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一年,在这个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都会点起彩灯、燃放烟花、猜灯谜、吃元宵,和家人一起同庆佳节。让我们从古人的词作中,看看那时候的元宵节……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人们举办宴会庆祝元宵节的到来。在精致的灯具映衬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亮丽。
绚丽的元宵节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绵延到远处,与天穹似乎连成了一片。
远方的灯光和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就像月亮悬挂在空,还有美丽女子的笑容映照在灯光下。
人们在节日之夜观灯赏月,尽情歌舞嬉戏,好不热闹。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暗尘随马去。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你一定知道“火树银花”这个词,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词原来是形容元宵节的。
唐代诗人苏味道在诗中是这样描绘的:
灯火璀璨,这片树被花灯照得红艳艳,那片花又被染成了银白色,城门大开,洛阳城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诗的最后他不舍地说:“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今天晚上连金吾卫(皇城的护卫)都不禁止我们欢闹行乐。时间啊,你就走得慢一点吧,让今夜再长一点吧!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宵节是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
古时,由于封建礼教森严,平日里的男女是不允许谋面的。因此,情思萌动的少男少女们盼来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时日空间,那感觉不亚于久旱逢甘霖。
少女们急切地更衣梳妆,借着观灯会情郎,成为当时约定俗成独特而普遍的现象。
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虽然在上阕点明了“去年元夜时”,痴情的男子在“人约黄昏后”感到的甜蜜;
但在下阕便写出了“今年元夜时”,因“不见去年人”而惆怅,以至于“泪满春衫袖”。读来不免让人心生怅惘。
世事难料,造化弄人。
所以,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珍惜拥有的幸福和美好。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初读此词,我心悠悠,不觉神往。
袭两袖清风,在上元之夜款款追寻,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香车络绎不绝。
回首刹那间,心上人却在一角残灯旁,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舞,无不是心上人的背景,没有她,那一切都毫无意义与趣味。
掩卷深思,我不禁慨叹执子之手的深情。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一代才女李清照自丧夫后,词风大转,总是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里兜兜转转。
在这上元佳节,她只影独坐,追怀那一位既是知己又是爱人的丈夫赵明诚,在节日热闹的映衬下,个人的凄清冷寂跃然纸上,读来令人黯然销魂,催人泪下。
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词人刘辰翁在《永遇乐》词序中云: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由此,可见此词的影响之大,感人之深。
最后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