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上海办事处闪电式裁员:员工直接被通知无需到岗

翱皓谈文化 2025-04-16 07:30:39

传美国老牌支付公司上海团队大裁员,整组员工被通知本周无需到岗!

失业君小编 | 文Kampus Production | 图

4月8日,美国信用卡行业的第四大巨头——Discover公司,出人意料地对上海办事处实施了“闪电裁员”行动,整个团队员工被紧急告知本周无需到办公室上班。虽然官方还未正式对外公布具体的裁员赔偿方案,但根据某职场社交平台上内部员工的透露,补偿标准或许会参照之前思科上海的“N+7”高额补偿模式(人均补偿金额超过百万元)。这一突发状况迅速在金融科技行业内激起波澜,成为继PayPal上海团队裁员之后,又一起外资企业在华业务战略调整的标志性事件。

Discover上海团队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是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唯一设立在中国的数据分析中心,曾为美国总部提供核心的技术研发与风险控制支持,并培育了众多数据风控领域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后来陆续加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本土企业,为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初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截至2025年,Discover上海团队规模已达数百人,业务重心集中在技术研发与数据分析领域,并未直接参与面向消费者的信用卡发行业务。

回顾2024年5月,Discover曾与跨境支付服务提供商PhotonPay光子易携手,共同推出了大中华区首张商务卡,意在借助跨境支付解决方案进一步开拓B2B市场。此次合作被外界视为Discover深化中国支付市场布局的重要举措,然而实际效果可能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最终成为了此次业务调整的潜在诱因之一。

失业君小编分析认为,Discover此次裁员绝非孤立事件,而是企业在多重复杂压力交织下作出的战略性抉择——

❶全球战略收缩与技术转型的双重驱动

近年来,Discover母公司置身于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美国本土市场的竞争态势不断加剧,数字化转型的压力如影随形。以2022年Discover推出的某项目为例,该项目在上线后不久便遭遇闪电贷攻击,这一事件暴露出其技术体系存在严重漏洞,不仅影响了公司声誉,更凸显了技术升级的紧迫性。与此同时,2025年,HPE等外资企业纷纷掀起“即服务”转型浪潮,像GreenLake模式这样的创新服务模式,正重塑着行业竞争格局。在这一背景下,Discover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成本结构,将资源聚焦于核心业务,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❷中国市场竞争与政策环境的严峻挑战

中国支付市场已然形成了支付宝、微信支付双寡头垄断的稳固格局,外企想要在这片红海市场中分得一杯羹,难度可想而知。Discover作为后来者,不仅要面对两大巨头的强势挤压,还要应对国内市场独特的消费习惯和监管环境。此外,随着国内对数据跨境流动的监管政策日益趋严,Discover上海团队在技术协同方面的优势逐渐被削弱。原本上海团队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实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为美国总部提供有力的支持,但在新的政策环境下,这种协同价值大打折扣。总部在综合评估后,认为继续维持上海团队的大规模运营成本过高,且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业务突破,因此选择收缩在华业务战线。

❸行业性裁员潮的传导与放大效应

自2023年以来,全球科技与金融行业便笼罩在裁员的阴霾之下。AMD上海、思科中国等知名外企相继传出裁员消息,就连普华永道等服务机构也未能幸免,纷纷加入“人员优化”的行列。这一行业性裁员潮并非偶然,而是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科技发展迭代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iscover的裁员决策,既是基于自身战略调整的考量,也是全球科技与金融行业成本控制大趋势的一个生动缩影。在这一大环境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成本结构、提高运营效率,裁员成为了许多企业无奈而又必然的选择。Discover此次裁员,无疑是这一行业趋势下的一个典型案例,也预示着未来行业格局可能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

Discover此次裁员事件,极有可能触发其他外资企业重新审视并评估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与产出效益之比。尽管提供高额补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企业的公众形象,但倘若由此引发外资企业的“撤离潮”,那么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的国际化协作能力或将受到严重削弱,原本紧密相连的全球金融科技网络可能会因此出现裂痕。

Discover技术团队的解散,对于本土企业来说,或许是一个吸纳高端人才的绝佳契机,这有助于本土企业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然而,这一事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过度依赖外企技术输出的模式已难以持续,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数据安全能力建设已刻不容缓,这是本土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倘若外资企业进一步收缩在华业务规模,中国跨境支付市场很可能会向本土企业以及少数深耕该领域的企业(例如PhotonPay)集中。Discover与光子易之间的合作能否得以延续,将成为判断Discover未来战略意图的重要风向标。如果合作终止,可能意味着Discover将进一步减少在华业务布局;若合作持续,或许还能为Discover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保留一线生机。

总体而言,Discover此次“闪电裁员”并非简单的企业个体战略调整,而是全球支付行业在技术快速迭代、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以及经济周期波动等多重压力交织下的一个缩影。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过度依赖外企技术输出所带来的潜在风险,要加快步伐构建自主可控的支付基础设施,提升自身在支付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外资企业来说,若想在中国市场重获竞争力,就需要更加灵活地适应本土市场的规则和需求,积极探索差异化的合作路径,以实现与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合。

网友热议

@东签先森(IP京):

技术中心说撤就撤,当初培养的人才全给支付宝京东做嫁衣,Discover这波亏麻了……

@朱玉龙JadeDragon(IP浙):PayPal裁完Discover裁,下一个是谁?

下一个会不会轮到ebay……外企在华支付业务集体扑街,本土巨头赢麻了!

@巴菲特谜睇睇(IP浙):说是战略收缩,其实就是被微信支付宝打趴了。外企信用卡那套在中国水土不服多少年了?

@沈菱Hermione(IP豫):

数据跨境监管收紧才是关键吧?外企技术团队拿不到数据,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向晚的风997(IP鄂):补偿高又怎样?突然失业对员工心理打击更大!外企‘体面裁员’不过是遮羞布。

@葉子味yeye(IPHK):这

全球都在裁,中国区背锅?母公司自己技术漏洞一堆(比如2022年的事),甩锅给市场环境?!

最后一条,甩锅术?……

0 阅读:0

翱皓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