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当下,写小说成为许多人追逐梦想、展现才华的途径。随着新手创作者不断涌入,小说“前辈”“老手”的直播指导也应运而生,有的更是开启了所谓“一对一收费”“高级课程”等天梯渠道,看似为萌新点亮创作之路,实则暗藏误导的隐患,需审慎对待,切不可盲目迷信。
这些在直播间侃侃而谈的小说“大师”,无论是什么路数,实际上都是营造一种掌握创作密码的权威感。他们剖析热门小说的架构,拆解人物塑造的技巧,分享所谓快速变现的秘籍,吸引着怀揣文学梦想的萌新们趋之若鹜。
然而,当我们冷静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逻辑漏洞。若真有稳赚10万的创作路径,从人性趋利的角度出发,鲜有人会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毕竟,文学创作领域竞争激烈,每一个成功的机会都弥足珍贵,谁又会轻易将致富法宝拱手送人?
盲目听从“大师”之言,极有可能让萌新们的创作之路“瘸腿”。创作是极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每个创作者都有独特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与思维方式。“大师”们提供的往往是普适性套路,诸如固定的情节模板、脸谱化的人物设定。
若萌新们不假思索地套用,写出的作品将千篇一律,失去灵魂与生命力。以网文常见的“霸道总裁爱上我”题材为例,若一味遵循“大师”总结的套路,主角形象和剧情发展都按部就班,便难以在海量同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而真正优秀的作品,如《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扎根生活,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奋斗与挣扎,靠的是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绝非套路所能成就。
再者,过度依赖“大师”指导,会削弱创作者的自主探索能力。创作之路本就是不断试错、积累经验的过程。从灵感闪现到构思大纲,从填充内容到反复修改,每一步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也伴随着对自身风格的摸索。若总是依赖他人的现成经验,就如同被牵着鼻子走路,无法真正挖掘自身潜力。新手创作者应勇敢地迈出独立创作的步伐,在实践中领悟写作技巧,在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这并非否定向他人学习创作经验的价值,而是强调要保持理性与批判性思维。
可以从“大师”的分享中汲取有益的知识,如基础的写作规范、有效的素材积累方法,但不能将其奉为圭臬。我们更应深入生活,观察世间百态,积累真实的情感与素材;广泛阅读经典作品,汲取文学养分,提升审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