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你确定你买的新能源车,电池真的不是“开盲盒”?
新能源车这玩意儿,现在街上跑的越来越多,环保又省钱,谁不喜欢?
但电池这事儿,真让人心里没底。
动不动就听说哪辆车自燃了,一烧起来那可是真要命!
你说厂家都说自己车电池安全,通过了国家标准,可事故咋还这么多呢?
这背后,是不是有啥猫腻?
说白了,这事儿就出在“电芯混装”上。
啥叫电芯混装?
简单来说,就是有些车企,宣传的时候用的是顶级的电芯,结果你真正买到手的车,里面装的却是杂牌电芯!
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
你别不信,这事儿还真有。
2022年8月,广州就爆出个“电池降级门”事件。
一堆车主投诉,说自己买的同一型号的车,电池供应商都不一样。
有些车用的是能量密度低、寿命短的二线品牌电芯,结果续航里程直接缩水了15%!
你品,你细品,这搁谁身上能忍?
更可气的是,车企一开始还不承认,后来被逼急了才说啥“供应商调整”,但就是不肯赔偿,只给延长个质保啥的。
这不就是欺负老实人吗?
还有,2023年5月,上海一辆蔚来ES8充电的时候突然自燃了。
事后一查,好家伙,这车电池包里混用了不同批次的电芯,有些电芯都老化了!
蔚来官方说这是“个别电芯质量问题”,但专家说了,不同批次的电芯参数不一样,长期混用会增加热失控的风险。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哪天在高速上突然起火,那可就全完了!
这电芯混装,可不是我瞎说,有科学依据的。
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2024年1月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说电芯混装会导致电池包内部电流分布不均,加速电芯老化,直接缩短电池包的整体寿命。
他们做了实验,发现混装电芯的电池包寿命比单一电芯电池包短了20%以上!
消费者协会也不是吃素的。
2023年9月,他们发布了个《新能源汽车消费维权报告》,里面就提到了电池质量问题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电芯混装、虚标续航里程啥的,都是重灾区。
消协还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
车企为啥要搞电芯混装这一套?
还不是为了省钱!
好的电芯成本高,杂牌电芯便宜,混着用就能降低成本,多赚点钱。
但这钱赚得昧良心啊!
你把消费者的安全当儿戏,迟早要出事!
有些车企更鸡贼,宣传的时候,用顶级的电芯做各种极限测试,啥穿刺、撞击、烧烤、跌落,搞得好像电池安全得不得了。
结果你买到手的车,里面装的却是杂牌电芯。
这不是明摆着欺骗消费者吗?
还有的车企,只跟你说电池管理系统(BMS)有多牛,电池冷却系统有多先进,电池包外壳有多结实,但就是不告诉你电芯是哪个牌子的。
更有甚者,同一款车,高配版用一线品牌电芯,低配版就混用其他供应商的产品。
甚至同一款车,不同批次用的电芯都不一样,你买车就像开盲盒一样,能不能抽到好电芯,全凭运气!
这电芯混装的危害可大了。
除了自燃风险,还会导致电池一致性下降,影响电量估算的准确性。
你本来以为还有100公里续航,结果开到半路就没电了,这搁谁身上不崩溃?
而且电芯混装还会缩短电池寿命,导致车辆动力受限或者失速。
高速上突然失速,那可是非常危险的!
更可气的是,有些车企还搞了个“终身质保”的噱头,但实际上只保电芯。
而且就算你电池坏了,给你更换的也不是全新的电池包,而是维修后的旧电池或者梯次利用的旧电池。
这换汤不换药,还是存在安全隐患和性能下降的问题!
现在监管部门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
工信部在2024年4月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电池溯源平台建设,想实现对电池的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
以后,你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查到自己车电池的详细信息了。
欧盟也准备在2027年实施新的电池法规,要求所有在欧盟销售的电池都要有数字护照,记录电池的各种信息。
这下,想搞电芯混装,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那作为消费者,我们该咋办呢?
很简单,买车的时候,一定要让销售方在合同上明确标注电芯生产企业全称和型号代码,写清楚了,以后出了问题也好维权。
新能源车电池安全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个良心问题。
车企不能只想着赚钱,更要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负责。
只有大家都重视起来,才能让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开盲盒有意思,但用生命安全开盲盒,可就太刺激了。
不是说要拉动内需吗?那就应该加强对这些产品的监管。加强监管之下才能出让消费者放心消费的产品,才能更好拉动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