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八旬万寿盛典前|温州平陽人郑士洪103岁获朝廷恩赏→→

热爱光明人家 2024-11-24 04:28:21

清乾隆八旬万寿盛典前 平陽人郑士洪103岁获朝廷恩赏!

--建“升平人瑞”坊,鞋一疋,银十两

文:光明人家 2024-11-21

在234年前,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就是清朝的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农历庚戌年)八月十三日,是当时乾隆帝的八十岁万寿节。乾隆皇帝的生日就是大事,更何况那年是乾隆的80岁生日。

清朝的乾隆皇帝(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60年,其实实际上掌控朝政达63年4个月,五世同堂,活了89岁,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与他的爷爷康熙皇帝一起合称为“康乾之治”。

“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所谓“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该时期共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在疆域和人口上,陆地国土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2/5,是明朝最多人口数的3倍,为清初最少人口时的6倍。

明清两朝,皇帝的诞辰日称为“万寿节”,取万寿无疆之义。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八月十三日,是乾隆八十岁万寿节。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活到八十岁高龄的,只有梁武帝、宋高宗和元世祖三位,所以自诩“十全老人”的乾隆,非常重视这个八十岁万寿节,决定举办一场隆重的庆典。

在清朝276年的历史中,紫禁城中有记载的万寿庆典只有7次:康熙的60大寿、乾隆母亲崇庆皇太后的60和70生日、乾隆的80万寿生日、嘉庆的六旬,以及后来慈禧太后的五旬和六旬的大庆。

因此,乾隆帝对内,不仅宣布蠲免天下各直省应征钱粮,对天下五世同堂的家庭给予恩赏,给内外满汉文武各官加一级,格外赏赐屡次参加进士考试却未能考上的老年读书人,还要对满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加以旌表。

对这次庆典记载最为详细的文献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大学士阿桂等74人奉请编纂、历时三年多编成的《八旬万寿盛典》。

而早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八月十二日,乾隆帝应诸王贝勒大学士九卿及直省将军督抚提镇等内外大臣之请,念及其七旬庆节“以徒增靡费未俞所请”,而今“寿届八旬,臣工身际昌期,久承渥泽”,下令准于五十五年(1790年)举办八旬万寿盛典,“一切仪文俱恭照朕从前率天下臣民恭祝圣母皇太后六旬、七旬、八旬万寿庆典之例备办,毋得稍有加赠,致滋靡费。”

笔者查索史料,在《八旬万寿盛典》里面居然有位百岁零三岁的平阳人在此前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旌表寿民中,获朝廷恩赏,建“升平人瑞”坊,鞋一疋,银十两。此可补地方史料之阙。具体内容如下。

据钦定《四库全书》之《八旬万寿盛典》卷三十八-盛事十四--寿民寿妇(四/),乾隆五十二年,旌表寿民魏怀朴寿妇范氏等二十人载。

礼部谨又题为题请旌表事:

据浙江巡抚觉罗琅玕奏:平阳县民郑士洪,现年一百三岁,品行端方,精神矍铄,孙曾四代,孝友一家,曾邀粟布之恩宜,宜沛旌扬之典奉。

上谕:郑士洪寿逾百龄,精神强健,实为“升平人瑞”,所有应行旌表,及赏给银两、鞋疋之处。著该部照例具题。钦此。

臣等核与定例相符,应由内务府支,领鞋一疋,银十两。转给祗领。仍令官给建坊。银三十两,并“升平人瑞”字样,奉旨依议,郑士洪著加恩,赏给上用鞋一疋,银十两。

此段记载在民国《平阳县志》卷五十八-杂事志一耆寿中有简单的记载:“郑士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以寿旌。”但在时间上有误,应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由于此前乾隆《平阳县志》修撰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刊本1760年),距民国《平阳县志》(1925年)已达165年之久,其中史料轶失差错难免。

“升平人瑞”牌坊,在各地有多处。“升平”寓政通人和、盛世太平之意,“人瑞”是指人健康、长寿过百岁,升平人瑞牌坊又被用作尊老优老的标志,即古代的百岁人瑞坊。中国自古以来奉行敬老尊贤的“优老”政策。康熙曾颁谕旨:“百岁老民给予升平人瑞匾额,并给银建坊。”其后雍正补充宣布:“向例老人年逾百龄者,奏给坊银三十两,并升平人瑞匾额……著为定例。

至于郑士洪(1685-1787?)其人,具体是平阳那都那里人?民国志里并没有记载,“升平人瑞”牌坊也不知所在。按《八旬万寿盛典》所载,郑士洪其人品行端方,精神矍铄,孙曾四代,孝友一家,生活俭朴。据浙江巡抚觉罗琅玕上奏,朝廷给予恩赏,着银三十两建“升平人瑞”牌坊一座,赏给皇上用过鞋一匹,银十两。这也算是所谓乾隆皇帝“皇恩浩荡”给予小民老百姓的一种体现吧....

0 阅读:16

热爱光明人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