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宣称英飞凌未来五年翻倍在印员工人数,招聘5000人

翱皓谈文化 2025-04-05 15:16:43

英飞凌未来五年翻倍在印员工人数!

失业君小编 | 文网络 | 图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经历重新洗牌之际,印度宣称德国领先的半导体企业英飞凌(Infineon)将实施一项重大举措,旨在印度市场显著扩大其员工队伍,目标是在接下来的五年内翻倍在印员工人数,将该国员工数量增至5000人,这一战略动向引起了业界的广泛瞩目。结合英飞凌最新的财务报告及印度市场的独特优势,此举不仅透露出其开拓新兴市场的雄心壮志,同时也映射出外国企业在印度市场所面临的多元挑战。

根据2024年1月公开的数据,英飞凌当前在印度已聘请了2000名专注于芯片设计及软件开发的专业人才。公司计划通过连续五年的积极招聘活动,将员工规模扩大至5000人,并同步扩展办公设施以满足增长需求。这一扩展策略与英飞凌在越南的布局相辅相成,后者员工数亦将增加至数百人,共同强化在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的研发与生产能力。

印度市场对于英飞凌而言,具备极高的吸引力:该国拥有约30万名芯片设计工程师,占据了全球芯片设计人才总量的19%。英飞凌正是瞄准了这一丰富的人才库,以期加强其在汽车半导体、功率半导体以及AI服务器电源解决方案等领域的研发实力。考虑到印度是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长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加之政府正大力实施“芯片到初创企业”计划,旨在培养10万名工程师并为半导体行业提供政策扶持,印度无疑成为了英飞凌的理想选择。此外,相较于欧美市场,印度相对较低的研发人力成本有助于英飞凌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

就在上月,英飞凌科技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的研发中心已正式开业。

失业君小编分析认为,英飞凌在印度实施的扩张战略与其全球业务的核心重点紧密相连,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xEV)、碳化硅(SiC)技术以及AI服务器电源解决方案这三个关键领域上:

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驱动:英飞凌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揭示了其汽车业务部门(ATV)对整体营收的巨大贡献,占比高达56%,这一显著成绩主要得益于中国及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印度,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本土汽车制造商(例如塔塔汽车、马恒达)与海外巨头(如特斯拉、比亚迪)的加速布局,极大地刺激了对高性能车规级芯片的需求。

②碳化硅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巩固:英飞凌位于马来西亚居林的全新碳化硅工厂预计在2025年正式投产,旨在通过采用8英寸晶圆技术进一步削减生产成本。印度研发团队的专业能力将为其在SiC MOSFET等核心产品上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加强英飞凌在高压电动车系统领域的市场优势。

③AI服务器电源市场的快速增长:英飞凌的功率与传感器系统部门(PSS)在AI服务器电源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2025财年该领域的收入将达到6亿欧元,并有望在接下来的两年内突破10亿欧元的里程碑。印度工程师在算法优化及硬件设计领域的深厚功底,将极大地加速英飞凌AI电源解决方案的市场应用进程。

尽管英飞凌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因库存调整导致营收同比下降了7.5%至13%,但其毛利率依然保持在39.2%至41.1%的稳健水平,并且公司上调了全年业绩预期,凸显了其在新能源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大韧性。印度市场凭借其低成本的研发投入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为英飞凌的长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当前,印度政府正大力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推出了高达7600亿卢比(约合100亿美元)的芯片补贴计划,重点扶持本土芯片设计与封装环节,这与英飞凌的研发导向高度契合。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印度已成为欧美企业供应链多元化的重要选择,微软、英伟达等企业也纷纷在印度扩大芯片设计团队。

然而,印度在半导体制造方面仍存在较大短板,缺乏成熟的晶圆厂和封装设施,导致研发成果难以在本土实现产业化。此外,电力供应不稳定、物流效率低下等问题也可能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印度复杂的官僚体系和缓慢的补贴落地速度,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高关税)等,都可能限制供应链的灵活性。随着更多外企涌入印度市场,工程师的薪资水平可能会迅速上涨,从而削弱印度的成本优势。

为了在印度实现长期增长,英飞凌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与印度理工学院(IIT)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定向培养技术人才;与本土企业(如塔塔电子)携手布局封装测试环节,减少对进口制造的依赖;推动印度政府简化外资审批流程,优化税收和补贴政策。

此外,英飞凌还需警惕印度市场的波动性。例如,全球电动车市场需求的放缓可能会对其汽车芯片业务造成影响,而AI服务器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与英伟达、高通等企业的竞争)也要求其持续加大技术投入。

综上所述,英飞凌的印度扩招计划是其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对半导体产业格局变化的积极应对。尽管面临制造生态和政策环境的挑战,但印度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市场潜力仍为英飞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五年,英飞凌能否通过技术深耕和生态协同在印度实现软硬件的融合发展,将成为衡量其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网友热议

@愚公移车008(IP京):

即使是这样,国产电脑需要加油,加速出海。

@俊文文Junwen(IP沪):

英飞凌这步棋走得聪明!印度工程师成本低,又能啃下电动车市场的蛋糕,不过政策执行慢的老毛病别拖后腿啊。

@钊钊Zhaochao89(IP渝):5000人扩招看着猛,但印度连个像样的晶圆厂都没有,研发完了芯片去哪造?总不能全靠进口吧?

@米糕糕migogo(IP云):

财报里汽车芯片赚麻了,押注印度电动车产业链没毛病,但特斯拉比亚迪在印度销量还没起来,别成‘超前投资’了。

@叁怡文enveno(IPHK):印度补贴计划喊了三年,真正到账的有几个?英飞凌可别被PPT政策忽悠了…

@ESMylovve(IP京):

印度电力动不动罢工,物流比牛车还慢,搞研发可以,搞制造怕不是要哭着撤资……

最后一条,奈何无人信。

0 阅读:0

翱皓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