一直到抗战结束,日军都未能侵入陕西。
全面抗战期间,我党中央指挥机关就在陕西延安,日军为何放弃进攻陕西?又为何无法在入侵陕西的战役中取胜?
其实,日军做梦都想攻入陕西,按照日军大本营的想法,攻入陕西不仅有机会摧毁我党中央指挥机关,而且还能染指西北,并且可以通过进一步占领汉中地区,威逼西南的国民政府机关。
对于日军进攻陕西的意图,国共两党领导人心里十分清楚,因而对延安的防御问题格外重视,只是双方选择了不同的防御方式。
国民党内部曾经有一种共识:不怕日本由北向南打,也不怕日本从南向北打,就怕日本进攻陕西,再由陕西进攻四川。
为了防止日军占领陕西,蒋介石先是致电蒋鼎文加强潼关防线,之后又成立西安行营,调派20个师防守陕西。
蒋介石对第二战区下达了死命令,丢掉潼关防线就要处死,日军数次进攻潼关防线失败,与国民党军队重兵防守脱不开干系。
除了国民党军队重兵防守的原因外,地形也是令日军头疼的问题,潼关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自古就难以攻破,再加上黄河天险相助,日军进攻陕西完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党的防御陕西的方式更为高明,毛主席用兵的最大特点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从不在敌人的进攻中防御。
自红军长征至陕北开始,毛主席就指示红军前往华北地区开辟根据地,为全面抗日战争作准备,于是才有了后面的敌后战场。
全面抗战爆发之初,毛主席高瞻远瞩地提出“持久战”,利用敌后战场牵制日军,以达到疲惫、消耗日军的目的。
全面抗战八年,我党只在陕西地区部署了少量的防守兵力,主力部队全部开赴华北敌后战场,以进攻的方式防御陕西。
事实上,如果八路军按照国民党军队的防御方式防守陕西,会出现兵力不足的情况,而且对抗日战争作用不大。
通过敌后战场牵制日军,既可以间接防御陕西,还能支援全国抗战,当日军将精力转移到敌后战场时,就走进了毛主席制定的战略中,日军不得不与八路军进行持久战,消耗战。
萧劲光大将晚年谈到这一问题时,曾发感慨地说道:
“日军的进攻,根本无法破解毛主席制定的战略。”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也曾对此有过一番论断:
“我们的军队是猛虎,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是老鼠,猛虎强悍无比,却奈何不了老鼠,最终还会被老鼠一口一口吃掉。”
自1938年开始,位于敌后战场的八路军频繁出击,日军被迫停止急攻陕西的计划,并逐渐开展一系列扫荡行动。
彭德怀发动百团大战之后,华北地区的日军遭受重创,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进攻陕西,只能偃旗息鼓,巩固占领华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