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路过几年前那个当时轰轰烈烈的“水稻上山”现场,心里莫名一酸,还有无奈的叹息!当初热火朝天的地方,犹如过眼烟云,一切又归于原样!

不敢说“水稻上山”的功过,但一些地方确实不适合,也许这就是一直广受争议的原因吧。当初一初中同学就承包了一批改地工程,现在他回想起来也觉得不可思议!当初所说的“水稻上山”,实则是一种杂交稻雨养旱种的栽培技术,但在实际推广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让人不得不质疑其现实可行性。

从本质上讲,水稻作为一种对水有高度依赖的农作物,将其种植在旱地上本身就存在违背自然规律的嫌疑。虽然声称这种技术能让旱地上的水稻像水田中一样分蘖并提高产量,但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简单。且不说这种方式种出的稻子质量和产量是否真能如宣传那般,单是将原本适应水田环境的水稻硬搬到旱地,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比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安全隐患,这无疑给山下居民带来巨大威胁。

此外,这种栽培模式存在严格的条件限制,并非适用于所有地区,然而在推广过程中却出现了盲目跟风的现象。一些地方不顾自身实际情况,强行推行“水稻上山”,结果导致资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最后不得不将被铲光的山体重新种回树,一切又回到原点。这种不考虑实际的做法,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效益,反而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还有一点也许是当初没考虑到的,那就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年轻人纷纷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农村剩下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体力有限,难以承担繁重的农活,这直接导致了大量农田的荒废。原本肥沃的土地无人耕种,逐渐变得荒芜。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去好好利用现有荒芜农田,反而搞起“水稻上山”着实想不明白?

看看如今的农村,年轻人寥寥无几,土地日渐荒芜。曾经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已发生重大转变,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主流,土地似乎已成为落后的象征。农民们一年四季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却收获甚微,相比之下,外出打工能更快地获得收入。农村劳动力外流,是不争的事实,因为种田不赚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小农户而言,单纯依靠经营承包地很难维持生计。

面对这些问题,却视而不见,在未依据各地具体实际进行科学规划时,便贸然跟风推行“水稻上山”,最终不但导致资源、时间和金钱的极大浪费,还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这种盲目之举,犹如无根之木,缺乏坚实基础,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实在令人惋惜和痛心。
秉持科学严谨态度去行事。努力寻找一条适合农村发展的道路,才能让乡村重新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