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白鸟浩:中国AI的普惠特性将在世界发挥关键作用

亚太说 2025-03-12 15:40:52

每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是海内外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日本法政大学社会学部教授、公共政策研究科教授、政治科学研究所所长,日本政治法律学会理事长白鸟浩也非常关注中国两会,就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话题接受了《人民中国》的采访。 

白鸟浩

Q1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您最关注的是什么?

2025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本次会议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特别注意到中国将重点推进消费振兴战略。李强总理在报告中强调要通过扩大内需、激发国内市场潜力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

为实现内需扩张,政府提出了相当具体的实施方案,旨在最终达成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可以预见,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劲动能。而中国经济活力的提升,不仅将辐射亚洲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经济都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确实面临挑战。特别是美国近年采取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政策,对包括中日欧在内的WTO自由贸易体系造成冲击。不过通过系统性的内需提振方案,这个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Q2您如何看待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的技术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从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逐步向以DeepSeek(深度求索)为代表的AI技术和数字经济转型。这种从实体产品向数字服务的转变,标志着“新质生产力”发展进入新阶段。

这种转型具有战略意义。相较于容易受贸易保护措施限制的实体商品,以AI为核心的数字产业不仅规避了贸易壁垒,更能引领全球技术潮流。DeepSeek这类创新成果的出现,既展现了民间科技企业的活力,也预示着中国将更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创新潜能。

DeepSeek的创新模式尤其值得关注。不同于美国依赖尖端芯片和高耗能设备的AI发展路径,中国通过优化算法和使用上一代芯片实现技术突破。这种普惠的AI路线,既降低使用门槛,又为全球南方国家参与数字革命提供了可能。

中国科技产品的普惠特性正在形成独特优势。就像中国制造的手机那样,这些创新成果并非专为高收入群体设计,而是致力于让各阶层都能享受技术红利。这种普惠性在全球南方市场开拓中,将发挥关键作用。

反观日本,虽在IT领域长期投入,但在美国芯片技术主导下难有突破。如今中国在AI架构上的创新,为中日技术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日本企业若能善用DeepSeek等开放平台,既可降低研发成本,又能共同推动技术迭代。

当前美国AI应用存在成本高企的问题,而DeepSeek的开放平台特性恰好填补了这个市场空白。随着日本民间企业加速应用这类技术,两国在算法优化、场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空间广阔。这种民间层面的技术交流,或将催生更具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Q3您如何看待中日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老龄化应对策略。相较于日本已进入超高龄社会,中国正面临老龄化加速的挑战。日本在应对老龄化方面的经验值得中方借鉴。

中国提出的“银发经济”发展计划,强调要改变将年长者简单视为被照料对象的传统观念。日本的经验表明,构建“老有所为”的社会体系需要双轮驱动:既要完善养老保障网络,更要创造适合长者的就业岗位。中日在这个领域的经验共享,或将重塑亚洲老龄化社会的应对范式。

Q4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国际局势?

面对国际格局变动,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当美国转向保护主义时,中日更应携手维护WTO框架,通过“一带一路”、CPTPP等多边机制推进区域经济整合。

当前国际秩序正处于关键转折点。单边主义的抬头威胁着战后建立的规则体系,这要求中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加强协调。通过强化区域合作、坚持多边主义,我们完全有能力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新型国际关系。

未来,中日作为亚洲两大经济体,在维护自由贸易、推动数字转型、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重大议题上的协同合作,将深刻影响区域乃至全球发展格局。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