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李唐皇室把道教始祖李耳作为自己的祖先,大多笃信道教,晚年的李隆基对道教更是无比沉迷——他一心想修炼长生之术,为此还专门在华清宫修建了长生殿。 听说吴筠在道教界的名气后,他特意命人请其入京面谈。 一番交流下来,李隆基对吴筠极为欣赏,遂留他在京,盛情款待。 吴筠也抓住机会,在皇帝面前大力推荐自己的好友李白,说得李隆基龙心大悦,当即派使者前去宣召李白。 使者到来的时候,李白正在家中闲居。 得知皇帝召他,他顿时欣喜若狂。 这从他当时写下的这两句诗就可以看出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就这样,时年42岁的李白第二次来到了长安。 这一回,他受到了皇帝和朝臣们的热情接待。 时任秘书监的贺知章在看了他的诗作后更是惊为天人:子,谪仙人也!——你简直是天上被贬谪到人间的神仙啊! 之后,李白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来入仕的夙愿——被任命为翰林待诏。 但很快,他就失望了。 因为当时的所谓翰林待诏,只不过是需要随时听候皇帝召唤的御用文人,虽然待遇不错,钱多事少离皇帝近,但实际上并无任何实权。 这对于渴望建功立业的李白来说,显然是无法让他满意的。 我想要的是房子,而你给我的却是桔子,就算给得再多,又有个屁用! 无奈,他只好借酒浇愁,每天不是喝得烂醉,就是在喝醉的路上。 这次李龟年派人来找他的时候,他又醉了。 来人只能把摇摇晃晃的他硬是架到了沉香亭。 然而李白此时依然在酣睡不已,脸上被泼了八十八盆冷水后才勉强睡眼惺忪地醒来。 不过,对李白这样的天才来说,写诗似乎比呼吸还要本能还要自然,根本不需要动脑子,只要一提起笔,那些美妙的诗句就会像打开了自来水龙头一样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 于是就有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既写花又写人、既辞藻艳丽而又浑然天成、既独立成篇又无缝衔接的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每一句、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精准,那么贴切! 如果说这些字是子弹的话,那么它们肯定个个都是十环! 因此,李白的诗刚一写完,李隆基就迫不及待地命李龟年按李白所填的新词引吭高歌,还拿起玉笛亲自伴奏,而杨贵妃的笑容更是比身边的牡丹还要灿烂! 从此,李隆基对李白的文才更加佩服,对他也更加礼遇。 不过,李白再被礼遇,也不过是皇帝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而已——如同一只夜壶,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用,不需要的时候就丢在角落里! 杨贵妃才是李隆基晚年最不可或缺的那个人。 为让她开心,他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杨贵妃生于南方的蜀地,特别爱吃当地产的荔枝。 李隆基听说岭南的荔枝口味更好,便决定从岭南运过来——爱她,当然要给她最好的! 可岭南到长安有数千里之遥,那时又没有飞机和高铁,且荔枝又特别容易变质,怎么办呢? 这难不倒李隆基。 他下令让沿途各驿站配备专用的快马和骑手,一站一站接力,马停荔枝不停,人歇荔枝不歇,昼夜兼程地从岭南把荔枝运到长安。 晚唐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描述的就是此事: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