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侯景之乱”始末

吕公评历史 2023-02-25 07:33:00

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乃是南北朝时期爆发于东魏、南梁之间的一次大规模叛乱,这次叛乱之后,南朝贵族门阀统治彻底崩溃,所辖领土严重缩水, 北强南弱局面再度加剧,而趁乱吞并大片南朝土地的西魏,则趁机崛起。可以说,“侯景之乱”一定程度奠定了南北朝末期的形势,对于隋朝后来一统天下奠定了一定基础。

01.东魏权臣高欢病逝,侯景叛乱转投南梁

侯景出身朔州羯族,北魏时为抵御北方柔然,于边地设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等六镇,受边镇好武风习影响,侯景自幼便善于骑射、骁勇好斗,曾任怀朔镇功曹史。北魏末年,“六镇起义”爆发,侯景亦率部起兵,后投靠尔朱荣,并师从慕容绍宗学习兵法。

侯景在尔朱荣麾下迅速成长,后因在“滏口之战”中俘获葛荣,因功升任定州刺史。后来,高欢消灭尔朱氏,扶立孝武帝元修,并以大丞相、渤海王的身份控制北魏朝政,侯景便又率部投降高欢。

彼时,由于北魏统治已经衰弱,西有宇文泰集团割据关陇,南有南梁虎视眈眈,因此高欢虽然对侯景颇为猜忌,但却仍委以重任,拜其为南道大行台,镇守河南之地。

在孝武帝元修逃奔关中,北魏正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由于双方冲突加剧,高欢又升任侯景为河南道大行台,使其“拥兵十万,专制河南”。

由于常年手握重兵、割据一方,侯景虽然野心急速膨胀,但出于对高欢的畏惧,在东魏初期倒也还算安稳。不过,侯景虽然畏惧高欢,但却不将高欢之子高澄放在眼里,其曾扬言,“王(高欢)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高澄)共事!”

东魏武定五年(547年)五月,在探知到高欢病重的消息后,侯景便开始在荆州等河南之地拥兵自固。高欢病逝后,虽然早有防范的高澄选择秘不发丧,试图迅速接管父亲留下的势力、稳定内部,但侯景还是成功探知消息,并在高欢去世五天后迅速起兵叛乱。

侯景起兵反叛后,自知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抵御东魏的反扑,于是先是联系了西魏,请求以河南六州归附。宇文泰得知消息,虽然授予侯景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郡公的官爵,但却对其心怀戒备,并不出兵相助。

眼见西魏态度不明确,侯景便又转而联系南方的梁朝,表示愿以十三州归附。南梁朝堂对于是否接纳侯景,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不过虽有尚书仆射谢举等人的坚决反对,但在宠臣朱异的建议下,加之梁武帝萧衍一心想要克复中原,因此最终还是摒弃廷议,决心接纳侯景,并下诏授予其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

02.南梁相助却仍被击败,侯景率领残兵南逃

南梁在决定接纳侯景后,不仅对其大肆封赏,而且不久便拿出诚意,派司州刺史羊鸦仁等率军北上接应。不过,侯景虽然已经归附了南梁,但却仍然跟西魏眉来眼去,从而确保给自己留足退路。

当初,高欢临终之际,为了防止侯景叛乱,曾遗命重用慕容绍宗。不过,高澄认为慕容绍宗乃是尔朱氏遗党,因此在得知侯景叛乱后,并未予以起用,而是派韩轨、元柱、高岳等率兵围剿,结果在颍川被侯景击败。

与此同时,宇文泰眼见侯景与南梁眉来眼去,则派荆州刺史王思政率兵接收侯景所献土地,又派李弼、赵贵等增援王思政,同时派韦法保、贺兰愿德等率兵增援侯景,并要求侯景入朝长安,想要借机削其兵权,进而全盘接收侯景占领的地区。

侯景不是傻瓜,对于宇文泰提出的条件断然拒绝,双方彻底翻脸,宇文泰于是召还所有增援侯景的军队,但却让王思政驻守已经拿到手的颍川之地,而侯景则开始一心投靠南梁。

东魏武定五年(547年)七月,南梁援军进驻侯景控制的悬瓠城,高澄则被迫起用慕容绍宗,命其率军讨伐侯景、南梁联军。

得知消息,梁武帝派侄子萧渊明率兵北上,以牵制东魏军队,萧渊明率军北上后,于同年十一月在寒山(今江苏铜山)被慕容绍宗率军击溃,萧渊明亦被俘。

同年十二月,慕容绍宗率领十万精兵与侯景决战于涡阳(今安徽蒙城),慕容绍宗先败后胜,侯景部将司马世云被迫投降。次年正月,侯景欲率部突围南渡,结果遭到慕容绍宗的骑兵夹击,最终暴显将领率部投降,侯景仅率八百残兵南渡淮河。深知“鸟尽弓藏”道理的慕容绍宗,并未继续渡河追击,使得侯景顺利率领残兵逃至南梁境内的寿阳(今安徽寿县),羊鸦仁等也不得不弃悬瓠南撤。结果,东魏成功收复了侯景献给南梁的土地,而南梁只是收获了侯景这颗定时炸弹。

03.两国议和侯景复叛,南梁遭遇毁灭性打击

收复失地后,鉴于内部仍不稳定的情况,高澄便派萧渊明写信给梁武帝,表示愿与南梁重归于好,并愿意释放萧渊明。梁武帝萧衍眼见战败,便也有心求和,再加上近臣朱异、张绾等人的支持,梁武帝遂不顾傅岐和侯景的反对,下定决心议和。

侯景投降南梁后,本欲求婚于王、谢名门,但却被梁武帝以其门第不够而拒,侯景本就因此而心怀怨念,得知梁武帝决心议和后,侯景担心东魏会要求以自己交换萧渊明,因此坚决反对,并表示愿意率兵北伐,但皆被梁武帝驳回,这令侯景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侯景为了试探朝廷梁武帝心意,便伪造了一封高澄的书信,提出以萧渊明交换侯景,梁武帝看过之后,直接回信,“贞阳侯(萧渊明)早上回来,侯景晚上就可以给你们送过去”。侯景看到信后大怒,在心腹王伟的建议下,决定以寿阳为根基再度反叛。

为了积蓄力量,侯景充分利用了梁朝的各种矛盾,他废除了市场税和田税,赢得民心使百姓积极参军,又积极联系久有异志的临贺王萧正德,同时又多次向梁武帝求取钱财武器,即便多有大臣反应侯景反意,但梁武帝为了稳住侯景,也从未予以拒绝,结果使得侯景迅速壮大。

武定六年(南梁太清元年,548年)八月,经过数月准备后,侯景再度率兵反叛,梁武帝则派邵陵王萧纶统率诸军征讨,侯景自知仅凭手中的万余人马根本不敌,遂主动放弃淮南,以王显贵留守寿阳,自己则以游猎为名率领轻骑突袭建康城。

得知消息,都官尚书羊侃本建议派人据守采石矶,另派军队攻打寿阳,但朱异却称侯景无渡江之志,导致梁武帝未予以采纳。

梁武帝本命萧正德屯守丹阳,然而早与侯景有勾结的萧正德,却暗中接济侯景辎重,使得侯景顺利自横江渡江,抢占采石矶,进而分兵夺取姑孰城(今安徽当涂),俘淮南太守萧宁,主力则直抵慈湖,建康顿时大乱,梁武帝连忙将军务托付给太子萧纲,让其部署建康防务。

在萧正德的策应下,侯景很快便进抵建康城下,并迅速攻破朱雀门,之后萧正德打开宣阳门,迎接侯景入城,梁武帝只得困守台城(即宫城)。由于有羊侃的坚守,侯景久攻台城不破,只好切断台城内外联络,并于十一月初一推举萧正德即位称帝。

得知建康危急,湘东王萧绎等连忙率领大军勤王,侯景虽然历经数月征战兵力已经发展至十多万,但面对南梁精兵仍然多次战败,不过外围虽然多有战败,但他还是在武定七年(南梁太清三年,549年)三月攻破台城,梁武帝萧衍最终活活被饿死,侯景又改立太子萧纲为帝,这让萧正德极为不满,叛军内部随即分裂。

在叛军分裂的同时,由于梁武帝萧衍去世,南梁诸王为争夺皇位,亦发生内讧,萧绎杀死萧慥、萧誉,他的世子萧方等亦死于内战中,萧詧投奔西魏,萧纶、萧范、萧大心诸王也相互攻击,南梁各地叛乱更是此起彼伏,结果反而使得侯景得以蹂躏三吴,扩充势力。

南梁承圣元年(552年)二月,萧绎再度起兵攻打侯景,在王僧辩、陈霸先等人的协助下,最终于同年四月击败侯景军队,侯景被部将羊鹍所杀,侯景的谋臣王伟等亦被处死,“侯景之乱”至此方被平定。

从侯景背叛东魏到身死,虽然仅仅五年,但南北朝的形势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南梁历经这次内乱,彻底分崩离析,此后萧纪割据蜀地称帝,荆襄的萧詧依附西魏,湘州的王琳依附北齐,萧勃固守岭南,且相互攻伐不断,虽然最终陈霸先取代南梁一统江南,但经此内乱南朝彻底衰弱,就此一蹶不振。

北朝方面则趁南方战乱获利甚大,其中西魏(北周)不仅夺取了荆州一带,之后更是连夺巴蜀、江陵等地,领土扩充一倍以上;东魏(北齐)则趁着南朝内乱,夺取了南梁的江淮地区。此后,北周、北齐的争夺开始成为统一天下的关键,南朝则彻底退出了争夺。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