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霸权争夺战:日俄战争

历趣知 2020-07-07 23:34:50

日俄战争是日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为争夺在朝鲜半岛和满洲地区的势力范围而发动的战争。主战场位于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岛一带海域。这场战争发生于1904年到1905年,最终以日本战胜俄国而告终。,它对参战的日俄两国,以及世界格局都有深远的影响。

那么,日俄战争为何会爆发?一、双方争夺远东地区霸权,矛盾冲突不断。

俄国在历史上一直在秉承远东扩张政策,并希望得到一个不冻港。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胁迫中国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日本取得台湾、澎湖及辽东半岛。此举严重威胁到俄国为取得远东不冻港的战略意图,于是联合德国和法国出面要求日本放弃辽东半岛,即三国干涉还辽。日本最终与清国签订《辽南条约》归还辽东半岛。1897年,俄国舰队开进辽东半岛的旅顺,并在此修筑铁路和军港,亦试图将自己的势力扩张到朝鲜半岛,这引起了日本方面相当大的不满。

1900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前来干涉,日俄两国都派兵参与八国联军。其中俄国以保护领事及在华资产为由,在八国联军之外,另以20万大军非法侵入中国东北地区。在义和团运动过后,仍有十万俄军驻守东北。俄国虽然向外保证在危机过后就会撤出,但实际上增强了在东北的部署。

二、俄国出兵远东,拒不撤军,危害日本利益。

1902年,日本与英国结盟,这是日本的一场外交胜利,一旦日俄爆发战争,日本也不会孤立。俄国侵吞满洲的企图,使日、英、德等国意识到自己在中国的利益会受损,均出面干涉要求俄国从东北撤军。俄国因慑于列强干涉,于1902年4月,俄国和中国清朝订立《交收东三省条约》。条约中确定俄军将分三个阶段撤兵满洲,以六个月为一阶段。然而,俄国只在第一期履行约定撤兵,于1903年4月第二阶段撤兵期限时违反约定,更于1903年4月18日告知清廷外务部另提《七项撤军新条件》,其中有“列强势力不得进入满洲”、“俄国参与北满行政管理”等变相侵吞满洲的条款,并重新出兵占领沈阳。其后,俄国沙皇设置“亚东大都督”,任命阿列克塞耶夫为远东总督统治满洲。在接到《七项撤军新条件》的第二天,清廷外务部官员将俄国《七项撤军新条件》的内容透露给日本驻华外交官。

日本与俄国进行交涉,要求俄军撤退,但遭俄方拒绝。1903年日俄谈判破裂。1904年2月6日,日本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宣布断绝日俄外交关系。1904年2月8日,日本海军不宣而战,攻击停泊在旅顺港的俄罗斯旅顺舰队。2月9日俄国对日宣战。2月10日,日本政府亦正式对俄罗斯政府宣战,日俄战争爆发。

日俄战争之前日本的讽刺漫画,图中的俄罗斯被描述为一只贪得无厌的大章鱼

日俄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日俄战争的战事可分为陆上和海上两个战场。需要注意的是,日俄战争的陆战战场爆发在当时清政府管辖的中国国土上,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无力制止列强之间的战事,只能宣布中立。

一、陆地战场:双方围绕旅顺和奉天(今天的沈阳)展开一系列激战,被称为旅顺会战和奉天会战。

旅顺港内的俄国太平洋第一舰队对日军的运输线形成重大威胁,因此日军千方百计地设法占领旅顺,而俄军也将旅顺修筑成了一座难以被攻克的要塞。日本陆军第三军在其司令官乃木希典的指挥下死伤无数,仍然不能占领旅顺要塞以及旁边的203高地。至于海军,之前虽然按原定计划在旅顺口实行港外奇袭和旅顺口闭塞作战,企图歼灭驻防旅顺港的俄国舰队,但效果不佳,旅顺舰队仍然保存相当的战力,对日军的海上运输继续造成威胁,所以要求陆军务必攻克旅顺。

1904年11到12月,日军在重炮掩护下接连对203高地发动数次总攻击,虽然自己伤亡非常惨重,但也让俄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203高地终因俄国兵力不足而落入日军之手,日军随即以此作为观测点,炮击旅顺港内的俄国军舰。1905年1月2日,旅顺要塞的俄军投降,旅顺要塞围攻战结束了。

日军在旅顺部署的巨炮

在旅顺要塞陷落之后,1905年2月20日,日军总司令部在烟台对各军司令官发下奉天(今沈阳)会战的作战命令。3月1日,日军左翼的第二军和第三军从侧面迂回到俄军背后准备包围奉天。此时俄军投入预备队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向乃木希典指挥的第三军发起猛攻,使第三军接近崩溃。虽然如此,第三军还是挡下俄军的攻势,成功切断哈尔滨与奉天间的铁道联系,给俄军造成决定性的打击。3月9日,俄军统帅亚历克塞·库罗帕特金下令全军往铁岭与哈尔滨撤退。日军于3月10日占领奉天。

此役过后,日俄双方均消耗极大,日本政府透过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向俄方提出和平交渉。但由于俄方仍然在期待波罗的海舰队到达后可以扭转战局,所以拒绝日本的提议。两军在此役后都已经消耗甚大,没有能力进行进一步的进攻或反击,一直到战争结束前,都还在四平附近对峙。

二、海上战场:俄国舰队最初占据优势,随即被日军几乎全灭

在海战方面,战争一开始,俄国在旅顺港的舰队就遭遇了日本海军的阻塞作战,日俄双方都有不少舰艇毁于水雷,但日军成功地将俄国太平洋舰队堵在旅顺港内。俄国太平洋舰队试图突围,但在黄海海战中被日本联合舰队击败,又退回旅顺港内。在此期间,一部分俄国巡洋舰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发起袭扰作战,极大地干扰了日军的海运,但也在日本联合舰队的追歼下丧失了战斗力。此时,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海军已经丧失殆尽,但是,波罗的海舰队正在赶赴远东的路上,俄罗斯军方对这支舰队寄予厚望。

俄军波罗的海舰队(后来改组为第二太平洋舰队)在经历7个月的航行后,终于在1905年5月到达日本近海,并于5月27日与日本联合舰队在对马海峡发生决战。仅两天内,日本联合舰队便以压倒的优势击败俄军舰队,俘虏对方司令并让对方几乎全军覆没,而日本联合舰队仅损失3只水雷艇,这是近代海战史上少有的胜利。在此战后,日本完全掌握制海权,而海军几乎全毁的俄罗斯政府也开始面对现实,准备与日本进行停战谈判。

对马海战中被击沉的俄国战列舰

三、走向谈判:俄国内部政局不稳,日本经济低迷,日俄走向和谈。

俄国在对日战争当中接连失败后,国内民众对沙皇管治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再加上经济发展停滞和蔓延在国民间的厌战气氛,群众的不满情绪终于在1905年1月9日的血腥星期日爆发。局势不稳使俄国的处境变得非常困难。

同时,日本虽然在这次战争中取胜,但在这长达19个月的战事期间,日本陷入财政危机,动员大量兵员导致国内劳动力短缺,经济低迷。所以在俄国议和之后,日方没有拒绝,并同意与俄方开始展开谈判。

通过美国协调交渉,日俄双方于1905年8月10日在美国的朴次茅斯附近开始停战谈判,并在9月5日达成和平协议,日俄战争结束。

日俄战争有怎样的影响?一、日本势力扩张,加速了沙皇政权灭亡。

日本通过这次战争确立了世界大国的地位,但与此同时也助长了军国主义分子的气焰,这为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了伏笔。俄国本来想通过这次战争转移国内矛盾,但这次战争的失败反而激化了国内的矛盾,这也加速了沙皇政权的灭亡。

二、打击了西方的殖民体系。

日俄战争另一个影响是文化上的。这是从成吉思汗以来,黄种人第一次击败了白种人,这对于当时流行的种族主义是沉重的打击,也对世界的殖民体系构成了挑战。

(素材源于: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ebbbc43d47fa20001793021;侵权必删。)

2 阅读:157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