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迭石战役是公元前1274年古埃及与赫梯王国争夺叙利亚地区统治权的战役,发生在今黎巴嫩和叙利亚边境。这是人类早期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战车战役之一,此战之后,埃及和赫梯还签署了历史上最早的休战协议。
公元前1274年,为了重申埃及对迦南地区的宗主权,挑战赫梯人在黎巴嫩和叙利亚的霸权,拉美西斯二世针对迦南地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远征,并收服了赫梯帝国的属国亚摩利。随后,踌躇满志的法老剑指卡迭石,将这里作为夺取叙利亚的关键。卡迭石要塞位于两条河流之间,是联结南北叙利亚的咽喉要道,也是赫梯军队的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埃及人的计划是攻克卡迭石,控制北进的咽喉,尔后再向北推进,恢复对叙利亚地区的统治。
赫梯战车
赫梯军事要塞
埃及人紧锣密鼓的行动,让赫梯方面紧张起来,这促使赫梯国王穆瓦塔利组织军队,应对埃及人的挑战,2500辆赫梯特色的重型战车与15000人的步兵部队踏上了前往卡迭石的征途,加强防御。年轻的赫梯国王穆瓦塔利二世亲自督战,并进驻了卡迭石城直接指挥。国王最为倚重的儿子哈图西利斯二世作为精锐战车兵指挥官,也前往叙利亚征战。在赫梯人的严格保密下,大批叙利亚本地的米坦尼王公也带着各自的附属国军队加入到赫梯人一边,使得赫梯军队的数量可能达到了3000战车和40000步兵。
埃及的谢尔顿卫队是由海上民族的降兵和俘虏组成的
而埃及一方同样实力不俗:2万埃及军队中,除了本族的步兵、弓箭手、战车兵,大量努比亚和利比亚地区的轻步兵加入法老的军队,一些疑似南欧的海上民族后裔组成了用剑盾肉搏的谢尔登卫队,作为法老的亲卫军。全军分为四个军团,分别以古埃及神的名字命名为阿蒙、塞特、拉和普塔,四个军团按照次序,以纵队前进,浩浩荡荡开向叙利亚北部的赫梯前沿重镇,毗邻奥伦特河的卡迭石。
当埃及军队从西奈半岛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后,迅速北上经过贝卡谷地,期望在赫梯人的军队完成动员之前拿下卡迭石城,。因而,拉美西斯本人所在的拉蒙军团和谢尔登卫队成为了先头部队。
这时,两名附近沙漠地区的牧民找到埃及营地。他们告诉拉美西斯二世,赫梯军队尚在阿勒颇附近,远水不解近渴,于是拉美西斯喜出望外,下令拉军团加速前进,并传令其他三支分开进军的军团迅速赶来与其汇合,期待迅速拿下卡迭石。
但法老的决策正中赫梯人的下怀:法老本人的先头部队在卡迭石附近扎营后又抓获了两名赫梯军队的探子,埃及人得知赫梯大军已经埋伏于卡迭石附近,只等法老围攻卡迭石时发动背后一击。当愤怒的法老要求其他军团以更快的速度向他靠拢时,穆瓦塔利二世已经派出了2500辆战车,从奥伦特河东岸迂回到了阿蒙军团营地的南面。紧跟在拉蒙军团后面的拉军团这时正在以行军队形朝着卡迭石前进,赫梯人的重型战车乘机从东面向其发起冲锋。由于毫无准备,拉军团迅速被赫梯人的战车部队冲垮,指挥官仓皇逃入了北面的拉蒙军团营地。
埃及战车攻击赫梯战车兵
顺利完成伏击的赫梯战车再次组队北上,冲入了法老所在的拉蒙军团的营地西门。由于大部分埃及士兵正忙于扎营,一些轻型战车分散于营地工事间,无法立即投入战斗,法老本人和随军同行的王子们,也只能在精锐的谢尔顿护卫的拼死肉搏之下勉强保住性命。在奥伦特河东岸,更多的赫梯步兵也正在沿着之前战车部队的路线渡河,准备一举击败法老的军团。
趁着赫梯战车进入营地劫掠、与步兵脱节的时机,拉美西斯带着一部分埃及战车冲出军营东门,然后机动地迂回到赫梯战车部队的后方发动反突袭。出敌不意的他们将忙于劫掠的赫梯军队赶出了军营。载着披甲车兵和沉重战利品的赫梯战车在烈日下的逃亡中精疲力竭,而埃及人的战车则更为轻便;他们的战车兵能熟练地使用复合弓释放致命的利箭,而赫梯战车长于近战而短于远射。最终,这支赫梯战车兵部队被拉美西斯亲率的战车兵部队追上全歼。
在目睹第一波攻击失败后,赫梯国王立即派出了以1000辆重型战车为核心、包括本国王公和同盟国贵族的大军渡河,直奔缺乏主帅的阿蒙军团营地。此时埃及的阿盟军团营地相对空虚,只有阿蒙军团的残兵和谢尔顿卫队在布置防御。
对此,重整旗鼓的阿蒙军团走出营地列阵:战车被放置在第一线,第二线由10个横排的重步兵组成密集阵向前推进,这些步兵的两翼有战车掩护,并且对着敌人的两翼进行压迫,第三线还是战车。弓箭手则穿插在第一线和第二线之间射箭。
迦南本地的贵族战车兵
虽然一开始,赫梯人气势汹汹的正面冲击发挥了一点作用,但在千钧一发之际,法老的迦南贵族雇佣军在接到命令后,经过一番急行军,及时地从北面的亚摩利地区赶到,冲向赫梯军队的东翼,而拉美西斯法老和普塔军团也从南边加入战斗,袭击赫梯军队的西侧。在三面围攻下,经过了6次交战后,赫梯人受阻的进攻演变为大溃退。赫梯战车损失惨重,大批掉下车的军事精英们来不及脱下沉重的铠甲,便跌入河中淹死。
最后,战役以赫梯军队退回卡迭石,埃及方面也蒙受惨重损失结束,这场古代世界最大规模的战车交锋在两败俱伤之下,平局收场。
虽然在正面战场上打成平局,但是埃及人见识了赫梯人的重装战车和冶炼技术,而且埃及军队也缺乏足够的给养围攻卡迭石。于是拉美西斯二世选择率军回国,回朝之后宣布大胜,赫梯人功亏一篑的伏击,被埃及人描绘为神勇的法老临危不乱,指挥被冲散的军队逆转危局;而在博格斯凯泥版文书中,赫梯方面的记载则是:战败的埃及法老在惊恐中离开卡迭石。
事实上,在战役结束后,卡迭石、亚摩利地区,还有叙利亚地区的城邦大都归附于赫梯帝国。赫梯大军南下至埃及治下的阿帕省(位于今天的大马士革附近),埃及在亚洲的影响力被压缩到了迦南地区。而拉美西斯二世还要不断地平定该地区的叛乱,来维持埃及对本地的影响力。后来,拉美西斯二世针对叙利亚的远征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多数征服的土地又回到了赫梯帝国的控制下,事实证明,他对努比亚和利比亚的远征明显更加成功,整体来看,赫梯帝国在这一轮争霸中更胜一筹。
在卡迭石之战过去15年后,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哈图西里三世签订了世界上最早的和平协议:两国结为兄弟之邦,君王互称兄弟,承诺在外敌入侵对方时及时予以支援,而且互不接纳对方的叛乱分子。在签署合约后,埃及人将合约保存在拉美西斯神庙中,而赫梯人则将这份停战协议保存在哈图沙的王家档案馆中。直到今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依旧保留着这份条约的复制本,这份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休战协议,正时时提醒着人们和平的宝贵。
(素材源于: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ec5f2e48513910001f4d606;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