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的救命恩人李怀光,被逼的造反了

农村猎人 2023-10-11 18:39:57

有人问:再造李唐、在泾原兵变中救了唐德宗一命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为什么最后造反了呢?那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

李怀光是渤海人,胡人出身。他本性茹。他的父亲曾任朔方将领,又有战功,遂被朝廷赐姓为李,因而李怀光也跟随父亲为李姓。李怀光幼时就参军,并担任军中要职。安史之乱的时候,他又受到郭子仪的节制,并深受郭子仪的信任。

李怀光不避权贵,在军中使执法如山,因而他和白孝德成为了郭子仪的左膀右臂。在平定安禄山、安庆绪的叛乱之中,李怀光常常冲锋在前。他的职位也是一再晋升。因为李怀光卓越的领导能力,所以自郭子仪退役之后,朝廷也将朔方军交给李怀光指挥。

唐德宗建中初年,李怀光受命镇守长武。在此期间,吐蕃不断侵入长武,但最终一次次地败在了李怀光的手里。四王之乱爆发,李怀光又征战河北,屡立战功。

783年,泾原兵变爆发。朱泚占据长安称帝。唐德宗逃至奉天避难。李怀光率兵打败朱泚救了这个唐德宗一命。然后李怀光坚决要求诛杀奸相卢杞。但卢杞是唐德宗的亲信,怎么可能杀呢?于是李怀光就与皇帝逐渐产生了矛盾,而且这个矛盾是越来越深。李怀光冲冠一怒,开始造反。他率军占据河中。

公元784年,朱泚败亡,长安光复。唐德宗接下来要对付的人,就是李怀光了。早在长安光复之前,德宗就已经下了一道诏书数算李怀光的种种罪恶,同时极力褒扬朔方将士。在诏书之中,唐德宗宣称念在李怀光过去对社稷有功的份儿上,可以赦免他的死罪,但是他担任的太尉、中书令、河中朔方及诸道节度使和观察使等职,却要全部罢免。

这个诏书虽然很早就发布了,但是总要派一个人去宣诏才行,否则李怀光他也看不到。回到长安的当天,唐德宗就迫不及待地向河中派出了一个宣诏使臣——孔巢父。当初他去魏博宣诏就是非常尽心尽责的。只可惜田绪执意兴兵作乱,最终孔巢父被搞得非常难堪。因此孔巢父一直感到很遗憾。此次河中之行,他发誓一定要做得漂亮一点,把上次丢掉的脸面挣回来。可是孔巢父万万没料到,他这次非但没把脸面挣回来,反而他把小命弄丢了。

一到河中,孔巢父就摆出了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把李怀光的嚣张气焰一下子就给震了下去。在孔巢父的这种浩然正气面前,李怀光自惭形秽,赶紧脱掉身上的官服请罪。见此情景,李怀光的左右将士都忍不住长吁短叹。虽然他们并不支持李怀光造反,但他们也不忍心看着自己的老领导受此羞辱。

通常情况之下,李怀光如此请罪,不过是做做姿态。除非皇帝要将此人砍头或者是流放,否则负责宣诏的特使是要请对方把官服重新穿上的。换句话说,那戴罪官员做这个姿态目的是表明自己的悔过之意,而朝廷特使同样那也要做姿态,目的是表明朝廷的宽宏大量。不管这个李怀光最终命运如何,反正这套官场太极都是要打一打的。可是孔巢父偏偏理都不理人。这就有点过分了。甚至孔巢父当即召集众将,命他们立刻推举一个人出来取代李怀光。

孔巢父话音刚落,李怀光的左右立刻炸开了锅,旋即拔刀出鞘,冲上去把这个不识时务的中央特使砍成了一摊肉泥,连带着把跟他一起来的宦官也砍了。李怀光冷冷地看了一眼孔巢父,慢慢穿上官府,然后向左右将士下达了一个命令:操练士卒、严守城池。他要跟朝廷干到底了。

转眼之间就到了785年,随着朱泚残余势力彻底平定,李怀光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在众将的劝说之下,李怀光无奈地表示愿意归降朝廷。其实啊,李怀光并不想马上归降,而是在等一个最好的机会。因为他知道双方都在进行消耗。李怀光只有耗到朝廷主动提出招抚了,才能被真正赦免。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