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世纪初,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并大体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其后,他的继承人打着“圣战”的旗号,大举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波斯、埃及、北非、西班牙半岛、外高加索、中亚细亚、印度河以东等广大地区。八世纪中期,阿拉伯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也同时传播各地,和佛教、基督教并列世界三大宗教。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基础,在宗教学、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为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阿拉伯语也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语言。
穆斯林征服的过程是怎样的?一、阿拉伯地区的早期联合和分裂局势(公元6世纪以前)在穆罕默德的阿拉伯王国出现之前,阿拉伯半岛的人民并非只经历过部落社会的洗礼,与之相反的是,他们有过王国政治的经验。虽然这些王国普遍短命,但也不断赋予四分五裂的阿拉伯部族以共同的身份感。
比如在公元 5 世纪后半期和 6 世纪初期,兴盛于阿拉伯北部的肯德王国,虽然不能突破拜占庭和波斯帝国所设立的障碍,缺乏精神力量和内部团结而陷于崩溃,但它是阿拉伯半岛中、北部地区各部落联合的伟大尝试。
公元 6 世纪,一种独特的口传文化开始把阿拉伯各部落统一起来,促进了语言和文学的促进与发展,这种文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肯德王国的成就及其历史传说。
此外,前伊斯兰时期的阿拉伯虽然落后,但并不是完全与世隔绝。波斯和拜占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通过商业来往、犹太人和基督教徒移民、以及拜占庭和波斯扶植的阿拉伯边境国家等渠道传播进来。
但在4、5世纪以后,阿拉伯半岛的内外局势出现剧烈震荡,整个社会陷于前所未有的全面危机之中。
北方的拜占廷和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西亚霸权,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战争使传统的国际商路由阿拉伯半岛西部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居住在希贾兹地区、以经商为主要收入的贝都因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财路,麦加商人也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广大民众失去谋生手段,陷入了破产的困境。
二、神权共和时期:扩张、统一和内部派系分裂(6世纪末期到661年)穆罕默德(约570—632)出生于麦加城古莱西部落哈希姆族的一个没落商人贵族家庭。后来成为了伊斯兰教先知,他通过战争手段统一了阿拉伯地区。632 年6月8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病逝。
穆罕默德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经各派协商,共同认可由先知的挚友、最早的信徒和岳父——阿布· 伯克尔出任先知在世间的代表,名号“哈里发”。伯克尔632至634年在位,其后欧麦尔(634—644年)、奥斯曼(644—656年)和阿里(656—661年)相继担任哈里发之职。
麦加的克尔白天房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圣地
在此期间,历任哈里发重整军备,学习拜占庭的军事文化,利用阿拉伯地区的优势骑兵兵力,使用伏击包抄等战术手段,发动对北方拜占廷、波斯两大帝国的战争。这时的两大帝国鼠疫流行,并且常年兵祸,无法募集足够的重装步兵对抗阿拉伯骑兵,以至于穆斯林取得了匪夷所思的战果。
阿拉伯人首先击采用伏击包抄的战术击败了拜占廷,攻陷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地区,继而分兵两路,展开全面进攻。东线接连迂回攻破波斯军队防线,占领了伊拉克和伊朗大部地区。西线连败拜占廷,占领巴勒斯坦和埃及。
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在位时,扩张战争如火如荼,势不可挡。东线阿拉伯军队乘胜追击战败的萨珊波斯王室,进军呼罗珊。651年,他们彻底灭亡了萨珊王朝,并夺得呼罗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地。西线大军则攻入了北非利比亚。
正当对外扩张战争捷报频传之际,阿拉伯内部发生分裂。以先知的堂弟、女婿阿里为首的哈希姆家族,对出身于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出任哈里发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并组建起什叶派,与奥斯曼所奉行的逊尼派相对立。穆斯林的内讧由此开端。
656年,奥斯曼被刺,阿里继任哈里发。但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拒不承认阿里政权。双方数次火拚,未分胜负,僵持不下。不久,什叶派内部又出现分裂,部分对阿里不满的下层穆斯林组建军事民主派(哈瓦里派)。661年该派刺杀阿里。倭马亚的穆阿维叶随后窃取革命政权建立封建王朝,随即进入倭马亚时代。
神权共和时代的叙利亚军队复原图
三、倭马亚王朝:军事扩张的第二个高峰(661—750年)穆阿维叶以大马士革为都,建立了哈里发政权。此后哈里发均由倭马亚家族成员世袭担任,史称倭马亚王朝(661—750年),因其崇尚白色,故中国史籍称之为“白衣大食”。
倭马亚王朝时代是阿拉伯人军事扩张的第二个高峰期。
倭马亚时代士兵复原图
东方战线、阿拉伯军队侵入中亚,占领喀布尔、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刺子模等广大地区,直至帕米尔高原,与中国唐朝相对峙。另一支东线军队,攻入南亚次大陆的北端,占领信德一带。北方战线,阿拉伯军队曾3次发兵,围攻拜占廷国都君士坦丁堡。西方战线进展最为猛烈,不仅占领从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到摩洛哥的马格里布地区,还以皈依伊斯兰教的北非土著柏柏尔人为主力,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入西南欧的西班牙半岛。灭掉西哥特王国后,翻越比利牛斯山脉,攻入西欧法兰克王国。732年,查理·马特领导的法兰克军队在普瓦提埃战役中击败阿拉伯军队,阿拉伯人方停止向西欧内陆的进攻。
同时,穆斯林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在673-677年之间屡次围城,几乎攻下了拜占庭首都。681年,阿拉伯兵锋已经接近大西洋海岸,此时的阿拉伯帝国已将柏柏尔人国家的旧疆域全部收入囊中。698年,迦太基被长期占领,迦太基的最后一任女王卡希姗被俘并被斩首,首级被呈送给了远在大马士革的哈里发。
715年,西班牙的西哥特人也向阿拉伯人屈服了,穆斯林军队以西班牙为基地出发,攻入法国烧杀抢掠成为了家常便饭。718年阿拉伯大军跨越比利牛斯山脉,攻下纳博讷城,杀死了城中所有成年男子,并将妇孺售卖为奴。720年时,阿拉伯掠夺者已经可以自由抢劫阿基坦的土地,而最为大型的一次劫掠活动,正是由摩尔人辖下西班牙行省总督阿布德·阿-拉赫曼所率领的732年的远征军发动的,这次的穆斯林入侵已经占领了普瓦捷,在前往洗劫图尔的路上被查理·马特所率领的军队拦截,地点就在老普瓦捷和穆萨伊·巴塔耶这两个通往奥尔良道路上的小村庄之间。同时阿拉伯的海盗开始不断骚扰地中海的商业网点,这将持续到查理五世时期。
747年,阿拔斯的后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释奴阿布·穆斯林在呼罗珊的力量,联合什叶派穆斯林,于750年(一说752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阿拔斯时代到来。
四、阿拔斯时代:文明的黄金时代和外敌入侵(750年-1258年)阿拔斯王朝旗帜多为黑色,故中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大肆捕杀倭马亚余党。阿布·阿拔斯死后,阿拔斯王朝发生内战,曼苏尔胜利后,杀害了阿卜杜拉·伊本·阿里及阿布·穆斯林,并残酷地镇压了呼罗珊人民起义。
哈里发曼苏尔执政时,以伊拉克为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营建了新都巴格达,于762年迁都至此。
随后,阿拔斯数次掀起与拜占庭的战争,直到艾琳女王时期,才有了暂时的和平,但局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但伊斯兰文明进入了黄金时代,标志是智慧宫的建立,和书法、科学、哲学的极大的发展。
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东罗马帝国的再次崛起而造成的威胁,开始大量使用突厥人雇佣军而使其逐渐取得权势。突厥将领掌握军权,任意废立甚至杀害哈里发。哈里发完全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
945年,来自里海南岸的德莱木人建立的白益王朝,最终攻占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巴格达,阿拔斯家族主导的伊斯兰哈里发,成为了白益王朝操纵的傀儡。
1258年,旭烈兀西征军攻陷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哈里发穆斯台绥木投降后被杀,阿拔斯王朝结束。到此,阿拉伯帝国被蒙古人所灭,成为了历史。时至今日,在巴格达仍然都看见阿拉伯帝国时代留下的文明痕迹——当时并非所有的国家都有的城市供水网络。光照哲学,也依旧在基督教经院哲学中有着思辨的脉络。
阿拔斯时代阿拉伯士兵复原图
(素材源于: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ebbbc7bfcd35600013c7b5e;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