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不当有什么坏处?如何正确祛湿?

点点健见 2024-06-30 16:09:50

昨天,有一患者,因为腰背酸痛,腰膝酸软,疲惫乏力,躺着就不想动,感觉湿气重。听别人说,淮山、赤小豆可以祛湿,即到街上买了几斤生淮山和赤小豆煲汤食用,结果呢,连吃了三天后,腰背酸痛反而加重,夜晚起床小便次数增多。明明是祛湿的食材,为什么吃了感觉湿气还加重呢?带着疑问来就诊。

初诊:男,52岁,肥胖身材,看他面色晄白,疲惫懒动,眼睑浮肿。诉说腰背酸痛,疲惫乏力,坐着就不想动,平时还有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自汗,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查看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做腰椎DR:腰椎退行性变,有小量骨质增生。他这是典型的阳虚体质,是寒湿所困。生淮山和赤小豆都偏寒的食材,这样用是不对症,所以他越吃身体就会越寒,寒和湿互结,寒湿不但不去还会加重。

祛湿,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乱祛湿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坏处。

为什么乱祛湿会有坏处呢?

一方面,祛湿方法不当可能会导致身体的阴阳失衡。中医讲究阴阳调和,如果过度或性质不对(不对证)祛湿时,可能会破坏身体内部的平衡,使湿气更加重或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另一方面,乱祛湿还可能对脾胃造成伤害。脾胃是运化水湿的重要器官,如果祛湿方法不正确,可能会影响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此外,乱祛湿还可能导致身体体质偏颇。湿气虽然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衡身体的作用。比如,阴虚体质的人本来缺水,如果过度或不当祛湿就可能会使身体更加缺水,使阴虚加重,使偏颇体质更加偏颇,也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如何正确祛湿呢?

首先呢,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湿气。湿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被认为是导致身体不适和多种疾病的根源之一。中医认为,当湿气入侵人体时,湿气会根据入侵时间长短、人身虚弱程度及不同体质,会在不同的部位出现,并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根据这些特点,就可以对症用药,把湿气铲除。相反,如果不对症祛湿,就可能会适得其反,使湿气加重,所以不可乱祛湿。

湿气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中医认为,湿气的形成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身体体质等多种因素有关。根据湿气所在不同的部位和性质,我们就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第一,湿气在表。湿气入侵人体时,初期在表,表现有头重如裹,肢体困重,口粘乏味,纳食不香,脘闷纳呆,胸膈满闷,或恶心呕吐,大便溏薄,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舌苔白腻或白滑。这时候应该以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为主,可参考藿香正气散(丸)祛湿。

第二,湿气在中。当湿气还没解除时,或因为饮食不当时,湿气困在中,脾土不运,会出现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以燥湿健脾,消胀散满为主。可参考用平胃散加味祛湿。

第三,湿气在里。当湿气继续侵犯人体,就会由表入里,表现有眼睑或肢体浮肿,色悴声短,口中不渴,身重纳呆,便溏溲清,四肢不温。舌苔厚腻而润,脉象沉细。此时应该以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为主。可参考用实脾饮随症加减祛湿。

第四,阳虚湿气重。如果本来有阳虚体质的人,出现湿气重会表现有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稀溏,面色晄白,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表现。这种情况,应该以温阳利水为主。可以参考用真武汤、五苓散以温阳化气,利水祛湿。

第五,温和祛湿。当大家不清楚湿气的性质或所在位置时,可以选用一些比较温和的祛湿方法,例如:拔火罐、推拿、艾灸、适量运动等。当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潮湿环境等,对祛湿也有一定的效果。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的是,祛湿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正确辨证用药的过程。如果你遇到有同样湿气困扰,又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到当地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准确辨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制定合适的祛湿方案。

希望大家能够正确认识祛湿,避免乱祛湿带来的坏处,保持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