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不行了?

今西安 2023-12-08 11:20:55

“西安的五大名校可能不行了。”

这是最近一名教育类博主直播时带出的观点,一时引发热议。

话题的引起,源自刚刚结束的2023全国五大学科竞赛(国集榜)。以“五大”学子为绝对主力的陕西代表队,共斩获了3枚学科竞赛金牌,这3枚金牌的获得者同时入选国家集训队,他们分别来自铁一中、高新一中、西工大附中。

“3”这个数字,不但在全国范围内与兄弟省份相比无比寒碜,就是与自身纵向对比,相比2022年也是大幅退步。

在国家集训队260人次(2022年为259人,江苏有一人拿了两枚金牌)总数不变的情况下,陕西的获奖入选人数呈现断崖式下降,一下子从10人锐减到3人。要知道,2022年,仅铁一中和高新一中就各有4人荣登榜单。

更恓惶的是,2023年,“五大”学子为绝对主力的陕西队,在最具含金量的数学和物理竞赛上更是颗粒无收。

根据“国集”规则,凡是入选国家集训队的学子,便自动获得了清华和北大的保送资格。陕西通过“国集”直升清北的数字,也就是“五大”直升清北的数字,相隔一年,从10变成了3,比例从二百五十九分之十变成了二百六十分之三。

数据一定程度代表实力,从国集竞赛的数据来看,整个陕西,代表陕西最高水平的“五大”,着实在全国范围内差距明显,尽显寒碜,难望湖南师大附中、浙江萧山中学、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中、上海中学、人大附中等全国名校项背。

从连续两年的“国集”成绩来看,说“五大不行了”似乎有点为时过早,但说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严重退步了却一点都不为过。

“五大不行了”的第二个支撑,是西安最好的高校西安交大,2023年高招在“五大”的录取人数,比往年有明显下降。

不是某一所或两所下降了,而是五所都下降了。

至于这个论据能不能支撑“五大不行了”的观点,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对比分析。

首先要看的是西安交大在陕的招生人数。2022年,西安交大在陕招生1244人,2023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286人。也就是说,在西安交大在陕招生人数略有增加的情况下,来自“五大”的交大新生减少了。而这些从“五大”减少的交大生源,自然而然被全省其他高中尤其是仅次于“五大”的高中所瓜分。

其次要分析,可不可以用西安交大的招生样本来“以偏概全”。

窃以为,还是可以的。

清北以及华东五校等头部最优质的国内高校,每年在陕招生人数不会有太大变化,“五大”在陕西对清北的近乎垄断短期内也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此情况下,作为陕西最好的高校,同时又是在陕招生人数最多的高校,西安交大的在陕生源,一定程度就代表了交大新生中学母校的教学水平。

结合以上两点,认为“五大”在退步,或者说其他二类学校的水平和“五大”相比有缩小,还是能站得住脚的。

分析认为,这种微妙的变化,源于优质生源已经不被“五大”完全掌控。

确实,这几年,从陕西省到西安市,不断出台政策规范普通高中招生,尤其是在限制跨区域招生方面不断重拳出击,一定程度减弱了“五大”跨市招生、在非规定区县招生的操作空间。陕西省政府2022年出台的相关文件更是明确,到2024年要全面取消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这一点如果能得到严格执行的话,遭遇最大杀伤力的,无疑就是“五大”。

此外,一个公开的秘密不争的事实,“五大”绝对是某邻省回流生的重灾区,尤其是铁某系的学校更是一大片“41”开头的身份证号码,其旗下某校在网上都不被叫做本名了,而是被讽刺性地称为“三门峡XX中学西安分校”或“郑州XX中学西安分校”。

2023年回流生事件发酵后,西安市从户籍政策到中考报名都做了大幅度的补漏性调整,无疑堵住了某邻省考生公然剽窃西安教育资源的路子,也一定程度断了本地某些学校既能“发财”又能“贴金”的“好事”。这种情况下,“五大”的生源,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又从一个层面缩小了差距。

“五大”之所以强,很大程度上就是强在了生源,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以及高强度的教学推进,必须是建立在优质生源的基础上。曾经以及现在,“五大”不但能用分数合理合规地在区域内掐尖,还能用非常规手段招本不能招的生。但是,今后,后面那条非常规的路子肯定是越来越不好走了。

因而,“五大不行了”,大概率会在三四年后显现的更加明显。

综上,“五大不行了”的调调,貌似颇有几分道理。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显然不是,起码并不完全如此。

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五大”尤其是“三大”在西安乃至陕西的头部地位,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毕竟20多年来基础教育的非健全性发展甚至是畸形发展,让机制更加灵活的以“五大”为代表的民办学校或者说“非传统性公办学校”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也赚取了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随着教育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及教育制度的不断改善,这些学校与其他学校的差距会缩小,但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拉平的。别的不说,就是“五大”的中招分数,无疑在未来多年内,在西安依然会一直名列前茅。

分数线不能代表百分之百就是好生源,但百分之八九十绝对是没问题的。

也不排除部分优质生源会进入“五大”以外的学校,这时候,你以为普通的二类公办学校就能好好分得一杯羹了吗?

大概,会有一点点吧。

更多的,怕是还在“五大”的“大锅”内。

不要忘了,“五大”虽然只是五所学校,但“五大”系,可是一串串学校。这一串串学校可不是各自为政,而是在中招乃至小升初的时候集团化作战的。它们集团化作战的优势,远非普通的公办学校单打独斗或者一般的“名校+”教育联合体“手牵手”可比。

以铁某系的中招为例,人家之所以敢在全市网上统一招生进行前搞内招,就是人家可以给考生“托底”。这个托底,可不是拿本体系的最次学校托底,而是用学籍进行托底。

进一步举个例子大家可能就会一下子豁然开朗。某年,某考生中考考了670分,这个分数按往年上铁某中的线应该问题不大,但有可能这一年填报铁某中的高分学生比较多,电脑自动投档把铁某中的分数线定在了671。这名670分的考生,先期如果和铁某中签了内招协议,显然就要被滑档。这可怎么办?不用担心,因为铁某中会在内招的时候让这名考生“指定性填报志愿”,除了第一批次省示范只填铁某系的学校,还会让该考生在第二批次的省标准里也只填铁某系的学校。哪怕该考生最终的分数达不到铁某中的录取分数线,铁某中也会让该生在铁某中本部就读,但学籍,则是挂靠在该考生被实际录取的铁某系学校。这样,铁某中给考生的录取承诺自然没有“失信”,还能在系统内从该生身上赚取一笔不菲的学籍挂靠费。

不仅铁某中可以如此,铁某系的学校都可以这样向下推磨子,铁某中可以挂铁某滨河或铁某陆港,铁某滨河可以挂铁某陆港,铁某陆港可以挂铁某金湾……这样的挂靠托底,自然就让其有充足的操作空间先行一步实现“内招”。

“五大”“集团化”的优势,是不是一下子就很清楚了。

客观地说,这种“集团化”优势除了对“五大”系有好处外,对教育的均衡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毕竟“五大”系是“集团化拔尖”,“五大”系的新学校又是在全市范围内布局,而且“五大”系尤其是交大系,发展重心明显是向新学校倾斜,这样一来也让分数略差一点的学生有了接受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的机会。

只是,继续可怜了那些传统公办学校,在机制上没法比,在生源抢夺上,依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整体而言,在全国范围内,“五大”的未来,未来的“五大”,在竞赛人才输送上,可能会越来越弱。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货真价实的陕西考生,在未来的高考中,将赢得自己本该有的公平和机会,而且,通过包括高考在内的各种途径输送到清北的陕西考生,不管是“五大”输送的还是“五大”之外的学校输送的,一点都不会比全国其他地方的考生差,尤其不会比某邻省差。

此外,“五大”和本地其他学校的差距也会越来越缩小,从教育公平的层面和减少教育内卷的角度,这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只是,这个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路漫漫其修远兮,十年不止,二十三十年都很有可能。

什么时候,“五大”解除了对清北的垄断,什么时候,才是教育公平的基本实现。

0 阅读:5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