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鳌江涌潮,中国三大涌潮江之一 ]
涌潮是由于外海的潮水进入窄而浅的河口后,波涛激荡堆积而成,发生于喇叭形河口或海湾的一种潮差增大的特殊潮汐现象。早在公元1世纪,东汉的王充就已指出:“涛之兴也,随月盛衰。”涌潮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世界上有涌潮的河流很多,其中南美洲的亚马孙潮、南亚的恒河潮、中国钱塘江潮,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在中国也有著名的三大强涌潮河流,即钱塘江、闽江和鳌江。钱塘江和闽江是中国著名的大江大河,声名显赫。鳌江则相对知名度较低,它只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最小的一条大河,却也能以其潮水与著名的钱塘江、闽江的潮涌并排齐驱。
著名的鳌江潮
▲ 鳌江潮
鳌江,是中国著名三大涌潮江之一。这条浙闽边界上的河流,自古人文积淀深厚。她也从大山走来,同样向东海奔去,千百年来演绎了不少动人的故事。鳌江,早在西晋太康年间平阳建县时称始阳江,旋改名横阳江,又称平阳江、钱仓江,俗名青龙江。据民国《平阳县志》载,因海水涨潮时,鳌江江口的波涛状如巨鳌负山。在鳌屿地方,旧有鳌山堂,含有巨鳌镇浪压邪之意,因此就把这条江改名为鳌江,沿用至今。
鳌江以汹涌大潮而得名。鳌江潮,是指发生在中国浙江省鳌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历史上,对于涌潮江早有记载,《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像著名的钱塘潮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八月十八逐渐成为观潮节。
鳌江潮由于地处偏僻,命名较晚,一直也不为人所知,文献记载较少。南宋时期平阳籍诗人、学者俞德邻曾有首《观潮》诗,因其长期居住在外,也不知道写的是不是鳌江的大潮:
强弩驱潮水为东,昔年此地识英雄。
素车白马空明上,青盖红旗灭没中。
十万军声西塞月,三千鲲浪北溟风。
乘槎有约终须去,见说银潢与海通。
然而真正写出了鳌江大潮气势磅礴的是清乾隆时期平阳籍诗人张綦毋的《船屯渔唱》:
流来三十六高源,汇作狂涛入海翻。
无数青山遮不住,休教汲水怨龙孙。
诗中形象地描绘了鳌江贯穿平阳县境入海后的流经过程与鳌江潮涌的气势。
晚清诗人董沄在《中秋鳌江观潮》中形容鳌江潮的气势可与钱江潮抗衡:
大地之机张与翕,海水茫茫恣扬激。夕名为汐朝为潮,至信从来无一失。
自入中秋夜,声势倍速亟。驾山山欲摇,拍岸岸为啮。宛若天上轰狂雷,
来向海门恣抨击。又如赴敌之精兵,千骑万骑衔枚走甚疾。是时月出天无云,
云中皎皎如悬璧。大星离离小星藏,沧海万里同一色。
两位平阳籍诗人都道出了鳌江潮涌的状如巨鳌负山,声如万壑奔雷。
鳌江下游感潮河段沿程潮表
鳌江口潮汐特征值
鳌江潮候
涌潮是外海的潮水进入窄而浅的河口后,潮流的流速大于潮波的传速,潮波发生强烈变形,形成水跃,从而出现涌潮。鳌江河口为不对称的喇叭口,外口入海处宽度为10公里,约在5公里长度内缩至1公里,同时又有拦门沙坎,因而形成涌潮,为全国三大涌潮江之一。鳌江河口潮汐强大,属于强潮汐区和浅海不正规半日潮。据历史上鳌江水文站实测资料统计(吴淞基准面)最高潮位6.34米,最低潮位-0.44米,平均高潮4.30米,平均低潮0.16米。鳌江涌潮始自“五板桥”附近,终止于“詹家埠”。大潮时,潮头高可达1米,以鳌江镇城区至钱仓一带最高,詹家埠一带潮头高可达20~50厘米。鳌江大潮,以每年的中秋节为最大,若遇上台风,其涌潮犹如万马奔腾,也可与钱江大潮势均力敌!
鳌江潮的成因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潮涌成因主要有三:
1.月球的引力(天时):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潮引力[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绕地—月(日)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因此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2.喇叭口的河口(地利):跟鳌江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鳌江河口在杨屿山与琵琶山之间,为不对称的喇叭口,外口入海处狮子口河谷宽1250米(河床宽500米),约在5公里长度内缩窄到1公里,同时又有拦门沙坝,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鳌江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鳌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
3.丰富的水量及天气助力(气候、台风):鳌江原本南北两港,上游没有建设水库时,流量较大。而鳌江流域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特别是在台风季节,台风若碰上中秋时节天文大潮,鳌江潮更加声势浩大,巨浪犹如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拍打堤岸激起数米高的浪花,并发出雷鸣般的响声。
江潮逐年减少
鳌江总长92.47公里,近年因为江口海涂围垦,向外伸长了10余公里,故也可称之为“百里鳌江”。鳌江的流域面积为1542平方公里,整个流域人口近200万。所以说,鳌江也是平阳、苍南、龙港两县一市人民的母亲河,她滋润了这片土地,同时也养育了这方百姓。
鳌江潮是鳌江这条母亲河对鳌江流域人民的馈赠。如今,随着上游大中水库的建设,鳌江水量在逐年减少。下游鳌江河口因海塘围垦,喇叭口形状已经被破坏缩小,鳌江潮形成的3个重要因素中的2个已经不在,潮涌自然也就消失。老一辈人相传的鳌江大潮气势与诗人描写的那种远古壮烈的豪迈已经基本看不到,这是我们的遗憾!
当然,鳌江大潮并非完全消失,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天文大潮,若再碰上台风的推波助澜,鳌江出海口就会出现波澜壮阔的潮涌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