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张治中忍不住问毛主席:老帅们都被打倒了,您该怎么办呢?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4-07-21 12:01:05

国民党高级将领,谁没跟我军打过仗?

“西安事变我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了,今天再不能对不起你这位姓张的朋友了!”

1949年,和谈破裂,周总理急切地请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留在北平:“你这个人还是封建,你为什么只对某些人存幻想,而不为中国革命、中国人民着想呢?不能忘记汉卿先生的教训啊!”

在周总理的恳劝下,张治中这位超重量级国民党大佬,最终选择弃暗投明,历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副主席。

张治中为人刚直,早年在蒋介石麾下就曾四上“万言书”。

而作为新中国的一份子,他也曾多次向毛主席直言进谏。

1967年,张治中曾忍不住问毛主席:“老帅们都被打倒了,您该怎么办呢?”

黄埔嫡系,“八大金刚”之一,张治中为何主动归附?

1941年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张治中言辞恳切的劝道:“为保持抗战之有利形势,应派定人员与共党会谈,以让步求得解决。”

1945年抗战结束,蒋介石准备发动内战,张治中再次上书劝阻:“我国经八年之长期抗战民穷财尽,无日不在水深火热之中。倘战争再度爆发,必益增人民之痛苦,违反人民之愿望。”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全面反攻,张治中上奏蒋介石:执行亲苏政策、和共政策、农民政策、改革土地制度。

1949年蒋介石委派张治中远赴北平,进行和谈。

毛主席、周总理早已料到,蒋介石和谈是假,拖延时间是真,张治中等人不过是蒋的棋子。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给出了最大诚意。

但蒋介石一意孤行,不论如何都不同意张治中在“和平条约”上签字。

张治中再上“万言书”,痛陈利害,而蒋介石依旧置若罔闻。

这是张治中最后一次,劝阻蒋介石。

周总理与张治中是黄埔军校时的老朋友,他明白,张治中“无论是回南京、上海还是广州”蒋介石都会派人将其逮捕或暗杀。

一是因为张治中素来反对蒋介石挑起战争;二是因为张治中在北平谈判时,给蒋介石写信,劝他让步。

以蒋介石小肚鸡肠的性格,不可能容得下张治中。

张治中最好的下场是张学良,最坏的下场就是杨虎城。

周总理三番五次劝阻,但张治中坚决要回去复命。

后来,周总理索性不再挽留,并答应张治中,跑道修好了就送他回去。

4月25日,周总理起了个大早,约着张治中去接位老朋友。

张治中满脸疑惑:“什么朋友,我认识吗?”

周总理笑着说:“你当然认识,而且是你最熟悉的人!”

张治中万万没想到,从舷梯上下来的,竟是他的夫人洪希厚和孩子一纯、素素,以及弟弟张文心的夫人郑淑华和三个孩子。

张治中惊喜地说:“先生,你真会留客呀!”

6月26日,张治中发表《我对时局的声明》,与蒋介石正式脱离关系。

张治中不愧为和平将军,刚刚归附,便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结束后,还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张治中帮助大量共产党人,挣脱新疆军阀盛世才的魔爪。

前国军将领的意见,毛主席会听吗?

1949年6月,在拟定国号时,中央提出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议。

张治中提出了他的反对意见:“主席,我认为‘共和’一词,本身就包含了‘民主’,无需重复。不如就干脆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吧。”

毛主席听后点点头,又让大家讨论了一番,最终同意了张治中的提议,这便是新中国国号的由来。

不久后,政协筹备会开始挑选国旗,毛主席和各界人士,从两千多幅图案中选出了最后三幅。

正式开会前,张治中主动找到毛主席,他开门见山:“现在大家都在议论国旗图案,您的意见呢?”

毛主席问道:“我同意一颗星一条黄河的那种,你觉得如何?”

“我反对。”张治中解释道:“中间一条杠,把红旗劈为两半,不成了分裂国家了吗?”

到了正式会议上,毛主席手持两幅图案,一幅是五星加一条横杠;另一幅是多了个镰刀斧头的五星红旗。

第一幅的意思是:红旗象征革命,五星代表共产党的领导,横杠代表黄河。

“第一,杠子向来不代表河流,中间一横杠容易被认为分裂国家,分裂革命;第二,杠子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是金箍棒,国旗当中摆根金箍棒干嘛?不如用这一幅五星红旗。”

张治中说完,众人连连点头,毛主席也认为很有道理。

于是,五星红旗就成了我们的国旗。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张治中听说,毛主席不准备在会议上讲话,于是通过周总理建议毛主席讲话。

得知毛主席依旧不愿讲话后,张治中直接去了毛主席住处。

张治中说道:“这次人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您是国家主席,开幕时是主持人,怎能不讲话?”

不过,毛主席并没有直接同意。

到了人大开幕式当天,毛主席却讲话了。

会议间隙,毛主席对张治中说:“你胜利了,本来不准备讲话,只因开幕式我是主持人,不能不说几句话,谁知一拿起笔来越写越多,就成了一篇讲话了。”

而张治中在全国人大上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比如每个人大常委会委员,每年都要外出视察,对地方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自此,这个建议变成了流传至今的规定。

起草《宪法》时,上面有些条款标注了“台湾地区除外”。

张治中看后,立马找到毛主席:“台湾问题是暂时的,而宪法是永久的,大可不必在宪法上面这样写出。”

所以,《宪法》中便没有了“台湾地区除外”的字样。

毛主席的从善如流,与蒋介石的刚愎自用,形成了鲜明对比。

60年代末,张治中曾向毛主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帅们要是都没了,主席身边怎么办?”

还有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张治中被人用轮椅推着见到了毛主席:“主席啊,您老人家走得太快了,我跟不上…我党内的好多老朋友,那些元帅都被打倒了,您老人家怎么办呐?”

张治中话音刚落,毛主席便从沙发上坐了起来:“文白兄啊,你放心吧,我们可以甄别嘛!”

“他是真正热爱和平的人” 毛主席眼里的张治中

张治中弃暗投明前,就与周总理是莫逆之交。

其实,张治中和毛主席也有着很深的渊源。

1945年8月27日,张治中受蒋介石之托,赴延安请毛主席参加重庆谈判。

周总理直截了当的说:“我最担心的是主席的安全问题!”

张治中爽快的说:“毛先生住别的地方你不放心,我可以把桂园腾出来,让毛先生住。”

“住在你的官邸当然好!”周总理替张治中考虑道:“只是苦了你一家人,让嫂夫人和孩子们住哪儿?”

张治中笑着说:“那好办,重庆那么大,在哪找不到一处房子?”

接着,周总理又提出了毛主席的安全问题:“平时我的桂园就住着政治部警卫营一个手枪排,这些人都是我的家乡子弟兵,一个排不够用,可以再调人来。”

因此,毛主席赴渝,一直都是住在张治中家,并且由张治中的亲信守护。

谈判基本结束后,毛主席先行回延安。

周总理再次找到张治中:“让毛主席一个人走,我们可不放心啊!”

“你放心,我既然接毛先生来,当然要负责安全地将毛先生送回去!”张治中找来了蒋介石的专机“美龄号”,亲自护送毛主席回延安。

1946年,张治中第三次赴延,这回是陪着马歇尔元帅来的。

张治中对毛主席说:“将来你们写历史的时候,不要忘掉写上一句,张治中三到延安呐!”

毛主席风趣的答道:“你将来也许还要到延安,为什么只三到延安呢?”

张治中望着天空,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平实现了,国家改组了,你们就搬到南京去。延安这地方不会有来的机会了。”

只可惜,张治中对蒋介石还是不够了解,没有看穿他“假和平,真内战”的图谋。

结果,《双十协定》刚达成不久,蒋介石就悍然撕毁,肆无忌惮的挑起战争。

“目前的形势,士气不振、人心不附,军队不能打仗,政治毫无效能,江河日下,面目全非。”张治中言辞恳切的请蒋介石放下“屠刀”,可蒋介石心意已决,怎会听张治中的劝阻。

“文白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对于张治中的贡献,毛主席是非常清楚的,他曾多次说过:“文白先生,倡导和平统一,有利于革命,有利于人民。为和平奔走,是有诚意的!”

参考文献:

子女忆张治中:选国旗时不同意毛主席“填横杠”(3) 中国新闻网

张治中:敢言直谏 中国人大网

邓亚斌.“和平将军”张治中三到延安[J].党史纵览,2018,(09):37-38.

王中天.“和平将军”张治中留在北平以后[J].党史博采(纪实),2012,(04):56-58.

2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