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7月12日,库尔斯克上空的硝烟尚未散去,在奥廖尔地区硝烟又起,只不过这一次发起进攻的主角从德军变成了苏军。
此时德军刚刚结束针对库尔斯克的进攻行动,兵力、兵器都遭受了巨大损失还没来得及补充,很多士兵也在持续一周时间的高烈度战斗中变得精疲力尽,而苏军狂风骤雨般的反攻恰好也就在这时降临在德军的头上。
可以说,苏军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时间发起反击行动,只要苏军能顺利地在德军最为疲惫的时候攻占奥廖尔,那么德国驻守在此的第9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团军都会被苏军整个吞掉,对于东线战局十分有利。
然而,真正在奥廖尔战役中扬名天下的却并不是强大的苏联红军,而是身为败军之将的德国莫德尔元帅!在这场战役中,莫德尔指挥部队以不到10万人的伤亡就让苏军付出了超过40余万人的巨大损失,那么莫德尔是怎么打的呢?
(一)风雨欲来1943年初,随着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的反手一击帮助南线德军稳定战线,整个苏德战场的中心都被转移到了位于南方的库尔斯克突出部之上。
从地图上来看,库尔斯克突出部就像一个巨大的锥子嵌入了德军的阵线之中,德军既可以通过一次强有力的钳形攻势截断突出部内苏军的退路,苏军也可以借用这个突出部,配合其余部队以钳形攻势消灭位于突出部两翼的德国军队。
所以在整个1943年4~7月间,苏军一边在库尔斯克准备防御德军的进攻,另一方面也在谋划从库尔斯克突出部主动出击的反攻计划。
其中北部的反攻计划,便是专门用来对付奥廖尔德军的“库图佐夫行动”。
这个计划在4月份便开始起草,到了7月份已经基本规划完毕,其基本构想是以三个方面军的兵力,从三面进攻奥廖尔,先击溃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之后再合围德国第9集团军。
7月5日,库尔斯克战役正式爆发,仅仅过了4天以后,朱可夫就注意到了北方莫德尔第9集团军的攻势已经开始衰竭。
在请示过斯大林以后,朱可夫命令前线部队在7月12日执行库图佐夫行动,抓住德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有利战机,一举消灭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
由于中央方面军此时还要面对德国第9集团军的攻势,所以苏军投入的部队不是三个方面军的全部的兵力,而是其中5个兵力较强的集团军,包括近卫第11集团军、第50、3、63、61集团军,共计64万余人,下辖1832辆坦克和27000余门各式火炮(包含火箭炮在内)。
其中位于北方的近卫第11集团军担负主攻任务,而这个集团军的司令则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巴格拉米扬元帅。
而反观德军这边,情况则显得十分危急。
被苏联定为首要目标的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此时仅有16万人,203辆坦克和633门野战炮。兵力、火力都处于劣势,更糟糕的第2装甲集团军的原司令鲁道夫·施密特大将还在7月10日因参与反对希特勒的行动而被撤职,新上任的克勒斯纳上将还没来得及熟悉前线情况战役就爆发了。
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也在先前进攻苏军防御的战斗中损失惨重,部队急需休整。
可以说情况对苏军极为有利。
(二)雷霆攻势7月11日,苏军加强营在炮火的掩护之下对德军前线阵地实施了战场侦察,早已进入发射阵地的苏军炮兵群根据加强营报告的德军防御阵地情报调整火炮参数,开始为第二天大规模的炮火覆盖做准备。
第二天,也就是7月12日凌晨,苏军上万门火炮开始怒吼,无数炮弹瞬间倾斜到德军的防御阵地上,连续不断的爆炸声震颤着每一个德军士兵的内心,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的德军士兵甚至会因此变得神经错乱,下半辈子在精神病院里度过。
在北方苏军第11近卫集团军的主攻方向上,苏军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战术。
在这一次战斗,苏军不再像往常一样等待等到炮兵轰炸结束以后才命令步兵进攻,而是让步兵跟着弹着点前进,炮火刚刚结束,大批的苏军步兵、坦克部队就已经冲到了德国的阵地上,令德军措手不及。
靠着这套新战术,巴格拉米扬的攻势可谓势如破竹。
苏联第11近卫集团军很快就击溃位于第一防线上的两个德国步兵团,随即扑向德国第二道防线,并在第二道防线前和德军赶来增援的第5装甲师展开激战。
第三天,巴格拉米扬将第1坦克军、第5坦克军投入战斗,这两个坦克军至少有四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德国第5装甲师仅有102辆坦克,靠着绝对兵力优势,苏军成功击溃了德国第5集团军。
当时间来到到7月13日黄昏时,奥廖尔北部德军的防御阵地已被苏军突破,苏军插入德军阵地后方25公里之深。
在苏军雷霆万钧的猛攻之下,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部队伤亡惨重,第112步兵师下属的一个团甚至只剩下了不到一个排的兵力,奥廖尔地区的局势急剧恶化。
也正是在这时,莫德尔得到了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的授权,正是接手了第2装甲集团军的指挥权,全盘负责第9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团军在奥廖尔地区的防御作战。
刚刚接手第2装甲集团军的指挥权以后,莫德尔立刻向此时已经伤亡惨重的第2装甲集团军官兵发出号召:“士兵们,我将与你们在一起!”
(三)力挽狂澜当莫德尔接受第2装甲集团军的指挥权时,奥廖尔地区的局势已经极度恶化。
在北翼,苏联的第11近卫集团军已经突入德国防线25公里;在中部,苏联第61集团军也向德军腹地推进了8公里;而在战场南翼,虽然德国第35步兵军成功预判了苏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并提前把88mm高射炮部署在苏军的必经之路上并给予苏军坦克重创,可苏联第3、63集团军还是往德军腹地推进了14~15公里,德国第9集团军的侧翼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威胁。
莫德尔接受指挥权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紧急从自己的部队里抽调了4个装甲师(第2、12、18、20装甲师),还有陆军总部预备队第8装甲师火速前往奥廖尔以北增援岌岌可危的第2装甲集团军防线。
对一般的将领来说,面对这种情况可能已经想要下令部队后撤了,但对莫德尔而言,这样的战斗虽然危险重重,稍不注意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可以是他最喜欢的战斗,“有即兴发挥、胆量尤其是速度的战斗”。
通过观察战局,莫德尔认为此时把装甲力量分散到阵地上进行防御是极不明智的,所以他给装甲师下达的命令是优先增援苏军的主要进攻区域,等到苏军的攻势因为德国步兵、炮兵的阻拦而遭到削弱以后,马上投入装甲力量和反坦克支援部队进行反扑。
可以这么说,在奥廖尔战役期间,莫德尔没有进行防御,而是一直在指挥他的部队进行反扑,通过灵活调动部队而在局部形成兵力优势,莫德尔迫使苏军不得不从战线其他地方抽调部队来增援这些地区,从而保证整体战线的稳定。
孙子兵法有云:“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至于人”。
善于打仗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在这场奥廖尔战役中,看似苏军占据巨大优势,全盘进攻,可是战场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莫德尔手里。
果然,在莫德尔连续不断的反扑之下,苏军虽然在各个方向都在发起进攻,可就是无法突破德军防御,取得多大进展,为此,苏军只好继续投入更多的部队。
7月15日,在击退德国第9集团军的进攻以后,苏联便投入了自己的右翼第13、18、70集团军和第2坦克集团军对莫德尔在奥廖尔以南的防线展开进攻,企图配合第11近卫集团军从南北两翼合围奥廖尔德军的退路。
7月18日,在经过漫长的行军以后,苏联第4坦克集团军、第2近卫骑兵军、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投入奥廖尔的战斗当中,到此为止,算上侧翼掩护部队,苏军投入奥廖尔战场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128万余人、322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实力已经远远超越了此时只有50余万人、600余辆可动坦克的奥廖尔德军。
其中,拥有731辆坦克的苏联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更是在战斗一开始就突破了德军步兵的前线防御。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用。
因为战场的主动权此时依旧牢牢掌握在莫德尔的手里,苏联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在突破德军防御以后,还没来得及休整,就遭遇了德国第2、8装甲师的疯狂反扑,损失了相当多一部分的中轻型坦克,并被德军死死挡在了奥卡河以东。
而在北方的近卫第11集团军,也在莫德尔不断的反扑之下伤亡惨重,虽然巴格拉米扬的坦克部队一度冲到了奥廖尔-布良斯克铁路线,可是他的坦克部队却连续遭遇了德国第9装甲师、第10装甲步兵师、第26、226步兵师和2个警卫师的反击,几次交战以后,巴格拉米扬的坦克部队被迫停止攻势。
(四)逃出生天
经过莫德尔一系列反击,德军总算暂时稳定住了战场局势,可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在之前的战斗中,德军已经付出了十分惨重的损失,其中第2装甲集团军在苏军进攻的时间里已经损失了5万多人,包括45辆坦克和42门自行反坦克炮。
而第9集团军在7月11-20日中也伤亡了8000多人。
7月22日,在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和莫德尔的强烈要求下,希特勒终于同意了莫德尔从奥廖尔撤退的请求,莫德尔随即安排部队从奥廖尔地区撤退。
就在此时,苏军有生力量继续赶到前线,苏联第11集团军在经历6天的徒步行军之后赶到了战线北方,配合巴格拉米扬的近卫第11集团军对德军发起猛攻,而苏联第4坦克集团军也趁机从北翼对德军发起反攻。
而这一次,苏军的进攻刚刚开始,就和德国紧急从南方调来的大德意志装甲师展开激战,混乱之中,苏军的坦克部队根本无法前进。
莫德尔趁着这段时间,完成了撤退计划的部署。
7月26日,莫德尔指挥部队开始撤退,成功地在苏联重兵的追击上完成了100公里长的后撤,不仅德国主力部队成功逃出了苏军包围圈,就连德军的2万余名伤员和25万余名苏联居民都被莫德尔成功带到了“哈根防线”上。
8月5日,苏军攻占奥廖尔城,而此时奥廖尔已经变成了一座空城,德军主力已经向西撤退。
8月18日,苏军宣布彻底肃清奥廖尔突出部内的德军,奥廖尔战役至此结束。
在这场战役中,苏军虽然成功往前推进了150公里的距离,但却付出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损失,约42余人伤亡,258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德军摧毁,除此以外还有892门各式火炮、1000余架战机也在激烈的战斗中被德军摧毁。
相比之下,德军的损失则显得十分轻微,第9集团军损失了3万余人,第2装甲集团军只损失了6万余人,两支部队的伤亡加起来计算,德军在奥廖尔防御战中的伤亡不超过10万人,而在装甲力量方面,即便是算是在库尔斯克进攻战役中的损失,德军的损失装甲力量也只有311辆坦克和自行强击火炮。
(五)、名副其实的防御大师
对于莫德尔来说,虽然他在库尔斯克进攻战役中的表现不那么亮眼,但是在奥廖尔防御战中,莫德尔却用他卓越的军事眼光成功地让德军避免了一场灾难。
莫德尔不仅只用不到10万人的伤亡就给苏军造成了40多万人的损失,还在苏军的重兵追击之下把两个德国集团军带出包围圈,还有2万多名德国伤员、11732名苏军战俘和25万余人苏联平民,这对一支正在撤退的部队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不过在库尔斯克战役结束以后,德军已经彻底失去了自己在东线发起进攻战役的能力,现在德军不得不在西欧、意大利和东线面对同盟国军队的三面围攻,不管莫德尔的能力有多强,他也挽救不了德国法西斯覆灭的命运。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想了解二战德军在战略、战术、战史领域更多的知识,可以关注我!
德意志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