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彻底改变生活的勇气吗?

商情网媒 2022-11-14 10:10:24

如果给你的过去10年的变化程度打一个分,你会打几分?

如果给未来10年你觉得自己的变化程度打一个分,你会打几分?

这个问题看着有点无聊,但是它涉及了一个心理学概念,“历史终结的错觉”。

心理学家Daniel Gilbert曾在TED的一个演讲中,讲到了这个主题,同时她做的关于文章开头问题的调查显示:各年龄段的人都会大大低估未来的改变,这就叫作“历史终结的错觉”。

无论处于什么年龄段,只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会有改变生活的勇气

这种错觉会让我们对未来的自己没有过多的期待,觉得以后的生活是“一眼看到头”的,也不再愿意采取行动来追求那个更好的自己。

无论处在什么年龄段、有怎样的生活状态,只要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哪怕只是有一个小小的苗头,我们不要低估自己可以被改变的可能性,应该有改变自己的勇气和决心。

但是改变的难度有多大,我想大家都体会到了。小到早睡早起、多喝水等一个小小的习惯;大到减肥、戒烟、改掉消极的思维方式等大的改变,都非常的难,要不然我们的flag也不会立了一年又一年。

无论处于什么年龄段,只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会有改变生活的勇气

改变为什么会如此之难了,那是因为更愿意以熟悉的应对方式来应对生活,心理学家也将之称为“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不一定是舒适的。《肖申克的救赎》中,图书管理员老布在监狱里呆了近50年。在他得知自己可以出狱时,没有觉得欢心雀跃,反而精神崩溃到拿刀威胁狱友,以期望能继续呆在监狱里。

出狱后,他选择了自杀。

无论处于什么年龄段,只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会有改变生活的勇气

监狱这个地方,一点儿都不舒服,但是却是他的心理舒适区。心理舒适区既不是指舒服的环境,也不是指熟悉的环境,而是指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走出舒适区,则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那么我们要如何开启改变之旅呢?《微习惯》一书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在新年伊始时,立下了每天锻炼30分钟的决心,但是他一想到要锻炼30分钟,他就退缩了。

这个时候,他告诉自己的说,“要不只做1个俯卧撑试试”,于是他趴下来做了一个俯卧撑。做完一个后,他想索性多几个,然后他一口气又做了几个。做完后他又想做一个引体向上,结果慢慢地,他锻炼了30分钟。通过这次成功的经历,他发明了“微习惯”习惯培养法,并写了《微习惯》这本书。

所谓的微习惯其实就是“小步子原理”,一开始不要给自己设置太大的目标,只迈出一小步,比如“做一个俯卧撑”、“写50个字”、“看一页书”等。有时候改变就是这样,它就像一副多米诺骨牌一样,最重要的是找到那块能推动改变的牌。

无论处于什么年龄段,只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会有改变生活的勇气

第二个启动我们改变之旅的策略是改变环境。今年很多小伙伴在家办公时,都深切的体会了在家办公效率的低下。在家办公时,个人生活和工作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导致我们总是“东摸一下,西摸一下”,时间就这样被悄无声息的“摸”走了。

后来小伙伴想出来一个很好的办法,划分工作区和生活区。一旦人进入工作区,则专心致志工作。这就是环境的影响力。

我们在改变时,也应该创造更容易的环境来让我们改变,比如想要健身,就在家附近5分钟路程的范围内找健身房;比如想要减肥,家里就不要买零食,或者把零食放在平常看不见的地方。

无论处于什么年龄段,只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会有改变生活的勇气

常常听结了婚的夫妻之间相互抱怨,在一起十多年,对方的某个臭毛病依然没改掉,也听同事们抱怨“某某总是这样”。

改变自己难,改变别人更难,我们几乎无法改变别人。因为只有来源于内心的动力才能促使改变,所有的蜕变都需要从内打破。

因此工作生活中,我们只能把握住自己,调整自己来适应对方,而不要奢望对方来适应自己,这样工作生活才会更圆润。

来源:网络

0 阅读:18

商情网媒

简介: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的一个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