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浓烟的坦克坟场,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在库尔斯克的10天血战

悠然历史 2021-03-09 19:13:16

1943年7月5日,虽然对希特勒不断拖延进攻行动的行为十分不满,但等到战斗开始以后,曼施坦因还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战斗指挥当中。

相较于莫德尔因为担心部队会伤亡惨重而犹豫不决,曼施坦因则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在南线苏军的防线上撕开一道大口子。

在当时,曼施坦因担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他手上能够用来发起进攻装甲战役的部队一共有两支,一个是霍特的第4坦克集团军,一个是肯普夫将军领导的肯普夫战役集群。

经过实际调查,曼施坦因决定把主攻的任务交给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而肯普夫战役集群则部署在霍特的右翼,负责掩护第4装甲集群的侧翼。

在7月5日进攻开始之前,霍特把他的主力全部都集中到了右翼,包括第332步兵师、第3装甲师、大德意志装甲师、第11装甲师、第167步兵师和3个党卫军装甲师(帝国、骷髅、希特勒),共计8个师,18余万人,下属1089辆坦克强击火炮和167辆自行火炮,是曼施坦因最为重要的装甲主力。

作为库尔斯克战役——那场最惨烈残酷大战的参与者,从第4装甲集团军的视角出发也许能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库尔斯克那场史无前例的坦克大会战。

第1天(7月5日)

为了尽快到达库尔斯克,和预定将冲到库尔斯克的第9集团军部队会师,霍特把他的部队又进行了一次划分,其中第48装甲军在左翼,党卫军第2装甲军在右翼,两支部队将同时向前进攻,分别占领奥博扬和科罗恰,然后从这两个地方出发冲到库尔斯克城下,和莫德尔的部队会合。

7月5日早晨,在己方空军和炮兵的掩护之下,德国步兵跃出战壕,跟随着己方坦克部队的身后,浩浩荡荡的对前方的苏军阵地发起进攻。

德军以重型坦克为先导,突破苏军防线,随后蜂拥而上的重型坦克和装甲运输车便抢占有利地形,夺取苏军防线上的支撑点,袭击苏军的反坦克炮阵地和坦克部队,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最先遭遇进攻的是苏联近卫第67步兵师,在德军一个装甲师和一个步兵师的猛烈进攻下,苏联近卫第67步兵师虽然英勇防御,但还是在当天傍晚被德军从侧翼阵地上撕开了一道口子,不过德军并没有得到向苏军防线纵深穿插的机会。

德国装甲部队仅仅前进了3公里,就在布托沃附近陷入了苏军提前铺设的雷场之中,整整9万颗反坦克地雷让德国装甲师举步维艰,而苏军反坦克手们则抓住这个机会,疯狂地向德军坦克倾斜炮弹,负责从正面发起进攻的2个德国装甲师直到数小时以后才在德军工兵的帮助下脱离雷区。

仅仅一天时间,德国第48装甲军投入作战的黑豹坦克便因作战损失和机械故障等原因,从战前的200辆可用变成了仅剩40辆可用,得到的成果仅仅是在苏军阵地上推进了不到10公里。

就在第48装甲军猛攻苏联近卫第67步兵师的防线之时,右翼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也对苏联近卫第52步兵师的防线发起了进攻,靠着人员素质和虎式坦克的优异性能,党卫军第2装甲军成功撕开了苏军第一道防线,切入苏军阵地约10公里处,可这依旧没有达到曼施坦因在战前为他们制定的预定目标。

可霍特并没有灰心,而是决定继续对苏军发起进攻。

第2天(7月6日)

经过前一天晚上的休整之后,德国第48装甲军和党卫军第2装甲军继续沿着原先的既定目标,猛攻奥博扬和科罗恰两地。

瓦图京本来希望在7月5日晚间就集中自己手里的装甲力量对德军发起反击,可惜前线苏军承受的巨大压力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转而下令把坦克部队在步兵第二道防线布置新防线,消耗德军装甲部队的突进力量。

7月6日上午,战斗继续。

霍特首先向苏军阵地倾斜了长达90分钟的炮火,随后便投入自己的装甲部队,企图突破苏军的防线。

苏军显然不会让德军如愿。

整整一天时间,第48装甲军对苏军接连发起了8次冲击,可都被苏联近卫第90步兵师和第6坦克军击退,双方血流成河,战场遍布燃烧的坦克残骸以及被碾坏的反坦克炮残骸。

而在南翼,党卫军第2装甲军成功突破了苏联近卫第51步兵师的第二道防御阵地,并击退了前来增援的苏联第5近卫坦克军。

为了堵住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攻势,瓦图京紧急命令第100坦克旅火速赶往前线支援,随后又投入了整个第31坦克军的主力,虽然没能击退德国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进攻矛头,但是却挡住了党卫军第2装甲军右翼“骷髅”装甲师的进攻,使得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主力“希特勒”装甲师和“帝国”装甲师的侧翼暴露出来。

当7月6日的战斗结束时,霍特左翼的第48装甲军虽然伤亡惨重,但是却并没有取得多少进展;而位于右翼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虽然进展顺利,但是由于第48装甲军和“骷髅”装甲师进展不利,所以党卫军第2装甲军两翼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而此时瓦图京已经用光了自己手里几乎全部的坦克预备队,只好向斯大林求援,并且很快就得到了同意。

随后,原先隶属于草原方面军的第2、10坦克军便紧急驰援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前线阵地,而苏联第5坦克集团军也开始向前移动,靠近沃罗涅日战场。

第3天(7月7日)

库尔斯克南部的血战继续进行。

在霍特的左翼,第48装甲军依旧以两个装甲师的兵力对苏军阵地发起猛攻,可是在苏军的顽强阻止下,德军坦克部队付出了极为惨痛的损失也才勉强突破苏军防线,向奥博扬方向推进了不到5公里,随后便彻底停歇下来。

苏德两军的步兵激战至半夜,炮弹爆炸时产生的亮光把天空染成了一片火红。

而在霍特的右翼,党卫军第2装甲军也不顾侧翼威胁继续向前猛攻,一路向北推进,击退了苏联第49、100坦克旅,一路冲到了靠近普罗霍罗夫卡的西南方位置。

但苏军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德军发起反攻,德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推进速度十分缓慢。

第4天(7月8日)

在经历连续三天的高强度作战以后,德军士兵已经精疲力尽了,可无论是曼施坦因还是霍特都不想就此放弃,于是德军士兵继续在坦克的掩护之下对苏军防线发起猛攻。

这一天,在得到第3装甲师的配合以后,第48装甲军总算突破了苏军的防御阵地,德军开始向奥博扬方向全力推进。

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瓦图京大为震惊,紧急命令原先准备对付党卫军第2装甲军左翼的苏联第31坦克军前往拦截,还把第3机械化军余部、第309步兵师、第29反坦克旅、2个坦克旅、3个反坦克团一道部署在了德军的前进通道上。

可即便如此,当7月8日的战斗结束时,第3机械化军和第31坦克军还是被德军向西击退了6公里。

也是在这一天,右翼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也先后击退了苏军第10坦克军、第2坦克军和第5近卫坦克军的反击,巩固了现有阵地。

此时,霍特似乎已经看见了赢得库尔斯克战役的曙光,因为此时他的部队距离奥博扬已经不足20公里,只要条件允许,他的坦克部队不到一天就可以冲进奥博扬,从哪里一路攻向库尔斯克。

为此,德军在7月8日晚连夜补充了兵员、弹药,期盼着即将到来的决战。

第5天(7月9日)

在经过一夜的准备以后,霍特终于发起了对奥博扬的“最后进攻”,第48装甲军集中自己全部的主力对奥博扬发起进攻,而在右翼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也派出了2个装甲师配合第48装甲军的攻势。

如此一来,德军用来进攻奥博扬的部队就达到了5个装甲师,霍特的装甲兵主力几乎被调到了奥博扬方向,但是在苏军官兵的顽强防御之下,德军并没有攻入奥博扬地区。

第48装甲军虽然继续在向奥博扬方向推进,但是由于苏军在侧翼的不断反击,使得德军能用来进攻奥博扬的部队只剩下了第11装甲师。而党卫军第2装甲军虽然成功和第11装甲师建立了联系,但由于位于霍特右翼的肯普夫战役集群并未按计划顺利推进,所以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右翼完全始终没有得到保证。

因此,霍特所取代的“最后进攻”不得不推迟到第二天。

第6天(7月10日)

在经过长达5天的惨烈厮杀以后,库尔斯克战役逐渐走向了高潮。

为了应对霍特的装甲突击矛头,瓦图京被迫把自己的坦克部队部署在霍特装甲矛头的必经之路上,如此一来,到了7月10日的时候,霍特和瓦图京的主力坦克部队都被集中到了奥博扬和普罗霍罗夫卡这两个方向,随后双方便毫不犹豫地开始了坦克大决战。

首先是第48装甲军,霍特给这个装甲军的命令还是进攻奥博扬地区,而此时挡在他们面前的则是苏联第6坦克军和第3机械化军,双方不约而同地派出坦克不同发起进攻,数百辆坦克就这样厮杀了一整天,到了7月10晚上的时候,苏军第6坦克军只剩下了35辆坦克和10门自行火炮,而德军在战斗刚开始时投入战斗的200辆黑豹坦克也只剩下了33辆可用。

不过德军还是向前推进了10~20公里。

而右翼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也成功推进到了普罗霍罗夫卡城外,准备拿下这座城市。

战役进行到这个时候,苏德双方都已经是元气大伤,不过霍特和瓦图京都不准备就此收手,因为他们都还有预备队没有投入战场。

第7天(7月11日)

7月10日,就在党卫军第2装甲军逼近普罗霍罗夫卡城的时候,瓦图京的援兵——苏联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总算抵达了集结区域,开始做战前准备。

由于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从7月6日开始就不断地在行军,人员十分疲惫,所以瓦图京并不打算一开始就把这支部队投入战斗,而是让第2坦克军和隶属于第5近卫集团军的第9近卫空降师和第95近卫步兵师前往阻挡德军坦克的攻势,给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争取时间。

就在这一天,德军击溃了早已虚弱不堪的苏联第2坦克军,并占领了普罗霍罗夫卡城外的数个高地,苏联的空降兵们虽然英勇作战,但还是挡不住德军的坦克部队,当这一天结束的时候,德军距离普罗霍罗夫卡的居民点只剩下了2公里的距离。

对德国人而言,胜利似乎就在眼前。

第8天(7月12日)

终于,在经历长达七天的惨烈搏杀以后,库尔斯克战役在这一天进入了最为高潮的时间段。

经过一整天时间的修整,苏联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战斗力已经恢复,此时这个坦克集团军下属5个军、20多个坦克、机械化和摩托化旅,拥有高达838辆的坦克自行火炮,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T-34坦克。

也正是在这一天,苏联第5近卫坦克军对党卫军第2装甲军发起了反击。

德军并没有想到苏军会发起大规模的反击,所以在战斗刚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德军士兵都还在清除占领区内的残余苏军,但发现苏军靠近以后,德军还是很快进入了状态,开始利用坦克和反坦克炮对苏军坦克进行反击。

普罗霍罗夫卡战役,这就是这场坦克大战的名字。

关于这场坦克大战具体过程我在这里就不多做描述,因为网上已经有很多关于具体战役进程的讲解,这里就不多赘述。

在短短一天时间里,苏德双方近千辆坦克就在普罗霍罗夫卡周围几十公里的范围内上演了一出你死我活的坦克大戏。

德国坦克在远距离对苏军坦克开火,一些苏军坦克在被穿甲弹击中以后引发了弹药殉爆,炮塔被掀起后选择的飞向天空,逃出来的坦克手被压成肉泥,烧死的坦克手尸体遍布草原。

而以友军的尸体作为掩护,苏军坦克不要命般冲到了德国坦克的眼前,顶着德国坦克装甲开火,给德军造成巨大的损失,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几乎压断了所有德国坦克车手的神经。

而苏德两方的步兵也在此地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德国步兵们不顾伤亡疯狂地靠近苏军坦克,试图用反坦克地雷炸毁苏军坦克,并和伴随坦克作战的苏军步兵厮杀成一片。而苏军步兵则盯着德军凶猛的炮火以散兵线的形式发起冲锋,给坦克部队开路。

最终,苏军以损失11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代价,成功遏制了德军的突击势头,而德军也损失了60多辆的坦克和自行火炮。

第9天(7月13日)

经过9天的漫长厮杀以后,库尔斯克战役的局势已经发生了惊天的大逆转。

由于兵力不足,莫德尔未能从北翼突破苏军防线,也就无法按照原先的作战计划打到库尔斯克和曼施坦因的部队会合,围歼苏军主力。

这样一来,曼施坦因在南翼的攻势无论再打多久都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希特勒愤怒地斥责前线的将军们:“俄国人什么都做得到,而我们什么都做不到!”

可愤怒是愤怒,不能和实际决策混为一谈,于是希特勒只好在这一天下令停止“堡垒”行动。

而在这一天,曼施坦因还是做了最后的尝试。

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继续对奥博扬和普罗霍罗夫卡发起进攻,可无论德军怎样凶猛地发起进攻,苏军始终都能把德军挡在原地,让德军寸步难行。

第10天(7月14日)

德军继续猛攻苏军阵地,可是和前一天一样,无论第4装甲集团军的官兵怎样猛攻苏军阵地,除了不断升高的伤亡数字以外,德军什么也没有得到。

最终,在付出巨大的损失以后,曼施坦因心里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也宣告破灭,他只好在第二天,也就是库尔斯克战役爆发第11天,7月15日,德军统帅部下令前线部队撤回原阵地。

就这样,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在库尔斯克的战斗以德军未能完成既定战役目标,且伤亡惨重而宣告结束。

从此以后,德军再也无力发起大规模进攻战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想了解二战德军在战略、战术、战史领域更多的知识,可以关注我!

5 阅读:1543
评论列表
  • 2021-03-13 02:00

    没有美英支持…苏军肯定输

    用户18xxx83 回复:
    当时英美当为什么不支持德国?
  • 2021-03-13 09:23

    如果当时德国早一点进行战争总动员,苏联还真有被击垮的可能性。

  • 2021-03-14 11:07

    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苏联德国国运相赌,动不动就是双方百万部队规模大决战。库尔斯克双方都投入近两百多万人。而且是空地一体立体战争

  • 2021-03-16 01:53

    说的德军在库尔斯克惨败一样,要不是我看过苏军兵力,坦克飞机等技术兵器损失都是德国人几倍的话,我就信你了。

    用户16xxx23 回复:
    应该一个一个来单挑[点赞],肯定德国赢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yao909 回复:
    就这么残酷,苏联兵力武器损失比德国大得多,但是苏联胜利了,而且到后期差不多都是如此,德国赢得了战损比,苏联取得胜利了。
  • 2021-03-17 18:31

    苏联出人,美国拼命支援,难度太大

  • 2021-03-21 10:48

    8

  • 2021-03-14 10:53

    苏军坦克打坏2辆修修能凑成一辆继续干,德军坦克抛锚都扔了算了,没法修,坏了的坦克就坏了,得从国内万里迢迢的生产了再送过来,苏德战场如果打成相持状态德军就是败了,只能一步步败下去,德国的人力物力根本无法在苏联战场打相持战

    关山五十州 回复:
    西德战后透露的,此战德国二十四个坦克抢修连平均每天修复约三十五辆各型坦克,最高峰时一天修复了六十多辆,总共修好损坏的约四百多辆坦克和八百多其他车辆。
  • 2021-03-21 10:4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