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办事,我放心!”毛主席在世时,曾多次评价华国锋“是个讲真话的老实人!”
从上到下,大家也都一致认为“华国锋是个好人,从不做坏事!”
正因如此,毛主席才会指定华国锋“接班”。
可是,毛主席逝世不到半个月,华国锋就违背了他的遗愿,作出一项影响至今的重大决定。
保留毛主席遗体,是人民的心愿!1976年9月8日,人民大会堂中人头攒动,华国锋正在这里举行欢迎西萨摩亚国家元首马列托亚的答谢宴会。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点名要找“华(副)主席”。
听完电话那头的消息,华国锋整个人都恍惚了,他匆忙向外宾告别,直奔怀仁堂。
可惜,华国锋还是来晚了一步——毛主席已经停止了呼吸。
华国锋强忍着悲痛,找来叶剑英等元老,在202室召开紧急会议。
他们来不及悲伤,必须解决眼下的当务之急——主席的后事;毛主席的遗体如何处理;是否邀请外国代表团来京吊唁。
毛主席的卫士陈长江回忆,那一夜,“二○二”平房灯火通明。
陈长江不知道领导们具体说了些什么,但他知道首长们作出的最终决定:先保护毛主席遗体,供各界人士吊唁、瞻仰。
同时,成立毛主席遗体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皇城根南街九号,为对外联系称叫“国务院第九办公室”,简称“九办”。
9月9日凌晨4点,一辆黑色的轿车开进了中南海北门。
汪东兴哽咽着对车上的人说道:“你是医学科学院的徐静博士吧?”
徐静点了点头,汪东兴的眼泪已经流出了眼角。
他顿了顿,宣布了一个天大的噩耗:“伟大领袖毛主席已于今天凌晨逝世。”
徐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身体不由得往后倾了一下。
恢复片刻后,他的眼中也泪光闪烁:“需要我们做什么?”
汪东兴说道:“为了让全国各族人民瞻仰主席遗容,请你们对毛主席进行遗体保护,时间15天左右。”
听完汪东兴的话,徐静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请组织上给点时间,他必须先去观察遗体的情况,再和专家组成员们制定方案,而后准备必要的器械、药品。
9月9日上午10点,徐静和张炳常、陈克铨两位专家,拟定好具体计划后再次来到中南海。
这一次,徐静见到了华国锋。
华国锋首次对外提出“遗体保留”计划,他表示,毛主席是人民的救星、伟大的领袖,只保存15天太短,应该对遗体进行永久保留。
当被问到有多大把握时,徐静谨慎的说:“保留毛主席遗体,不但要确保不腐烂,还要栩栩如生,要让人民群众瞻仰,这我们没有做过,也未敢想过。我们只能努力去探索。”
华国锋语重心长地说:“长期保护好毛主席遗体,世世代代让人民群众瞻仰,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你们完成好这项任务,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徐静、张炳常、陈克铨三人,先对毛主席遗体做了简单处理,确保能做到短期防腐。
1976年9月11日,毛主席遗体移进人民大会堂,在这里举行群众吊唁、瞻仰活动。
就在当天夜里,华国锋做了个违背毛主席遗愿的决定。
毛主席的心愿:不留遗体,不建坟墓1976年9月11日,23点,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华国锋、全体政治局常委和几名委员,副总理谷牧、卫生部长刘湘屏等党政军领导,齐聚于此。
华国锋郑重宣布:“中央已经决定永远保存毛主席的遗体,所以方案不仅要满足当前需要,还要从长远考虑。”
中央为什么没在9月9日凌晨的“二○二”会议上确定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毛主席“不同意”。
毛主席生前曾明确表示要进行“火化”,1956年4月,毛主席提出“国家机关的领导工作人员中,根据自己的意愿,死后实行火葬”。
工作人员按照毛主席的提议,写了份文稿,毛主席看后很满意,并写下了“毛泽东,1956 年4月27日”的签名。
这份倡议书又交给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凡是赞成火葬办法的,就在文稿后面签名。
凡是签了名的,就是表示自己死后一定要实行火葬,后死者必须保证先死者实现其火葬的意愿。
之后,周总理、彭老总、叶帅、刘帅等151人,相继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所以,毛主席的遗愿是,死后不留遗体,不建坟墓,骨灰进入公墓之中埋葬。
如果保留遗体,就等于违反了毛主席的遗愿。
正因如此,华国锋等中央领导才没有在第一时间作“长期保存”的决定。
“二○二”会议后,华国锋和叶剑英商议: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进行研究决定,或火化、或保存,都是可以的。
毛主席遗体移入人民大会堂当天,就有成千上万人吊唁。
川流不息的瞻仰人群,导致室内温度居高不下。
在往后的一周之内,共有超过30万人来为毛主席送行。
由此可见,永久保留毛主席遗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不过,温度迟迟下不来,不利于遗体保护。
曾参与遗体保护的科学院物理所专家于书吉回忆:“华国锋对保护保存遗体非常上心,讲话的神态语态,都表现出心急如焚的状态,我对此印象很深。”
在各方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遗体保存的非常完好。
1976年9月17日,吊唁仪式正式结束。
陈长江所在的“一中队”,接到了特殊的绝密任务。
9月17日下午,汪东兴、张耀祠再三叮嘱陈长江:“这项任务必须保密,不论什么情况都不能对任何人讲!”
任务究竟是什么?陈长江一开始也不知道。
他只是按照要求,小心翼翼的将毛主席遗体,从水晶棺抬到了氮气帐篷,又跟着前面的军车走到了毛家湾西侧,驶入一间大院子里,院门外是荷枪实弹的解放军,里面空旷的院落,就只有几间平房。
华国锋的低语:我们执行了您的遗愿,解决了‘大’问题!陈长江和战友们抬着毛主席的遗体,进入了一条灯火通明的隧道,并在门牌号为“769”的房间门口停了下来。
“769”原本是一间地下手术室,设施完善,条件齐全。
此时,又按照遗体保护的要求对每个房间进行了改造,使其成为一个密封、隔氧、低温的环境。
在保护室的中央是一个巨大的、盛放遗体的钛金属容器。
容器里盛满了药液,遗体就浸泡在药液中。
汪东兴、张耀祠这才告知了陈长江事情原委:毛主席纪念堂还有1年多的时间才能建成,毛主席的遗体就暂放在“769”室,并进行防腐处理。
徐静、张炳常、陈克铨、吴阶平、林均才、于书吉等医学专家、物理专家、化学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执行“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这项伟大而神圣的任务。
至于陈长江和他的战友们,主要任务就是守好“769”的大门,保护好毛主席遗体。
陈长江回忆道:“我们根据卫生部专家们的指令对停灵房间的温度、湿度进行监测和控制。不管是在脏的、累的,还是在呛人的的环境里,我们都心甘情愿,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件工作。就像毛主席在世的时候那样。”
尽管保留遗体从某种程度上违反了毛主席的遗愿,但是,华国锋、叶剑英等革命家,实现了毛主席的另一大遗愿。
陈长江回忆,1976年10月4日上午,华国锋在汪东兴的陪同下,接见了毛主席生前的警卫、医护、秘书、司机等工作人员,对大家为毛主席服务表示感谢。
两天以后,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张耀祠等几人又来到了“769”室。
陈长江对当时的一幕记忆犹新:“没有人说话,也没有安排站位,只见首长们站在毛泽东遗体跟前,鞠躬、默哀。华国锋趴在主席耳边,喃喃低语:主席,我们执行了您的遗愿,一举解决了‘重大’问题……请主席您安息吧!”
与此同时,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八个省市的建筑师、美术师、工人技师,齐聚首都,拟定出水上日出、山顶红日等诸多方案。
既然毛主席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纪念堂就应该体现出无产阶级的生死观。
毛主席的伟大身躯,江河湖海容不下,三山五岳载不起,只有安卧在人民群众中才最合适。
经中央同意,毛主席纪念堂最终选定在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上。
如何体现毛主席安卧在人民群众之中?
收缩纪念堂的东西方向,扩大两侧的广场面积,一旦举行群众大会,在纪念堂东西和南北方向都有群众环绕。
1977年8月20日,是毛主席遗体迁往纪念堂的大日子。
陈长江和战友们,光荣的执行了护送、转移遗体任务。
纪念堂开放至今,已经过去了47年,累积接待人次早已超过2亿。
毛主席纪念堂,既是伟大领袖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见证,也是党和人民鱼水之情的伟大的象征。
参考文献:
吴志菲.警卫队长陈长江解密毛泽东的身后事[J].党史纵览,2014,(04):29-33.
李海文.毛泽东称华国锋为“老实人”[J].湘潮(上半月),2011,(03):20-23.
毛泽东遗体保护移交细节解密[J].农家之友,2014,(08):36-37.
于书吉,程宏.关于毛泽东遗体保存的回忆[J].炎黄春秋,2013,(08):45-48.
王恩收.毛泽东遗体保存始末[J].党史纵横,2009,(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