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认为 AI 写不了小说的人,有着自己充分的论据。小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深度表达。每一部经典之作,像《红楼梦》,曹雪芹将家族兴衰、人情冷暖、社会百态融入故事,字里行间满是对人性的洞察、对命运的喟叹,饱含着作者一生的阅历与感悟。
这种情感的细腻抒发,源于人类真实的生活体验,而 AI 作为程序算法的集合,没有真正的生活,缺乏七情六欲,难以体会爱而不得的痛苦、功成名就的喜悦,又怎能将这些复杂情感融入文字,创作出触动人心的小说呢?
而且,小说创作是极具创造性和独特性的思维活动。作家创作时,灵感可能源于清晨的鸟鸣、街头的一次邂逅,这种灵感的火花是随机且难以捉摸的,是人类独特思维的体现。
以马尔克斯创作《百年孤独》为例,他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老人带着孩子去见识冰块的画面,以此为起点构建起魔幻又现实的马孔多小镇。AI 基于数据和模型运行,它能分析过往小说的结构、情节模式,却难以像人类一样突破常规,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开启全新的创作维度。
然而,我们也不能对 AI 在小说创作方面的潜力视而不见。AI 拥有强大的学习与数据处理能力。它能在极短时间内阅读海量文学作品,分析各种流派的写作风格、情节架构。
比如,通过对大量推理小说的学习,AI 可以快速掌握设置悬念、铺陈线索、反转剧情的技巧,从而生成逻辑严密的推理故事框架。从这个角度看,AI 可以成为作家创作的得力助手,为创作者提供创意启发和故事梗概。
再者,AI 与人类合作创作小说已初现端倪。一些作者利用 AI 生成故事大纲,再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悟进行细节填充与情感升华。
这种人机协作模式,既能发挥 AI 的效率优势,又能保留人类创作的温度与深度。例如,有创作者借助 AI 生成科幻背景下的星际战争框架,然后融入对人性、和平的思考,赋予故事灵魂,创作出别具一格的科幻小说。
AI 目前或许无法独立创作出具有深刻情感与独特灵魂的小说,但它在小说创作领域绝不是毫无作为。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机协作模式的不断完善,说不定真能诞生一部由 AI 深度参与创作,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优秀小说 ,打破“AI 根本写不了小说”这一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